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震怒!华为凭什么全网删帖封贴?华为回应了(组图)

这个事情很多网友一直让我们写,其实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就是我们深知某大厂位的尿性,真的,我们吃过苦头。

所以,本文请大家多帮忙点个好看,让更多的看到,因为我们不知道本文可以存在多久。

我们以前从来不知道一家民营企业的力道可以大到这个地步,任何事情一出,首先不是正面回应,而是满天的删帖,其实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周时间了,几大平台,包括知乎、腾讯、微博等都被删的差不多了,一直到媒体报道发酵实在捂不住了今天才刚刚回应。真正发酵起来的应该是昨晚胡锡进的一篇文章:

胡锡进跟进了,这个事情说明完全捂不住了。

这是一位知乎资深网友写的,他也看不懂这个力道。

显然,写这篇文章非常吃力,那些“爆料”的图片和内容基本上一个都不能贴,一旦贴一个肯定被大厂发律师函然后起码是删帖,各大平台不会和大厂作对。

所以这个事情至少已经触发了大众的两个怒点:

1、自己的员工怎么会这么弄?

2、凭什么全网删帖封贴,哪里来的能量?

很多媒体都怒了,这是大赣网刚刚发的稿子。

这是其中的几段话,也是我们的疑问所在:

这是很多网友在知乎上发表类似话题和感受的下场:

最后把一群知乎用户逼成什么样子?话不能说,只能P图了,各类“最新产品”的图出现了。

本来一个抗着大旗的品牌瞬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甚至有人用一串数字编写出了2019年最佳短文:

出身985。

工作996。

35岁逐步淘汰。

251天羁押。

全部话题404。

显然,大家都怒了,这两个事情本来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大众愤怒,现在加到一起,怎么能不怒?

甚至当时连腾讯科技的文章都删:

很多的爆料其实大家都看过了,我们也不能随便爆料,一旦爆料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会迎来疯狂的反扑,所以对于具体的事情我们以官方媒体澎湃新闻的稿子为权威稿件。

整个时间线理一下即可,2018年以前的事情:

到了2018年开始了。

2019年:

这只是媒体拿到的过程。其中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我们都知道,大厂只负责告,具体受理还是需要当地,到底提交了怎么样的证据让当地受理并且对他采取了措施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现在网上能看到的一些书面资料都是很后面了,具体当时怎么说的谁都不知道。

我们看到,无论从权威媒体稿子还是网传的很多消息,其中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他曾经举报过部门的作假行为。

而这个行为显然导致了他后续被开除。

根据他的自述是和HR有说有笑,但是HR最后提交了什么样的资料导致他被羁押如此之久目前还无一点爆料。我们也有疑问:

1、这是HR的个人行为还是官方行为?

2、包括秘书个人转账这算是个人行为还是官方行为?

如果全都是官方行为的话就非常可怕了,因为可以这样弄一个员工也就能这样弄第二个,乃至于第三个员工。

如果其他企业如法炮制,那么我们求职者的末日才真正来到。

到底其中隐藏着多少秘密和多少黑暗,我们无法得知,也没法贴网上收集到的信息,一旦贴了肯定死翘翘。

下面说2个事情。

一个是很多同学不理解251天羁押最后释放是个什么操作,我们只能用一张图表示,的确是可以……

对于这251天已经有网友做出解释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羁押不是一种惩罚措施,只是一种强制措施。

但是现在,从大厂的这个事情看,显然把强制措施当成具有“惩罚效应”的动作来执行了,事实上也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否则后续不会赔偿10万。

我们非常希望这个事情能引起此类问题的变革,事实上,除了大厂以外,类似用羁押达到“惩罚”,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和大厂事件同时的还有一个人更惨,一位海归创业博士,羁押了整整3年多。

这是赔礼道歉的画面。

最后赔偿54万也是直接上了热搜。

其实这个操作也是如出一辙,也是一名董事举报,这个举报就直接把孙夕庆关了3年多。

羁押虽然不是惩罚措施,但是显然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惩罚”的作用,我们是绝对希望两个事情能在一起促成“羁押”这个流程的变革。

毕竟,最后查出来没问题的都是好人。

把好人关在里面那么久,这个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第二个事情和我们有关,我们是不是觉得大厂事件中他很弱势?

不!在我们看来,他绝对比我们多数人强太多了!

他做了什么操作?

1、他做到了随时随地录音,你做得到吗?

不管和任何人聊天都录音,这点我们大部分做不到,一旦这个做不到,我们绝对死的比他惨的多,绝对不是251天的问题了。

事实上最后翻盘,其中的一段磋商的录音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没有这段录音,他还在里面呆着,何时出来还不知道。这是网友的看法:

2、不仅录音,还多处存储,你做得到吗?

他这点操作基本上秒杀90%的正常职工了,可能他之前遇到过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知道录音文件存储的重要性,警惕性非常高。再加上他2016年也遇到了举报的事情,所以能做到这步。

事实上,他常用的手机电脑等设备早就被收走了,最后的录音还是从另外一台新电脑中存下来的。我们从新浪财经的一个报道中也看到了似乎这种操作不是一次两次了。

3、不仅要存储,还要长期存储,你做得到吗?

注意,他不是一离职马上被抓,而是差不多离职半年后才被抓,试问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离职半年后谁都会松懈麻痹大意,想着肯定和老单位无关系了,谁能想得到事后的情况会如此发生?

4、抵抗得住心里压力,你做得到吗?

事实上,我们相信大厂绝对不会完全0证据控告,多少有点东西,只不过最后敌不过那个录音,而在外面只有妻子帮他的情况下,面对多种情况,他自己能坚定扛下来不动摇。

我们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扛不住,想着低头认错早点结束吧,但是只要你低头,等待你的可能会是真正的黑暗,他扛住了,你扛得住吗?

大家要知道2个时间点:

(1)2018年12月15日,是控告他泄露商业机密。

(2)2018年12月28日,商业机密无果后再次补充变成敲诈勒索

这个操作大家都看得懂吧?如果真的是为了惩罚犯罪分子,这2个风马牛不相干的罪名怎么会这么操作?

而事实上,让我们很泄气的是,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他即使出来了也还是想息事宁人,是啊,哪个求职者耗的起这种事情?

包括后续还是“服软”:

事实上,大厂的回复依然强硬:

网友都暴怒:

而在媒体和网络的发酵中,他终于也开始有点硬起身板的感觉了,这是最新的报道。

我们不知道这个事情还会持续多久。

因为从法律层面,的确大厂有权利去控告,乃至于后续变更理由都是合法,但是在这合法的过程中,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最终被释放的当事人。

法律不能被这样使用,也不应该被这样使用,这个事情留给全社会一个很深的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怎么保护好自己,不让自己平白无故的被冤枉也是急需的,我们想来想去,只想提2点:

1、多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刑诉法相关的知识,关键时候能救你一命。

2、讲话注意尺寸和言辞,特别是涉及到金钱内容,注意保存好证据,同样在关键时候能救你一命。

最后复习一遍儿时的课文吧。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最新进展:

华为119字回应李洪元被羁押251天:支持你法律维权,包括起诉我!李洪元也发话了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离职后被起诉敲诈勒索,羁押251天后,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释放。近日,李洪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并表达了个人诉求。

对此,华为于12月2日晚间作出回应: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据第一财经,12月2日晚间,在看到华为官方的正式回应后,华为前员工李洪元表示:“大家看看先,我听全国人民的。”

华为前员工离职后被羁押251天

11月底,一份关于华为前员工李洪元的《刑事赔偿决定书》(下称《决定书》)在网上流传。《决定书》显示,李洪元于2005年10月入职华为,并于2018年1月底从华为离职,2018年3月获得了部门秘书个人渤海银行账户向其转账的30余万元(税后金额,交易摘要为“离职经济补偿金”)。

但正是因为这笔“离职经济补偿金”,李洪元被告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刑事拘留251天。不过,最终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法院不予起诉,并对李洪元予以国家补偿10万余元。

李洪元的《决定书》显示,被不起诉人李洪元,1977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于2005年10月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职工程师职务,离职前在逆变器销售管理部工作。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李洪元表示他在逆变器业务部门工作期间,发现了业务造假问题。随后,在2016年11月21日,他向公司发送了举报邮件。

据李洪元回忆,自此之后,他感觉到自己在工作中可能受到主管针对,直到2017年7月被彻底边缘化。刚好2017年底,李洪元合同到期,当时,其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都向其表达了不再续签合同的意见。

2018年1月31日,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的HR的何某来与李洪元谈判,李洪元答应离职。何某给出的方案是N+1(含年终奖),李洪元则提出2N的方案。何某答应后,双方签署了离职协议。

2018年3月8日,李洪元与华为人力资源部门正式签订了确认书,当天晚上,他收到了何某私人秘书周某私人账户转过来的30余万元。李洪元表示:“我疑惑过,为什么是私人账户,还曾打电话给60169(华为HR热线)询问原因,但对方说这是我们部门的事情,不归他们管。后来,我还向税务部门反映过这笔款项没交税的问题,税务部门通知公司补缴税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但李洪元表示自己知道不下5位华为同事的离职赔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所以他认为这是华为一种变通的处理方法。2018年11月7日,因为没有给年终奖,所以李洪元起诉了华为。

2018年12月16日,距离李洪元正式离职已有9月有余,警察突然上门把李洪元电脑、手机收走,称李洪元“涉嫌职务侵占”。进派出所后,李洪元又被告知,罪名变更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

2019年1月22日,李洪元收到了逮捕证,罪名再次变更为“涉嫌敲诈勒索”。

2019年3月21日,深圳市公安局将此案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李洪元表示,自己在今4月让妻子提交了他和华为HR的谈话录音。7月,何某更改口供,说李洪元没有敲诈勒索。

据《决定书》显示,深圳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认定,2017年12月到2018年3月期间,李洪元以向华为公司上级审计、稽查部门举报其部门主管在部门业务上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进行要挟,从其部门主管何某处勒索人民币30万元。2018年3月8日,何某被迫通过部门秘书的个人银行账户向李洪元转款30万元。

在此后的5个月时间内,经过反复补充侦查、补查重报,最终于2019年8月22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深圳市公安局认定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等原因,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李洪元说,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次日(8月23日),他被释放。

这时,李洪元已经被羁押了251天。10月24日,李洪元申请赔偿,11月25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下发《决定书》,对李洪元予以国家赔偿10万余元。

据澎湃新闻报道,李洪元称,从自己被羁押到释放,华为并未向他进行任何沟通、道歉,他希望能够有机会和华为内部的人良好沟通,“(华为)能不能坐下来当面和我好好沟通,见我一面?”

媒体评论:企业不应沉默

南方都市报对此事评论表示:

应当说,检察监督在案件及时纠错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无论是两次退回补充侦查,还是最终做出不起诉决定,都说明了制度层面对侦查行为监督的有效性。当然,本案的关键性证据还在于,离职谈判期间当事人随时携带的录音笔录下的内容,使得看似已经无法刹车的刑事追责程序发生逆转。

当事人获释,并收到法定的国家赔偿,意味着刑事案件办理程序层面本案终于告一段落,但舆论对本案的忧虑却显然不止于此。公众担心和不解的可能是,一次正常的人事变动、离职解约,为什么会升级成为一次刑事追究?在职期间曾有内部举报举动的李洪元,是否因此被当初所在部门恶意构陷?普通的人事离职,有能力、有意识保存证据难道要成为个人自保的必备技能?

本案的发端,包括造成后续国家赔偿的成本支出以及可能的错案责任追究,都源于企业的刑事报案,包括报案人讲述、证人证言的提供在已有错案结论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彻查和追究相关人员报假案、作伪证甚至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界面新闻报道中提及,此前作证称遭敲诈勒索的证人何某在今年7月改口。刑事追责程序为企业和个人所裹挟,不仅使当事人的人身权益被侵害,而且让国家机关的权威和公信付出代价。从可能的报假案到做伪证、诬告陷害,涉事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不能一直沉默以对,必须给公众一个交待,这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与自觉。而国家机关对此亦须继续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给出必要的惩罚。

回到李洪元被劝退离职的动因,舆论怀疑其因企业内部举报被打击报复,企业如何处理举报事宜属于其内部管理范畴,在当事人离职前后,企业对其举报事项有处理,责任人是否“换个岗位重新任职”同样属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决策自由。但如果举报人真的被归咎、被报复,甚至可能被以报假案的方式调动刑事追责程序,就无法用企业内部事务来解释和搪塞了。相关责任人必须受到司法的调查和必要的刑事追究。

“重构想象”是涉事企业近期所推新产品的文宣口号,如此作为导致前员工被羁押251天,究竟想要给公众一个怎样的想象?被羁押251天的李洪元收到国家赔偿和来自检察机关的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承诺,算是司法纠错给出的一个明确说法,但涉事企业在汹涌舆论面前,实不能继续保持沉默。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评论到:

李洪元的遭遇非常令人同情,司法机关最终判他无罪,并给予国家赔偿,这是事情对错一锤定音的结论。

我还认为,公众同情弱者的情绪是健康的。华为是个强大的公司,它的一名前员工因为与公司发生了纠纷,受到了这样的不公正对待,这非常让人遗憾,很多人出于朴素的感情对华为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

同时老胡也想说,华为有十几万员工,堪称电信帝国,它的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注定是相当复杂的。李洪元的遭遇其实是与华为某个具体部门的冲突,当然,华为公司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帮助这一冲突以更合理的方式化解,这反映了华为的管理是存在缺陷的。

我支持这件事情以更加公平、合理而且有温度的方式彻底解决。与此同时,我不主张将这件事情过度上纲上线,用它来对整个华为公司进行道义上的否定。我觉得那样做不够理性和实事求是。

谁都会出差错,再伟大的公司也难免俗。客观说,华为的管理总体上是比较科学的,综合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据报道,华为每年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优化公司的管理。华为不仅在5G网络技术走到世界前列,它还为中国培养锻炼了大批人才。对这样的公司,我们不应因为一个孤立事件就给它扣上沉重的大帽子,贴上不应有的标签。

老胡希望华为的回应能够早点出来。我呼吁舆论给这件事的公平合理解决创造有利的氛围。


如何看华为“欢迎起诉我”的回应?胡锡进解读

华为对前员工李洪元被拘留251天后又被释放事件做出官方回应。华为没有道歉,而是表示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

华为同时说,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也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老胡进一步解读一下华为的这个声明。

第一,它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态度,认为他们的报案没有错。

第二,它认为在报案之后,围绕李洪元出现的所有情况都属于法律程序,华为没有能力进行干预,只能予以尊重。

第三,他们认为李洪元应当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他在得到国家赔偿之外的诉求,华为不准备在法律之外与李洪元“私了”,但它愿意接受李洪元对华为的起诉。

老胡猜,这个声明是华为法务部门和相关管理层认真研讨的结果。他们之所以不以通常认为更合乎人情的方式化解此案,而坚持用严格的法律程序应对这一危机,大概是考虑华为公司太大了,内部管理和对外公关都要尽量规范化,担心在一件事上“难得糊涂”,会产生连锁反应。这应是大型跨国公司应对公关危机的通常选择。

说实话,老胡此时的感受很复杂。毕竟李洪元是弱者,与华为这样的商业巨头打官司,谈何容易。另一方面,华为也很不容易,十几万员工,面对与个别员工的具体冲突如果不用一个普遍性原则去应对,有可能掉入更多纠纷的陷阱。大家在此时究竟同情谁多一些,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进入这起纠纷。


被拘前员工回应华为:大家看看先 我听全国人民的

“大家看看先,我听全国人民的。”12月2日晚间,在看到华为官方的正式回应后,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说。

围绕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因离职赔偿金问题遭遇251天拘留一事的舆论持续发酵。而在12月2日晚间,华为做出正式回应。

华为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我们尊重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而在当天傍晚,面对网络上的发酵,李洪元曾对记者说:“冷静冷静吧。”

李洪元妻子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暂时还没有考虑到是否会起诉华为,但还是希望有个道歉。

李洪元发给记者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决定书中显示,他在2005年进入华为,在华为任职13年。据记者了解,李洪元的第一份合同签到了2006年9月30日。随后又续签了5次合同,每次续签的时间从一年到两年一个月不等,第六次合同到期的时间是2013年12月31日。

上述决定书显示,离职前李洪元就职于在逆变器部门。2018年12月16日,李洪元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后经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于2019年1月22日被深圳市公安局逮捕。该案由深圳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以李洪元涉嫌敲诈勒索罪、于2019年3月21日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经检察院审查并退回补充侦查,仍然认定深圳市公安局认定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李洪元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被羁押了251天。

据记者了解,李洪元原本计划起诉华为,但在如今舆论的发酵之下,是否会再起诉还得打个问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