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当选粮农组织总干事,谁的胜利?
来源:玉渊谭天
中国人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这已经是6月份的事了。
不过美国《外交政策》曝光的一份猛料,让这个“旧闻”再次成为热点,也揭开了这次选举背后的“跌宕起伏”。
今年6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第41届大会,并举行总干事选举。候选人有三位,中国候选人屈冬玉,原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格鲁吉亚候选人基尔瓦利泽,格鲁吉亚前农业部长;法国候选人凯瑟琳,法国前农业部长。
最后,屈冬玉在第一轮投票中便获得了投票总数191票中的108票,直接高票当选。
美式“宫心计”
《外交政策》曝光的,正是美国如何通过各种手段阻挠屈冬玉当选。
早在今年1月,美国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文·莫雷就提出,要扶持格鲁吉亚前农业部长基尔瓦利泽参选。
实际上,格鲁吉亚是个亚洲小国,也不怎么积极参与粮农组织的活动。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扶持基尔瓦利泽参选,意见也并不统一。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农业部以及美国驻罗马大使馆都觉得这个参选人不太靠谱,想要支持法国前农业部长凯瑟琳。
反正怎么着,都不能让中国人当选。
投票前几个星期,法国也要求美国“劝退“基尔瓦利泽,联手西方,支持凯瑟琳,谋求更大胜算。
最后,支持基尔瓦利泽的声音占了上风,美欧同盟未能成型。但美国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尽一切手段打败中国人候选人。”
就在6月18日,距离投票还有5天,美国国务院向各国发出外交照会,鼓励各国向基尔瓦利泽和凯瑟琳投票,但别给中国参选人投票。
美国驻粮农组织的代表也没闲着,在投票启动之前专门发表了一个“项庄舞剑”式的声明称:“新任总干事不应是用职位为国家谋利益的人。”
说得好像自己没有任何私心。
6月22日,就在选举结果公布的头一天晚上,一场规模盛大的晚宴在罗马上演。
中国参选团队无一人接到邀请,包括中国候选人屈冬玉。
晚宴的筹备方是格鲁吉亚参选者的幕后扶持者美国,以及法国参选者的幕后支持者欧盟,他们精心准备了这个联谊晚会,邀请到了许多粮农组织成员国到场。
这是最后的拉票。
然而最终结果证明了人心所向。基尔瓦利泽最后仅获得了12票,凯瑟琳获得了71票。
屈冬玉成为粮农组织自1945年10月16日成立以来的第九任总干事,也是首任中国干事。任期于2019年8月1日开始,于2023年7月31日结束。
屈冬玉为什么能高票当选?
屈冬玉的当选,是压倒性的优势。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参选团成员广德福,回忆了当选前一天,也就是6月22日举行的答辩会,屈冬玉的表现历历在目:
没有人能像屈冬玉一样,他的内容很丰富,他的逻辑很强,他每一条措施都是对粮农组织总干事过去、现状、未来彻底的考虑,他考虑非常周密,外语也非常棒,他在荷兰留过学,外语水平也很高。
今年56岁的屈冬玉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后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攻读遗传育种,获得博士学位。
他曾经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目前是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曾多年研究马铃薯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
广德福告诉谭主,6月22日的答辩会上,屈冬玉用个人的才能素养征服了罗马,“三个候选人在演讲时候,屈冬玉的反应是最好的,很多国家直接报以热烈掌声,” 而宣布屈冬玉当选之后,“有些国家的部长都流下了眼泪,我们在现场非常受感动,就说明大家是发自内心地拥护。”
有地方工作经验、主管过14亿人口大国的农业工作、长期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丰富的阅历、清晰的执政理念,让屈冬玉在三个候选人的竞争中,呈现出绝对的优势。广德福说,屈冬玉当选,实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屈冬玉当选后,接受央视采访时就谈到,“这充分体现了粮农组织成员国,对屈冬玉博士本人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体现了对中国农业发展和脱贫工作成就的高度认同。”
不过,屈冬玉本人在当选后的采访里,却谦虚地将当选的原因归因于国家而非他个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参与全球粮农治理。
参与国际治理 靠实力更靠行动
票选结果公布后,有美国官员反思,中国为竞选准备充分,且自身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有人认为,内部意见不一、游说不力加上与盟友互不退让,导致美国“拱手送出”了选举,反映其在联合国影响力的下降。
谭主看来,准备充分是一方面,更多的在于,这不是简单的“支持谁、联合谁、博胜算”的选举博弈,而是一场靠实力取胜的评价结果。
为什么是屈冬玉,是中国人?这靠的是实力,也是行动。
作为引领国际消除饥饿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粮农组织的目标就是创建“零饥饿”世界,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
在免除饥饿和减少贫困这件事上,中国最有发言权。
中国以占全球6.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40年来共有8.5亿中国人实现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从根本上消除了饥饿,也毫不犹豫地把经验传授给了世界。
从2005-2018年,中国先后对来自133个国家(地区)的3758名政府官员和扶贫工作者进行了减贫培训。从2017年开始,也分别在柬埔寨、老挝、越南和坦桑尼亚开展国际减贫合作,选取合适的村庄援建扶贫项目。
在减贫这件事上,中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做大国责任,大国担当。
不久前,谭主在北京见到了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罗世礼,他是联合国系统驻华最高级别代表,负责联合国24个在华机构的协调工作,他之前在开发署工作,是减贫工作的内行。
谭主问他,如何看待“中国减贫”,当时提问用的英文是“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罗世礼回答的时候却说的是,在中国看到了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的巨大变化。从“减贫”到“发展”,从“中国”到“人类”,个中变化,或许正是中国高票当选粮农组织的理由。
眼下,依然有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脱贫减贫的压力,需要全球携手来解决。但伴随着“美国优先”的口号越叫越响,美国在粮农组织中却逐渐后退。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截至2019年5月底,美国拖欠世界粮农组织的经费额高达3247万美元,几乎占各国拖欠经费总和的45%。
自己退群就罢了,却还要阻止中国参选国际组织,但投票结果证明了世界的选择。
目前,在15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中,除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之外,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3个组织的领导人也是中国人。
由美国人担任领导人的机构仅有世界银行(WB)一家。
此前,中国人也曾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行政官、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当美国还在考虑如何阻挠中国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发展经验正在与世界共享,越来越多的中国力量正在助力世界各国共同进步。
12票的惨败,美国是时候反思反思了。
谭主以为,中国人当选粮农组织总干事,这不是谁的胜利,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胜利。这是人心,是人们对于摆脱贫困、奔向更好生活的“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