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绿绿
近日,又传来Uber裁员的消息。这一次Uber宣布,再裁350人!
一
裁员1200人,Uber股价暴跌
今年5月,Uber终于结束十年长跑,顺利上市。不过上市首日就开盘破发,日内最深跌超8.6%,不禁让众人为这家企业捏了把冷汗。
果不其然上市仅一个月,Uber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营销官就宣布了离职的消息。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上市了团队却散了,这对一家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好苗头。
很快,两个月后,Uber就传出盈利出现问题,要裁员400人的消息。这一动作,让无数人开始好奇,这个公司到底怎么了?毕竟一个月前,Uber才大张旗鼓要在纽约大量招聘人才,气势汹汹意图进军金融科技领域。
而Uber前几日又宣布了裁员消息,据统计,这是Uber今年第三次裁员,三次裁员人数累计达到1200人!Uber显然已经意识到之前的大量招聘,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弊端,通过这次“瘦身”,Uber终于优化了自己的营销团队、产品和技术团队,为自己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三次裁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Uber营收增长放缓,盈利能力开始受到质疑。Uber二季度财报显示,Uber营收增长放缓,净亏损达到52.4亿美元!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很快市场就给予了Uber最真实的迎头一击——Uber股价暴跌6%,最大投资人软银投资也因此资产缩水了6亿美元!
二
全球出行业务竞争激烈,Uber四面楚歌
Uber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它曾与滴滴激烈竞争过,在中国大打补贴战。但自从Uber退出中国,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了自己的最大敌手滴滴后,Uber就渐渐地开始被中国消费者所遗忘。
除了败退中国,Uber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也不容乐观。
在俄罗斯,Uber与竞争对手Yandex厮杀了三年,亏损了1.7亿美元。但最终结果还是双方合并出行业务,Yandex的创始人 Tigran Khudaverdyan将担任公司CEO,Uber占股36.6%。
而且出行业务这块香饽饽,谁都想试图分一杯羹,在美国本土、欧洲、澳洲、印度、甚至在东南亚等地区,Uber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劲。
老对手Lyft迄今为止虽然只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展业务,但明显比身处泥潭的Uber表现要好一点。数据显示,今年Lyft第二季度每活跃用户收入增长72%,收入增长22%。为此,Lyft还将2019年的收入预期上调至347亿至35亿美元。
曾获得大众集团3亿美元投资的Gett,也在瓜分Uber在欧洲各个国家中份额。
而在印度市场,虽然在2013年Uber就已经进入,但还是晚了三年。印度本土打车软件Ola在多达125个印度城市提供出租车、三轮车,甚至两轮车服务,而Uber仅在36个印度城市运营。而且,Ola与本地零售商和超市合作,在出行基础上开展配送咖啡等生活服务运营,在市场份额上远远超过Uber。
在东南亚市场上,Uber也不敌已经超9000万次下载量的竞争对手Grab,将其在该地区的出行和食品配送业务出售给了对方。
除了应对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们,Uber的后院也不容乐观。出于种种原因,Uber正试图减少公司在激励司机方面的支出。但这一措施,激发了大量司机的不满情绪,Uber司机在加州、费城、波士顿等地,纷纷举行了抗议活动,要求改善员工权利。
为了应对种种危机,Uber也在正在探寻新的方向。比如Uber正积极研究自动驾驶技术,试图讲一个更加具有未来前景的故事。
除此之外,Uber也开始投资新业务,斥资2亿美元扩大Freight卡车运输业务,还收购在线杂货配送创企Cornershop,以此增加新业务,从而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但这些新的尝试能不能改善Uber的处境,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
结语
Uber当前的困境其实是很多企业都走过的坑。
很多年轻的创业公司,都曾经因为过于依赖融资的力量,拿到投资后却没有科学规划、精打细算,而是盲目发展业务,扩充人员,加大宣传力度,以至于在盈利模式还不明显的时候,就已经透支了自己的未来潜力,导致公司出现问题,身处险境。
曾经的互联网大咖亿唐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当年手握重金投资的亿唐也曾大肆烧钱过。为了扩大市场,亿唐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大量招聘,在全国各地都投钱宣传造势,仅一年时间,亿唐在宣传上的投入就高达300万美元(约合2000万元人民币)!
而当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流突如来袭时,亿唐才措手不及,发现钱已经烧掉了大半,而下一轮融资遥遥无期,明星创业公司亿唐就此陨落。
马云曾经说过,很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钱太少,而是钱太多。这句话,值得每个创业者细细品味。
身为企业的创始人,管好钱,用好钱,找寻真正的公司发展方向,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