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全场五折大促,到如今五花八门的活动优惠,在“双11”当天买下来的商品还划算吗?狂欢价,定金减免、叠加津贴和优惠券,限时限量抢购,越来越复杂的游戏规则背后是让利还是营销?
为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收集了天猫网站1501个细分品类下销量最高、参与“双11”活动且有历史价格记录的1190件官方旗舰店商品,并分析了商品的历史价格和优惠政策,试图解答这几个问题。
近两成抽样商品价格高于全年最低价
根据天猫官方的活动规则, 参加2019年“双11”的商品的销售价格需要在近两个月最低价的基础上打九折即可(部分类目除外)。至于是不是全年最低,官方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要求。
以近一年的历史价格为参考,抽样商品中, 有八成商品在“双11”给出了比近一年最低价更低的价格;即在“双11”当天,你很有可能可以买到更实惠的商品。其中,有近一成商品会在近一年最低价的基础上至少让利20%。
不过,也有部分商品在“双11”当天和其他时间段购买价格差异不大。 有27%的抽样商品“双11”促销价与近一年最低价持平;另有11%的商品折扣比例并不大,促销价在近一年最低价的九折以上。
还有的商品反而更加贵了,占到抽样商品的19%。例如一件89元男装短款T恤衫,在去年“双12”的时候只需半价就可以买到。
不是所有品类的商品都值得在“双11”购买
不同商品在“双11”的优惠力度不一。这与商品的特征相关,不同品类的商品有其更适合做促销的时间节点。那在“双11”当天,购买什么品类的商品会比较划算呢?
我们将这1190件商品划分为24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实在“双11”的箱包、衣服、鞋子、家具和日用品的价格大多低于近一年的历史最低价。其中,服装和鞋子的优惠力度最大,有94%的抽样商品在近一年最低价的基础上仍然有不同程度的让利。
但如果在当天购买书影音类产品,就会有很大的概率会买亏了。超过四成的书影音产品价格高于历史最低价。以大家高中时期都比较熟悉的新东方绿宝书《高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乱序版》为例,在“双11”当天需要花24.90元购入,然而它近一年的最便宜的时候是高考前的一个月。在那个时候做促销活动可能会更吸引家长和考生买单。又比如家电产品,夏季的促销力度会相对比较大。
双11活动规则有多复杂?11种玩法69种叠加组合
在“双11”活动中,战线最长的便是预售商品,从10月20日0点开始到11月11日1点后结束。每年到了“双11”,往往会有网友调侃道,“付定一时爽,尾款火葬场”,为自己冲动付定金买单。这些预售商品是否真的带来了实惠?
通过梳理样本中的310份预售商品发现,大部分预售商品还是有一定的优惠,68%的商品定金膨胀了一倍及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付了50块的定金,就可以翻倍使用。此外还有16件商品预售价在百来元左右,但没有任何的膨胀折扣,占坑居多。
除了预售优惠,叠加购物津贴、优惠券也是“双11”的优惠玩法。将样本商品所参与的活动进行归类,发现双11活动类型主要涉及11种玩法,九成商品涵盖1-3种玩法。
直接降价的商品,虽然看起来真诚朴实、没有套路,但从我们统计的样本来看,有一半直接降价的商品沿用了“先涨价再降价”的游戏策略,你不仅得不到优惠,更有可能买到比平时活动更贵的价格。
叠加多种玩法的商品优惠力度会稍微大一些,但如果考虑到诸如提前付定金、抢限额优惠券、凌晨火速抢前500名的游戏规则,实际参与“成本”也不小,而且多种优惠的叠加就像一个漏斗,比如天猫常见的满400-50的购物津贴,普通人往往也用不足每一块钱。这样一来,商品的实际到手价格跟页面显示的最低价,也会有点小差距。
“双11”越来越复杂的活动规则,其实是经济学上概念上“价格混淆”的商场实战。所谓价格混淆,简单来说就是人为增加比价难度,令人无法快速做出判断。比如说,一件打7折的商品和一件满400减50、20元定金两倍膨胀、并可叠加店铺20元优惠券的商品,普通人很难分辨哪一个更划算。如此一来,“双11”的复杂规则,会为店铺之间的激烈竞争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通过这种较为“隐蔽”的对抗方式,提高店铺利润。商家也能借此将消费者进一步细分,部分支付能力强、但时间不充裕的消费者可能会放弃多店比价,购买到并不那么划算的商品。
5亿消费者共同破纪录 对中国和世界意义非凡 美媒感叹中国市场惊人:中国人越来越有钱
在刚刚结束的2019天猫双11,全天成交总额最终定格在2684亿元,再次创下了新的商业纪录。
一年一度的“破纪录”成为常态,背后折射出中国市场强大的消费动力和内需潜力。
5亿消费者、超过20万品牌、数百万商家的共振,再次证明,双11不仅仅是全球性的重大购物节,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风向标。
《纽约时报》报道:“阿里巴巴成功地使这一惊人的数字年复一年地增长,这反映了自阿里巴巴发明这个零售节日十年来的变化。”“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数字化程度越来越紧密。”
强劲的新消费浪潮,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
“新消费”对拉动内需助力巨大
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拉动内需,促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0月21日,在天猫双11启动会上,天猫及淘宝总裁蒋凡一开场就提出:“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际提出面向未来的三大核心战略,‘拉动内需’居于首位。这是阿里巴巴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持续做下去。”
消费作为与内需密切相关的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重视消费,已成为从庙堂到市井的共识。
今年天猫双11,通过淘宝App等参与天猫双11的活跃用户同比去年新增1亿,是获得最广泛消费者参与的一届双11。
其中,下沉市场消费者为新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奠定了基础。过去两年,淘宝天猫新增用户超过70%来自下沉市场。小镇青年的生活富裕了,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
而天猫双11创造的新供给,唤起了新消费人群的期待。这早已不是打折、清库存的日子,而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新品首发节点。几乎所有实现爆发的品牌,都在天猫双11期间推出了新品。据悉,在今年天猫双11首发的新品超过100万款。从线上到线下,从中国到全球,不断增加的新供给满足了消费者日趋多样化的新需求,同时,也将全球品牌的商业潜力完全释放。
进口商品供给有效地促进消费升级,并且呈现出显著的普惠趋势。11月11日0点前,天猫国际消费者进口商品加购数超3960万件,其中一位消费者的“全球购物车”装载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97件进口商品。
下沉市场强劲增长同样得益于新供给,来自工厂、产业带和农业基地的源头好货形成了海量的供给增量,天猫双11全天,产生1.7亿笔C2M数字化工厂直供订单。最受下沉市场欢迎的品牌爆款中,7成为聚划算的定制款货品或一年内首发的新品。优质平价的产品替代尾货或者山寨低劣产品,满足了更广大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追求。
农业基地直供模式把农田和餐桌连接在一起,让农民和消费者都从中受益。由全国707个县提供的4548款优质农货入驻阿里兴农脱贫项目,如海南三亚黄金火龙果、湖北秭归的脐橙等。2019年天猫双11,22个小时内,阿里全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0亿元,比去年双11全天增长53%。半天时间,天猫双11兴农脱贫会场的成交额,已超过去年双11全天。这一天不仅聚集好农货,更是农民增收、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对兴农脱贫事业的大力投入,也透射出阿里巴巴的社会担当。
2
新消费时代的新体验
据首都经贸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乐观区间。
这种乐观情绪的背后,就是数字技术催生的新消费的力量。
蒋凡11月11日凌晨在阿里巴巴西溪总部园区向媒体表示,新消费深刻重构了人、货、场,驱动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数字化变革。这样的变革,发掘了商业新人口,创造了商业新供给,带来了商业新行为。
新消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爱买、会买的人更多了。今年参与天猫双11的用户超过5亿,同比去年双11全天新增1亿用户,充分印证了新消费满足多元需求、激发新需求的作用。多元化供给、内容化社区化新消费场景,调动了最广泛的消费者参与,也成功地服务了更多的人。在过去两年,淘宝新增了2.26亿月活跃用户,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下沉市场。
此外,广泛应用的新消费场景,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天猫双11开始仅1小时03分,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就超过去年双11全天;8小时55分,淘宝直播引导成交已破100亿。超过50%的商家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天猫双11全天,直播带来的成交近200亿。一天中,全球近百个品牌的总裁走进直播间、1.5万名村播在田间地头开播。
天猫旗舰店2.0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消费体验。天猫双11期间,1167家旗舰店2.0核心试点商家进店消费者同比去年增长超过50%。超350个品牌首次上线旗舰店品牌Zone,这是展示品牌个性、多样化沟通消费者的场景。双11预热期间,品牌Zone为商家带来了超过2亿人次的访问。还有超500万人体验了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在天猫精灵平台上,共有105万笔通过“说话”的方式支付成功的订单,共有176个品牌参与,开启了“语音购物元年”。
这些全新的购物场景表明,消费正在因数字技术发生巨大的变化,既为消费者创造新鲜感,也为品牌商家开拓了数字化运营的新阵地。
3
中国和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天猫双11海量的成交额背后,是开足马力的工厂、制造业产业带,以及广袤的农村。这些地方产生的新供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也实实在在地为制造业和农业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
早在预售期间,1688的数据就显示,10月,葫芦岛泳装、高阳毛巾、南通家纺等超过100个年交易规模百亿级别的产业带,交易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100%。
同时,跨境电商也加入了满足内需的行伍。作为一个千亿规模的蛋糕,跨境电商创造的巨大商机背后,是不断增长的中产人群、不断升级和多元的消费需求。
首次参加天猫双11的考拉与天猫国际联手,一起创造了进口消费的新空间。通过构建全球供应链,天猫双11为海外品牌提供了一条高效快速的入华之路。双11前夕,泰国、俄罗斯、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10个国家宣布,进驻天猫开设国家旗舰店。30多家国际大牌一天内签约入驻考拉海购。
“首店经济”在天猫双11更火了,背后是“中国市场这么大”,很多国家、很多品牌都想来“看看”。服务7.85亿月活跃用户的淘宝天猫平台,成为全球品牌和新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
一年前,阿里巴巴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5年进口2000亿美元”的小目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已经完成原计划阶段性目标的123%。超额完成目标的背后,是14亿中国消费者的美好生活需求,构成中国市场稳健增长的消费潜力。由新消费带来的内需动能,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机遇。
在近日刊登的题为《世界上最大的购物节是什么?中国的双11》一文中,《华尔街日报》刊文分析,通过双11,可以观察和预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今天天猫双11的闪亮答卷,为中国经济的深厚动力和消费的巨大潜力提供了重要佐证。蒋凡表示,新消费集中体现了中国强劲的内需动能,也进一步激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这一意义上,天猫双11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