香港发起新一轮海外公关攻势:我们的经济将强劲反弹

港媒称,香港政府发起了今年第二次针对海外投资者和游客的广告宣传活动,坚称尽管经历了6个月的抗议活动和动荡,香港仍是一个“热情的、自由的社会”。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6日报道,《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澳大利亚人报》16日都刊登了整版广告,赞扬香港基本面强劲。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广告说:“很艰难,但我们会顽强地坚持下去。经济暂时下滑,但我们将强劲反弹。”

广告称,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强”,“国际化程度高”,同时还称“一国两制”原则给予了香港权利和自由。

报道称,最新的公关活动将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报纸上全面展开。此前,香港政府在9月也推出了类似广告,称香港是一个“安全、开放、热情的国际化社会,是一个与国际接轨、充满活力的经济体”。



▲图片来源: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早些时候的广告刊登在包括《华尔街日报》《卫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和《海峡时报》在内的多家报纸上。

香港政府新闻处发言人说:“社会动荡和暴力抗议活动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国际形象,对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旅游、零售、酒店和餐饮等部门。”



▲资料图片:香港(新华社)

该发言人说:“这些广告的目的是向国际受众强调,香港仍是一个热情和自由的社会,香港将坚持到底,鉴于我们的基本面强劲,我们的经济将强劲反弹。”

BBC: 香港示威经济下滑差过“非典沙士”和金融危机时期?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

万圣节演变成示威,警方封锁兰桂芳,酒吧生意大受影响。香港经济受到中美贸易战和持续多个月的示威活动影响,前景并不明朗。香港政府统计处10月31日公布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预先估计数字,较去年同期下跌2.9%,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录得季度按年跌幅。环比数据显示,香港已连续两季出现按季负增长,香港经济步入“技术性衰退”。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经表示,香港目前面对的经济下行比2003年遭遇“非典型肺炎”疫情(SARS,香港称为“沙士”)或金融风暴等时期“更严峻”。

香港当年经历政治风波及金融危机时,情况有多差?目前情况会否步当年后尘?BBC中文尝试参考各个数据,了解香港如何经历20多年来的政治风波及金融危机。

股市、经济增速、失业率香港自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多次重大的经济下滑均与金融及股票市场有关: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触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这些事件令恒生指数大跌,香港步入衰退。

2003年,香港爆发“非典型肺炎”疫情,疫症造成299人死亡,全市瘫痪,学校停课,人人带口罩出门,在疫情严重的住宅区,居民需要被隔离。这场疫情令原本试图复苏的经济再次走下坡路,失业率上升至自主权移交以来的高峰,突破8%。



图片版权AFPImage caption

多家店铺受示威影响要间歇性停业。两次金融危机过后,香港经济重上轨道,经济增速平稳,同时失业率靠稳,在近年均低于3%。

恒生指数与中国大陆市况愈来愈具关连性,“港股直通车”开始后,大陆资金大举南下,一度令港股急升,但同样地,2015年和2016年,当中国股市出现大小型股灾时,港股随之下跌。

2018年年初,恒生指数创下历史高位,曾达超过3.34万点,不过,之后美国股市因债息急升而暴跌,影响港股升势,在全球经济放缓及中美贸易战阴霾下,一直未能向上。









根据香港政府介绍,当地四个传统主要行业是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

根据统计处数据,“金融服务”以及“贸易及物流”占本地生产总值最高份额,但进出口贸易近年有下降趋势,如果不算物流,金融保险业占比已超越进出口贸易,旅游业则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房价的变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指标是香港房价。

1997年之前,香港楼市炒风盛行,但在亚洲金融风暴后泡沫爆破,造成很多“负资产”,即是一些人因为向银行借高按揭短炒,但房价下跌,令物业市值比按揭贷款还要低,借款人无法还清款项,不能转卖物业,而变相破产兼负债。

楼市自此经历多年的低潮。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疫情重灾区淘大花园,当年出现“恐慌性抛售”,只需55万元就可以买入单位,如今,该处最便宜的单位达600万。

但在撑过2008/09年的金融海啸后,楼房供应量不足,房价和租金均不断创新高,人工加幅远远追不上房价。

从政府数据也看得到,即便是比较廉价的香港新界小型单位,其房价也上升至四人家庭难以负担的水平。



根据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的研究,香港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难置业的城市,以家庭收入中位数计算,一个普通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20.9年才能置业。

然而,香港已经置业的人士当中,超过六成已经完成供楼,地产业界普遍分析认为,香港再次出现大规模负资产的可能性不高,目前房价问题最困扰的是未能入市的人。



盛智文:解决房屋问题可平息风波比非典和金融风暴时更严峻?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经表示,香港目前面对的经济下行比2003年“沙士”或金融风暴时期“更严峻”。

美国克林信大学(克莱姆森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徐家健对BBC中文表示,不认同目前情况比“沙士”时期差,“其他人可能被吓倒,但留意数据,知道发生什么事的人,就知道楼市、股市、就业市场好,难以和‘沙士’比较……看失业率,跟沙士’时比较差很远,楼价、股市其实都挺硬,也不是大跌,当年楼价跌幅超过一半,现在根本不是那回事。”

香港整体失业率未见显著升幅,维持在约3%,但部分受示威活动影响的行业,比如餐饮服务业的失业率大幅上升至6%,为六年来的高位。香港饮食界立法会议员张宇人称,暂时知道200至300间食肆结业,预料最终会有过千间结业,触发倒闭潮。



香港抗议:餐厅也要靠边站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对BBC中文表示,虽然旅游业只占约4%,连同其他零售、餐饮、酒店业等,影响70、80万人。他说,目前许多商店和食肆可能希望撑过圣诞节与新年,但如果第四季都无改善,可能会有更多店结业和清盘,可能令失业率上升。

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9月份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299亿元,按年下跌18.3%。

但徐家健教授则比较乐观,他认为从事旅游及零售业的人,就算面对裁员也可以转工,不过收入可能减少。

“我跟业界的人接触,有些做街坊生意的茶餐厅说,招聘比较容易,因为有些人不做旅客生意转行,而亦因为示威活动,更多人留在自己地区吃饭,生意好了。”

示威活动持续一定冲击旅游业界,但他认为,游客过多反而扭曲了经济生态,令很多市民不喜欢。



图片版权BBC CHINESEImage caption

旺角冷清的女人街,如今少了很多手提行李箱的大陆游客。“如果不做游客生意,也可以转攻本地市场,不用一定开高端大品牌和金铺药房,可以照顾香港的需要,”他说,“如果香港市面更适合本地人消费,那么香港人就不用一休假就去台湾和日本旅游。”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对BBC中文表示,香港目前状况未有比“沙士”时期差,“沙士”时期是大部分日子也没有活跃经济活动,但现在示威集中在周末。

他说,香港示威加速经济衰退的步伐,但一旦社会事件缓和,旅游及零售等行业有望反弹,预计失业率可能会微升至3.1%至3.2%的水平,但不会影响楼市。

如果单看经济增长,香港在爆发“反送中”抗议前,增速已经放缓至不足1%,有些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战比起抗议事件,更影响香港经济。

庄太量指出,中美贸易战和香港抗议固然有影响,但更大原因是香港本身的人口结构性问题,每年的退休人士比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多,劳动力萎缩下难以保持高增长。

“就算没有中美贸易战,社会运动缓和,经济增速都不会大幅反弹,”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