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偷了美国的工作和财富?美国学者告诉你真相

莫须有的“欲加之罪”罢了。

今天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有些特殊的日子。

18年前的今天——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via 参考消息)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图via网络)

18年来,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为全球提供着性价比优的产品,我们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都极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二届中国进博会正在上海召开 (图via Yang Hui/GT)

虽然中国的崛起难免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美国等社会舆论还不时有这么一种论调:是中国以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与劳动力,“偷”走了美国的工作岗位和财富。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前两天就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


▲中国真的偷了美国的工作和财富吗?(v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经济学者约翰·格雷厄姆(John L. Graham),曾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长期美中关系研究所(Long US-China Institute)所长。在文章中,他引用美中关系研究所的数据表示,某些人给中国的欲加之罪,实在是太夸张了。

现任美国政府视中国为美国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它也有效地在经济领域向中国了宣战。

它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是:1、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2、剽窃了美国人的知识产权。但长期美中关系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表明,中国身上的这些“错”,其实远没有许多政策制定者和评论家让我们所相信的那么严重。

为什么说中国“偷”美国人的工作和财富是莫须有的“欲加之罪”?

作者首先拿出了中美两国在购买力方面的数据:


(数据via世界银行;图viaHBR)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自1985年以来,中美两国的购买力都在持续增长。作者指出,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在世界贸易领域有两件大事:

上图所展示出的时间段内,达成了两项主要的贸易协议:美国于2000年给予了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次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两件事都没有妨碍美国人购买力的稳步增长:美国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7900美元上升到62600美元。

换言之,中国在世界贸易领域的崛起发展,对于美国人的购买力至少没有负面影响。在购买力上指责中国,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图via marketwatch.com)

再来看就业。

从图表来看,美国的失业率确实经历过明显的波动:


(数据via世界银行;图viaHBR)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美国的失业率在2002年及2009年左右曾大幅上升。由于中国在2000年拥有了美国给予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又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一些人曾拿这个时间点做文章,把美国2002年的失业率高峰的锅甩给了中国。

但在文章中,作者明确表示,这锅不该由中国来背:

2002年,失业率确实上升到了6%。这或许与中国的贸易有关,但那两年适逢9/11恐怖袭击和互联网泡沫破裂,这些因素都使得“锅是中国的”这一结论,充其量只是一个不确定的猜测罢了。

2009年的失业率高峰,则最为可能是2008-09年经济萧条带来的结果。从那以后,美国失业率稳步下降到比2000年前还低的3.9%的水平。很少有人会因此得出结论,说是中国的贸易害了美国的收入或就业。

如果只要中国搞点手段,美国的失业率就会蹭蹭上升,那美国的就业市场也太脆弱了吧?






接着,作者写到了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中国或许的确存在需要改善之处。但随着近几年

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法庭等措施的落实,我们在不断进步,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愈加重视也获得了世界的肯定。



▲北京的知识产权法院 (图via中国法院网)

在文章中,作者直言: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明显的改进”。

在知识产权盗窃方面,实际上(中国)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进。商业软件联盟报告了美国软件生产商在116个国家和地区的损失程度。如下图所示,这些损失在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在下降。


(数据via美国商业软件联盟;图viaHBR)

而且,作者还特别指出,美国也曾各种盗窃知识产权。

自己的“黑历史”可不能转眼就忘啊




在评估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一些可能会惊讶地发现,19世纪,美国人在兴致勃勃地抄袭欧洲和英国的知识产权。

但是,随着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技术上的发展,这种抄袭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已经减少了。在那之后,日本韩国等国家,也走上同样的(抄袭)道路。但类似地,知识产权盗窃的情况也在随着这些国家的发展而减少。


(图via yourstory.com)

纵观历史,作者认为很多国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或许都经历过抄袭他国知识产权的阶段。这或许不甚光彩,但确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曾走过的路。

而这一阶段,也必将随着该国自身国力的发展、科创水平的进步,而逐渐消逝。

中国也不例外:

这种模式极有可能在中国重演。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有能力支付合理的价格来购买书籍、音乐、电影等。而随着中国企业开始研发新技术,它们自身也会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维持利润和增长。

下面的图表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授予中国发明者和中美发明团队的美国专利数量正双双增长。



(数据via美国专利商标局;图viaHBR)

上述的一系列图文表明,中国与美国的贸易,绝不是“谁在害谁”的零和博弈。把中国对世界和美国经济的贡献避而不谈,却一味将美国的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无疑是浅薄可笑的。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这正如该篇文章中,作者所写的最后一句话:

过去25年的数据表明,美中贸易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增效作用的双边关系,它带来了和平与共同繁荣。



(图via新华国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