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被网友痛骂!前首富之女,缺的不只是情商




去年,有人在知乎上提问:娃哈哈上面怎么没有王力宏了?



这个问题,现在迎来了终极答案。

前不久,娃哈哈的品牌公关部部长在《至少1个小时》栏目的采访里,直言不讳说明了解约原因:“因为他年纪大了,审美疲劳。”







这个公关部长就是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

以前有人猜测,王力宏能与娃哈哈合作20年,是因为宗馥莉喜欢王力宏。对此,宗馥莉在采访中声明,“我不喜欢王力宏,我可以澄清一下。”



因为她的心直口快,宗馥莉被贴上了“低情商”的标签,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



“娃哈哈早晚败在她手上。”基于她的表现,已经有不少吃瓜群众下了类似结论。



不过,那一天或许要很久很久才会到来,或许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宗馥莉能否能成为娃哈哈的掌舵人,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面对仰之弥高的宗庆后,宗馥莉太难了。



1

宗庆后这座大山,太高了

2016年,宗庆后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突然“炮轰”马云:“他提出的‘五新’,除了新技术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不久后,马云用金句隔空回应:“不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如今,和马云持同样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娃哈哈的品牌老化,增长不利,似乎都可怪罪到宗庆后头上。

但所有人又都明白:娃哈哈不能没有宗庆后。

除了不再年轻,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宗庆后的优点一如既往的耀眼。

宗庆后早上7点之前上班,晚上11点之后下班,一年365天如此,几十年如一日。甚至是春节当天,宗庆后也是一大早去给父母拜年,然后直接回公司。







每年,宗庆后还经常一个人出差,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跑市场,从经销商、消费者那里获得市场信息。

另一边,很长一段时间,娃哈哈的大小事务全要宗庆后一个人拍板,早年还有个夸张传言,说娃哈哈买一把笤帚都要他签字。面对如此工作量,宗庆后却使娃哈哈做到了“请示不隔夜”,其勤奋程度可谓变态。

更关键的是,疯狂工作的宗庆后,从来不是在瞎跑瞎撞。

一个著名案例就是他引以为豪的“联销体”。

1994年,为解决坏账、三角债务等问题,宗庆后推出联销体制度:用利益捆绑经销商,制定严格的价格体系,让大家都有钱赚,但必须“款到发货”;每年年底,娃哈哈的一级经销商还必须缴纳第二年预测销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

当时,“联销体”遭到了经销商乃至业务员的强烈反对,很多人跑到宗庆后的办公室大哭大闹,可政策还是推行了下去。

事实证明,正是联销体成就了娃哈哈多年的辉煌。

通过联销体,娃哈哈绑定了经销商,锁定了渠道,使得娃哈哈的产品可以快速铺货,一件新品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出现在偏远山村的店铺。






宗庆后还从王力宏那儿听过一个笑话:一位台湾朋友到西藏旅游,草地上除了牛粪,就是印着王力宏头像的娃哈哈瓶子,惊讶的友人立即打电话给王力宏说:“原来你在大陆这么有名!”

勤奋、创新、果敢,宗庆后身上的种种品质,与其他仍在活跃的第一代企业家相比毫不逊色,而与下一代相比,那几乎就是“吊打”了。

唯一的错,可能就是“老了”。



2

虎父无犬女,但还远远不够

宗庆后从不服老,始终奔波在第一线,事无巨细一手抓。

但外界对娃哈哈的接班问题,兴趣愈加浓厚。

尤其在2013年,一个中年男子闯入宗庆后的住宅大堂,当面向他讨要一份安稳工作,遭到拒绝后立即拿刀“行刺”宗庆后。

“他把刀掏出来,我就顺手一推,就把手割破了,然后他就跑了,要不是受伤了,他不一定打得过我。”事后,宗庆后一脸淡然。


受伤后的宗庆后

但所有人都忍不住想起了一个老问题:娃哈哈没了宗庆后,该怎么办?

在类似这样的时刻,宗馥莉这个名字就会浮现。

但她有能力接班吗?

与其父亲一样,宗馥莉同样有两个极其突出的特点:独立、勤奋。







由于父亲常年奔波在外,还在上小学的宗馥莉,每天放学后就会自己背着书包到娃哈哈的食堂吃饭,埋在总经理的办公桌前做作业,碰到不懂的题目,就问办公室里的叔叔阿姨。

1996年,宗馥莉刚上初二,她就强烈要求父母送她去美国读书,然后只身漂洋过海,一待就是十多年。

后来她回忆说,“我希望去国外读书,做这个决定时我就承担它所有的后果。这个经历让我学到很多,包括独立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学成归来后,宗庆后让她从最基础的生产管理做起。在基层摸爬滚打两年后,宗馥莉才开始执掌娃哈哈的代工企业之一的宏胜集团。






“很多人以为宏胜是我父亲把一切安排好以后,我过去做个总裁。这不是事实。现在的宏胜是我一脚一拳去开拓出来的,从跟政府谈判买地开始,到所有的生产线采购,到所有的安装调试,以及所有产品出来都是我一手做的。”

宗馥莉曾说,“他(宗庆后)不能认可我,这是我最大的挫折”。

急于证明自己的她,一度和父亲一样事必躬亲。宏胜曾经做过一个有关公文处理效率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宗馥莉排名第一,平均时长4小时,这其中包括了节假日。

到最后,宗馥莉笑称自己唯一的短板只有销售经验了。

员工们看到了这种努力,他们私下里将她评为娃哈哈“第二勤奋的人”。







在她的带领下,宏胜发展迅速,如今在全国拥有了16个生产基地、36家分公司,营收破百亿。

但这些优点,宗庆后都有。要想接班,宗馥莉必须拿出人无我有的优势。

第一个可能的优势,就是在管理上的制度化。

宗馥莉曾这样评价娃哈哈与父亲的关系,“他们每天都在等着老板(宗庆后)的指示,大家习惯了等老板每天晚上传真,然后写1、2、3、4、5、6、7,然后谁干嘛、该干嘛。”

宗庆后不觉得有何问题,“我觉得这是中国特色,是民主集中制,但是还要集中。”

而到了宗馥莉这边,制度化管理才是天条。

比如对待不尽责的老员工,宗庆后重情义,总舍不得开除,而重制度的宗馥莉眼里容不下沙子,“制度说犯了什么错误应该接受什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宗馥莉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年轻化。

《21世纪经济报道》曾问宗馥莉:每天花最长时间在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宗馥莉回答: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和渠道能更好地连接新一代的消费者。

为了重获年轻人的喜爱,宗馥莉下了很多功夫。

在2016年,她推出一个定制化果蔬汁品牌“KellyOne”,保质期7天,定价28~48元。




很明显,KellyOne与以往走亲民路线的娃哈哈有着本质区别。

“爸爸曾经在其它场合说过,他不看好这个品牌,但我没有被打击,见仁见智。”宗庆后的话没有使宗馥莉动摇,她表示,为了这个产品计划投入几百万元,招兵买马,甚至还建造了一个4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

然而,KellyOne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曾有媒体想了解KellyOne的销售业绩,得到的答案是“不方便透露”。




KellyOne天猫旗舰店的某款产品,销量为0

在第二代中,宗馥莉总是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样,以强势果断著称,而她的实力或许也已经算得上数一数二,堪称优质富二代。

但是,这样的她和上一代人相比,依旧稚嫩。

这不仅体现在市场眼光、渠道管理、资本运作上等方面。

例如在政府关系上,宗馥莉曾坦言,做企业花费了太多精力去跟政府打交道,“你知道李嘉诚都已经搬出去了,为什么我以后不可能搬出去呢?”

这种话,宗庆后至少不会当众表达。


3

进退两难的父女:

守业不易,创新不成

2005年,宗馥莉留学归来。

很快,媒体就开始问宗庆后什么时候把公司交给女儿,后者总是言语轻松地说:“等70岁吧,把女儿扶上马送一程,我也可以轻松一下。”

如今的宗庆后已过古稀之年,接班人问题却没了着落,甚至一度成为了内部讳莫如深的话题。

为什么?

最大的可能就是,宗庆后至今都没能找到一名合适的接班人。






尽管宗庆后曾表示,如果宗馥莉愿意接班,自己会把指挥棒交给她,但面对娃哈哈越来越难增长的业绩,宗庆后显然不会轻易放手。

不肯放手的场面,必然不太好看。

一直以来,娃哈哈最被诟病的就是创新能力不足——它几乎没有什么原创产品。

以前,每当市面出现一款流行新品,娃哈哈便会跟进,然后凭借品牌和渠道优势,配合广告轰炸后来居上。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这种打法在渠道为王、营销为王的时代屡试不爽,但在当今市场,不管用了。

于是自2013年起,娃哈哈的营收就呈下降趋势,仅仅三年的时间,就下降了42%。

这种情况下,“创新”成了宗庆后和宗馥莉常挂嘴边的两个字,但他们做的事,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比如他们的多元化布局。娃哈哈一度把触角伸到房地产、童装、奶粉、商场、白酒等行业,而这些被业界称为“非关联的被迫多元化”,无不以失败告终。

再比如品牌年轻化,这块主要由宗馥莉来做。

AD钙奶味奶心月饼、炫彩版营养快线、跨界彩妆盘,包下地铁专列铺满“出色恋爱观”的文案,包括去掉王力宏....都是为了让娃哈哈变年轻的尝试。





可事到如今,说起娃哈哈的产品,人们印象中还是那几样:儿童营养液、AD钙奶、营养快线、王力宏代言的矿泉水。



归根结底,在产品原创力还未大幅提升的时候,那些种种看似酷炫的品牌年轻化策略,不过是宗馥莉在重复着宗庆后以前营销为王的老路。

换汤不换药,用户凭什么买单?



结语:



宗馥莉曾梳理了娃哈哈所在的饮料行业近二十多年的竞争形势,总结了三个关键词:圈地、品类竞争、圈人(消费者)。

很明显,她还没能圈住人。

她把创新当做重中之重,但所谓创新,从来不是去掉王力宏,玩花式营销那么简单。

“要让年轻人更懂娃哈哈”,这是宗馥莉一直以来的目标。

但是,娃哈哈更懂年轻人了吗?

参考资料:

市界:《娃哈哈交班之困》

腾讯新闻棱镜深网:《宗庆后的退休难题》

创业邦:《扶不起来的宗馥莉?》

同花顺财经:《“饮料帝国”娃哈哈的宗馥莉时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