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失速?外企全撤离?直面4大问题看清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和困难,下行压力仍然较大。10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进一步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高度关注。舆论声音中,有一些是理性的分析评价,也有一些有待商榷讨论。理不辩不明,厘清以下4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真的失速了吗?

有些舆论认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为1992年中国有季度数据以来的新低,“三驾马车”都不理想,中国经济增长要失速了。对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与前些年相比确实有所回落,但谈不上失速,要用“两点论”全面分析。

首先,从经济增速看,尽管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伴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大,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在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增量也在扩大,中国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的增量相当于1997年的经济总量。同时,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纷纷调低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中国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依然取得了前三季度增长6.2%、第三季度增长6%的好成绩。初步预计,这个增速在全球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是最快的,远高于美国、日本、欧盟的增速,也高于新兴经济体中表现较好的国家的增速。

第二,从宏观经济看,今年以来,主要宏观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从价格看,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处于温和上涨的水平。从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且快于人均GDP增速。从生态环境看,前三季度能耗强度继续下降。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信号。

第三,从经济发展看,既要看当前态势,更要看中长期支撑。一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正在中国形成。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多人,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对消费形成有力支撑。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万亿元,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30万亿元,正在向世界第一大零售市场迈进。同时,中国正在形成多层次消费市场,中高端和消费升级需求持续增长,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产生强大推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潜力很大,目前每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不到35辆,远低于美国220辆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发展。服务业支撑能力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居民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10%,服务消费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占比为50.6%,这都将为服务业快速增长发挥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巩固服务业“稳定器”的地位。从制造业看,高技术领域投资、短板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速都在13%以上。三是中国发展动力日益增强。中国拥有近9亿劳动力人口,居民储蓄率较高,在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攻关,着力挖潜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发展的微观基础。国庆70周年等活动极大鼓舞了人心士气,增强了中国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当然,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需求疲弱,一些食品因供求关系变化价格上升,一些地方发展动力不足。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超大规模的“底气”,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即使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也跌不到哪里去。



外国企业真的全部撤离了吗?



有些舆论认为,在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关税压力下,外国公司正逃离中国。

对外国企业撤离的判断还是要基于数据和事实。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涵盖超过200家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据其调查显示,2018年组织内超过90%的美国公司在华实现盈利,87%的美国企业2019年没有搬迁或者将其任何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83%的美国企业过去一年没有削减或停止对华投资。这两年,在跨国投资较为低迷的条件下,中国重大外资项目却取得进展,美国特斯拉、德国巴斯夫等项目纷纷在中国开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68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

中国留住外国企业靠的是真本事,既包括领先全球的经济增速和良好的投资回报,也包括人才基础、制造业生态、消费升级、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等有利条件。比如,从制造业生态看,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工业体系,涵盖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全部产业类型,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升级看,中国新型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转变。截至2018年底,中国固定互联网光纤接入用户总数达到3.7亿户,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部署规模世界第一,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大规模创新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这些都为外国企业在“互联网+”、自动驾驶、消费品等多领域谋求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基础设施看,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近3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交通和物流网络的便捷能够显著降低外国企业经营成本。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中国是外国企业不容忽视的市场,从当前看长远,会有更多外国企业在综合权衡各方面条件后,继续到中国投资兴业,在中国扎根发展。



产业链真的大规模外迁了吗?



有些舆论认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的不少企业不愿投资了,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大规模外迁,中国制造业不行了。

事实上,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有的企业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有的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然也有少数企业为规避经贸摩擦的影响往其他国家转移。但总体上,这些到国外设厂经营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大规模外迁”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因为企业外迁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产业配套能力是否够强?制造业企业在准备外迁过程中,必须把整个产业链的替代成本都考虑进来。中国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部分产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产业配套能力强大。应该说,制造业企业放弃中国产业配套的机会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又如,营商环境是否充分优秀?这是市场主体开展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近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布,这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重要之举,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从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看,企业在中国注册登记所需时间大幅缩短,如今开办企业平均只需5天;今年以来中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99万户;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继去年从此前的78位跃升至46位,今年再度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成为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再如,人力素质是否真正达标?企业从中国外迁,必须仔细考量目的地产业工人的素质是否能够达到目前中国工人的水平。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变,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每年大学毕业生800多万人。也许目的地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但他们的劳动效率、组织性、纪律性能否达到中国产业工人的水平就不一定了。

对这些因素,中国是有自信的。换句话说,产业链从中国大规模外迁的条件并不具备,目前企业的外迁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上是可控的。


官方数据真的全是造出来的吗?



舆论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有外媒声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低至3%。

各方面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加强关注是好事,说明对中国宏观经济更加关心,但对官方数据是不是造出来这件事还是很有必要讲清楚。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具备微观支撑的。目前,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已经与国际规范接轨,统计基础日趋完善,统计数据国际可比。如果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没有达到6%以上的话,那么新增的1000多万就业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如何能保持在5%左右的?铁路货运量、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是如何保持稳定增长的?今年“十一”黄金周运送旅客是如何能超5亿人次的?这些指标都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够支撑中国的经济增速。另一方面,外媒引用的“非官方数据”本身存在缺陷。一些外媒引用的卫星遥感、合成指数等方法本质上属于大数据分析方法,中国也早有挖掘机指数等应用。客观说,这种方法时效性较强,但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由于数据生成渠道多样、标准不一,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数据预处理方式会对结论产生较大影响;只关注输入和输出,但内在逻辑属于“黑箱”,导致解释力不够强;当数据质量无法保证或变量个数过多时,分析效果就会大大削弱甚至产生误判。

官方统计数据遭到质疑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尤甚。当然,中国欢迎不同的声音。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采取3种方法核算GDP,形成国民经济核算五大表系,实行多种方式并行的统计核算数据调查体系,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等落实,建立“三新”经济统计制度,实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规范的接轨。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展望未来,正是由于拥有大海般广大之势,中国才有自信凭借规模效应不断巩固发展基础,不断优化发展条件,不断壮大发展动力。前进道路从无坦途,惟其勇毅笃行,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团结奋斗,有超大规模优势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中国经济巨轮必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向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