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作为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巨大。但由于世界能源分布的不均衡,西欧地区的油气资源和需求量相比就显得尤为匮乏了,相关数据显示,欧盟2016年87.4%石油和70.4%天然气依赖于进口。
▲近年欧洲国家进口管道天然气数量(数据来源:历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和油气资源匮乏的西欧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俄罗斯,其自然能源储量丰富,根据美国中情局2018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石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八,天然气储量则是世界第一。
尤其是表面上荒芜的西伯利亚,各类资源极其丰富,对俄罗斯来说,足以称得上是遍地黄金。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俄罗斯产生发达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也给西欧诸国提供了一大能源供应渠道。
▲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各国的占比,其中德国高达40%
一、能源外交:各取所需的油气交易
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历史颇为悠久,早在19世纪,沙俄便出口石油至欧洲。冷战以来,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能源方面开展积极合作,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即使是资本主义阵营的意大利和奥地利,也不顾英美等国的反对,先后于五六十年代和苏联签订了石油、天然气贸易合同。
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欧佩克采取的石油禁运从而导致油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严重影响了西欧诸国的能源供应。为此,西欧诸国只得暂时撇下意识形态的纷争,选择大力从苏联进口油气资源,使得苏联在当时成为欧洲诸国油气贸易的新伙伴。
▲俄罗斯主要油气产地和运输管道
另一方面,叶利钦在90年代的亲西方政策,也使得俄罗斯和西欧诸国的能源贸易关系更进一步。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制定的生态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尤其是在石油产品和气体排放中的有害物质等方面,这一政策性的变化大大影响了欧盟的石油进口,使得天然气正逐渐成为主要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源,而俄罗斯恰恰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2018年天然气主要贸易流向(来源:BP2019《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此外,俄罗斯作为能源净出口国,也需要通过能源贸易来带动国内的经济增长,对他们来说,一个稳定的、长时间的能源贸易出口对象的存在也显得尤为必要。
综上各种原因,使得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正好对上了欧盟的市场需求,双方高度互补性的能源战略给长时间的欧俄合作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地处欧洲中部,难以从北非、中东获得油气资源的德国、芬兰、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国,更是无法摆脱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
俄罗斯为了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出口到这些国家,兴建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天然气输送管道,目前已建成的“北溪”、“北极光”、“兄弟”、“联盟”、“蓝溪”、“南溪”等主要天然气输送管道,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将西伯利亚生产的天然气送往欧洲诸国。
因此,有意思的是,尽管西欧各国外国际政治上屡屡和俄罗斯唱对角戏,但经济上双方却一直互通有无,贸易关系几乎不曾断绝。
▲欧洲天然气管道线路
二、石油帝国:俄国油气工业的蓬勃发展
俄罗斯的油气资源能获得西欧的青睐,除了双方各取所需的原因外,俄罗斯本身发达的油气工业体系也不能忽视。
俄罗斯自苏联时代开始,便大力发展油气产业,和欧洲展开合作的背后也有政府决策的影子。由于俄罗斯的绝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分布在欠发达的东部,而大多数重工业却都分布在俄罗斯西部,不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幅导致油气运输成本大幅度上涨。
因此苏联政府为了满足石油供应需求,凭借着集中精力办大事的计划经济优越性,迅速修建了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同时建立起从油气勘探到开发、加工、运输等一条龙的工业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已经具备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炼油能力,使得油气工业成为苏联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给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
▲1980—2005年俄罗斯原油生产规模变化(单位:百万吨)
好久不长,作为苏联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工业在苏联解体后的叶利钦年代,却也一度衰退。一方面僵硬的苏联模式对此有着不少影响,另一方面,叶利钦采取的过于激进的“休克疗法”,试图以毒攻毒复兴国民经济,但却给俄罗斯的经济几乎造成了灭顶之灾,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的GDP下跌近50%。
但这时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上涨,俄罗斯的油气出口和收入却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出口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28.4%增加到了2000年的50.8%,到2018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已占当年全球总出口的12.8%,天然气则占比26.3%。在普京就任总统的同年,俄罗斯官方便颁布了一项指导未来二十年能源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
这份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俄罗斯正式把能源开发和出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这一层面。这份文件中提到,今后俄罗斯将把欧洲作为能源销售市场,让自己的经济逐步融入欧洲,同时还大肆鼓励国内油气企业积极向海外开拓市场,以及参与海外的跨国输油气管道工程项目。
▲天然气管道
随着石油出口贸易逐渐成为俄罗斯对外出口的核心,国家财政收支日益平衡,俄罗斯在这样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下,也提出了“石油卢布”的计划设想。
长期以来,美元是国际石油贸易中唯一结算货币,这个机制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鉴于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所拥有的重大话语权,不免让俄国人产生了挑战“石油美元”机制的设想。2006年,普京正式宣布俄罗斯将按卢布出售能源,试图凭借丰富的资源进一步控制能源市场。
而俄罗斯油气企业在和周边国家合作时,采取了提供油气——合资——控股的合作模式,凭借着强大油气资源和本国政府的支持,到2007年时已基本控制独联体、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的石油供应和终端销售市场。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部
三、反抗:欧洲如何摆脱依赖?
但总有国家不肯让自己的能源市场完全受制于人的,乌克兰就是反抗俄罗斯能源强权的最典型案例。
乌克兰国土面积并不狭小,但作为横亘在欧俄之间天然气西输的主要过境国,其本身的油气资源却出人意料的匮乏,所以尽管乌克兰的油气资源却供不应求,严重依靠外来进口。
▲乌克兰为俄罗斯能源进入欧洲的中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每年要支付给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价格高昂的天然气过境费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当俄罗斯继控制乌克兰大部分炼油厂和石油销售之后,以管道控制作为主要能源外交手段,试图以提高天然气价格的方式迫使乌克兰让渡天然气管道控制权。俄罗斯还声称,此前乌克兰曾偷偷截留经乌过境的天然气,再偷偷转手卖给他国以此获利。
另一方面由于乌克兰经济发展不利,导致拖欠俄罗斯的天然气债务越来越大,到2014年,已拖欠俄罗斯53亿美元。面对越欠越多的债务以及俄罗斯涨价举措,乌克兰也只能以提高天然气过境费用的做法作为回应。而且对乌克兰来说,一旦天然气管道完全控制俄罗斯手中,那就相当于把本国经济命脉完全被人所遏制,这也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双方因此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天然气贸易冲突,俄罗斯还一度以断绝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作为手段,来逼迫乌克兰做出让步。
▲俄乌天然气谈判
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逐步形成的垄断局面,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油气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受制于人,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欧盟头顶一般,长期以往也并非良策。欧盟为了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增大非俄能源公司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寻求多元化气源,以逐步稀释俄气对欧洲市场的垄断。
2013年,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欲强化对俄关系,却引发了新一轮的国内社会动荡,其本人也被迫下台,亲西方势力再度上台执政。这起被称作“乌克兰危机”的事件自爆发以来,至今余波未息。相关的政治考虑也成为了促使欧盟加快开拓其他天然气进口渠道速度的主要驱动力,双方围绕着中亚、里海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路线展开了新一轮博弈。
由于俄罗斯视中亚、里海地区为自家后院,因此力图阻止中亚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进入欧洲市场。而欧盟为了让中亚天然气直接进入欧洲市场与俄气竞争,启动了绕过里海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跨安纳托利亚管道”、“跨亚得里亚海管道”等工程项目纷纷启动,试图改变欧盟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现状。
▲天然气管道架设
本世纪发生“页岩气革命”以来,美国逐渐实现了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而原本需要输送到北美的天然气现在可以转过头来运往欧洲,同时也让美国天然气具备了介入欧洲市场与俄气竞争的能力,成为欧盟与俄罗斯谈判的一大砝码。
而欧盟经过加强和北非、中东等天然气出产地的合作,也逐渐稀释了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中的份额,同时还削弱了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垄断性定价权。使得欧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大幅下降,而俄罗斯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只得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
▲世界页岩气分布
欧盟还针对俄气开展了反垄断调查,有意思的是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欧盟没有给俄气公司开出天价罚单,但俄气公司却也做出了不小的让步,由此可见,欧盟仍然投鼠忌器,无法完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此前,俄罗斯还试图模仿石油欧佩克的机制,试图拉拢伊朗等国,把“天然气输出国论坛”建成一个“天然气欧佩克”,以完全掌握天然气定价权,维护其在欧洲稳定的天然气市场。但由于美国的反对出于自身以及欧洲盟友安全利益的考虑,同时阻止俄伊联盟对抗美国,因此对此坚决予以抵制,最终俄罗斯的这个设想无疾而终。
▲美国西怀俄明州温德河山脉气井
受到“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的俄罗斯,日子要比以前难过得多。但到2017年,俄罗斯仍然是欧盟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且当年欧盟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中也有44.71%来自俄罗斯。
保障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对欧盟诸国来说,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重点,因此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控制着西欧诸国的能源命脉。
虽然一旦俄罗斯切断天然气的供应,无疑将引起欧洲诸国激烈的社会动荡,但俄罗斯却也没有胆量完全放弃欧洲市场,因为那样对本国经济也是重大的冲击。有意思的是,这种困境的产生,其实源自当初欧俄双方共同的选择。
作者:德克萨斯红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