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访美促成的分步走策略,会让中美休战多久?

2019-10-14 09:52:09 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周访美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及美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的谈判成果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10月11日在白宫会见刘鹤时的表态可以看出,中美之间有协议总比没有协议好,部分协议总比谈判再次破裂好,分步走、先易后难总比之前因纠结于个别难点而频繁陷入僵局好。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这种分步走策略,可以持续两个阶段,也可以持续三个阶段。


特朗普10月11日会见刘鹤时的谈话口吻较为积极。(VCG)

美国舆论普遍将其称为“休战”。实际上,贸易战以来美国加征的原有关税并没有取消,贸易战还在持续,只不过,双方似乎不再愿意升级贸易战。


分步走也是权宜之计



持续了1年多的关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对特朗普而言,他急切需要一种协议,消除国内疑虑,安抚和拉拢选民。可以说,中美双方都有想尽早结束贸易战的想法。在11日白宫会见刘鹤时,特朗普被问及何时能够结束贸易战,特朗普说“已经非常接近”(very close)。当然,对于以什么样的标准结束贸易战,外界不得而知。特朗普有自己的标准,其身边的鹰派幕僚也有各自的标准。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标准,现在特朗普和其幕僚能够答应分两个或者三个阶段开展谈判,也能体现出美国对贸易战演进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符合中国政府思维的谈判方式,因为中国此前一直拒绝美国拿不相关议题绑架谈判,也不希望美国狮子大张口、一次性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改革要求。只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有可能找到缓解彼此矛盾的方案。

第一个阶段的协议兑现起来似乎不是很难。该协议主要包含农业购买协议,也就是每年达到400亿至500亿美元的购买量。这就要看2020年年底(美国大选前)能否首先达到这个年度目标。

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截止9月26日至10月3日这一星期,中国从美国进行了新一轮大豆购买交易和创纪录的周度猪肉进口。其中,美国向中国净出口大豆118万吨。中国对美国猪肉的进口量猛增至14多万吨。有分析认为,中国增加进口美国猪肉创单周最高纪录,也和非洲猪瘟疫情有关。

除了农业购买协议外,第一阶段成果还包含外汇交易和金融服务企业,也包括部分知识产权的谈判。其中就知识产权保护而言,英国路透社10月11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目前有关产权保护的条款大多注重强化版权、商标和隐私权保护,而非数据流、网络安全、产品标准审核以及社会信用系统等更难更复杂的问题。

也就是说,产权保护层面的讨论也是回避了美国最关心的议题。部分知识产权及强制性技术转让的问题会在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谈及。


在很多竞选集会上,特朗普需要有具体的执政成就巩固选民支持。(AP)

这种分阶段或分步走的谈判策略是两国打破僵局、谈有所成的权宜之计。但它也有风险,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很多美国媒体都对特朗普所提到的第一阶段协议持怀疑态度。甚至美国国内有人认为,第一阶段成果根本算不上协议。这要看今后三至五周时间内,两国如何敲定文本。如果文本商定顺利,特朗普政府希望能够在11月中旬智利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签署。签署后才算一个协议,之后再展开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的谈判。


暂时回避棘手核心议题



中国只是开放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农产品,换取美国避免加征新的关税。而已经加征的关税依然生效,是否取消,取决于接下来几个阶段的谈判成果。所以说,刘鹤此次访美只是缓解了贸易战紧张形势,双方暂时停止加征新的关税,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两国潜在贸易摩擦的源头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莱特希泽以及其他鹰派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人一年多来多次提到中国的产业政策,包括中国国有补贴和网络盗窃等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迫使中国做出改变。但是,这些诉求似乎都已不再占据优先议题的位置,而是暂且将它们拖后解决。

分析认为,中美打贸易战,已经打入僵局,双方都不希望贸易战再次升级。中国的原因更多是经济的,特朗普的原因更多是政治的。西方媒体那些夸大中国面临国内政治压力的说法,站不住脚。尤其是那些有意将香港局势和贸易战联系起来的舆论,是比较片面的。美国也有经济的原因。虽然特朗普幕僚都否认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带来影响,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预测都不是很乐观。

中美该打的牌也已经打出。如果第一阶段谈判顺利,双方敲定并签署文本,自然是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第二阶段的谈判会很顺利。当然,这取决于特朗普在达成初步协议后,究竟有多大的政治意愿和中国彻底和解。这也取决于他的连任竞选需要和他对选情的评估。


美中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妥协还是习近平让步?

上星期美中完成第一阶段贸易谈判,在农业、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达成共识之后,国际媒体在整个周末都在密集分析和揣度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利弊得失。

谈判架构由美国原本一直坚持的“全面性的协议”变成了阶段性协议,这种安排对哪一方更有利?

中方表示将购买大量农产品,并在开放金融、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承诺之后,美方仅仅取消了一部分加征的关税,这是不是意味着习近平做出了更多的让步?

特朗普宣称美中关系从此由紧张阶段进入了“爱情盛宴”,这种爱情能持续多久?



嘉宾:国际商业投资顾问、时评人张洵;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

胡平:达成部分协议显示双方都有紧迫感,但也意味着遗留问题更棘手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表示,这次达成部分协议,看起来美国是赚到了,因为美国仅仅是答应暂停进一步加征关税,就换来中方采购美国农产品和开放金融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等。但问题在于,早在一年多前中方就答应这些了。例如保护知识产权,现在还停留在承诺,监督实施机制到现在为止还没见到影子。在这方面美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斩获。

这次双方达成部分协议,表明双方都要达成某种协议的的紧迫需要,但是贸易战打了这么久,该摆出的问题都摆出来了,还是达不成全面协议,可见剩下的问题很困难很难解决。


胡平:对付专制国家“极限施压”不一定有效,关键看中共内部两派斗争高下如何

对于“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胡平表示,这无非就是测试出对方的底线,测试出对方可能做出的最大让步,然后在此基础上达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协议。特朗普自命商业谈判行家,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是公认的国际贸易谈判高手。美国在运用这种谈判策略上确实很高明,当然这也有赖于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这个本钱。

但胡平也指出,这种策略用在别的国家都很灵验,但用在中国就不一样了。

第一,中国经济体量超大;第二,中国的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较低;第三,更因为中国是专制国家,政府对打贸易战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扛得住。因此要使中国让步,关键是要引发中共内部的斗争,而美国对中共内部斗争能斗出什么样结果很难把握。

中共内部有一些人更倾向于经济自由化,他们主张多让步。他们认为对中国而言,保持和美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很重要,为此可以多让步。而另一派强硬派则认为,多让步没用,因为美国的目的就是要阻碍要打压中国发展,你越让步它越紧逼。



胡平:美国自知错失最佳签约时机,此时先签部分性协议再说

对于美国极限施压、步步紧逼的做法不一定对中国奏效这一点,胡平打比方说,美国向中国提出10条要求,以加征关税为手段施压,中国先答应了3条,美国又进一步加收关税,中国又答应了5条,美国再加征关税,中国又答应了6条,美国继续加征,要求答应7条,这下中方不干了。在中共内部,强硬派发话了,说你看你看,让步没用吧,原来就让的太多了。改革派不好说话了。中国不但拒绝接受7条,而且还反悔了,连原来答应的6条都不干了,不是退到6条,而是退到5条、退到4条半了。这时美国发现,当初中国接受6条已经是底线、是最大了,如果当时就签约,美方收获最大,现在要回到5条或4条半签约,美国就亏了。因此美国只好和中国先达成一个部分性协议再说。



胡平:采购之外中方对美方部分要求也有正面回应,但在限制政府补贴上难有进展

胡平表示,光看这次协议,确实是除了采购农产品外,别的都很虚。但是我们不能光看协议,还要看协议之外发生了什么事。过去这一年多来,中国已经就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外资准入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显然就是对美方要求的正面回应,所以这些承诺并不是虚的,不少已经落到实处,但也不是很实,因为监督实施机制还没有建立。

另外,美国向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要求是限制政府补贴,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连中方的承诺都没看见,可见是基本上没进展。接下来哪怕特朗普成功连任,在这个问题上能达到多少仍然是有疑问的。


胡平:全面性协议路上主要有两只拦路虎

对于本次谈判后特朗普作出了反应,胡平表示,特朗普讲话本来就有一大特点,就是特别有个性,比较夸张;而中共官方反应用的是官话,官话总是四平八稳,不动声色。两相对照,差异很鲜明,格外刺眼。

从现在的情况看。美中贸易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得到一个好的全面性的协议还很困难,能否达到都成疑问。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监督实施机制,二是政府补贴、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两大问题是美国很看重的,但很难有进展。

胡平指出,这次中方确实有让步,但是也确实没有超出其原则。中共承诺保护知识产权,但这一点由于缺少监督实施机制而很难保证;再就是政府补贴,事关“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中共连口头承诺都没有。



胡平:特朗普支持港人和平抗争,但对街头暴力有很大保留

胡平表示,特朗普总统对香港问题与贸易谈判之间的关联的讲话,说难听点叫把香港问题当作贸易谈判的筹码。说好听点叫把香港问题和贸易谈判挂钩。这两者其实一回事。

要说特朗普不关心香港是不对的,不要忘记,港府推出逃犯条例,最早做出最有力反应的正是特朗普政府。就在6月9日百万港人和平游行后的第二天,特朗普的国务院就发表声明,对前一天几十万香港人的和平示威大加肯定,并且发出警告,如果通过逃犯条例,美国将根据香港关系法,考虑香港在国际事务中的特殊(包括独立关税区)地位,等等。6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宫对波兰总统说起6月9日港人游行时说:真的是一百万人。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示威。

可是自7月1日冲击立法会事件后,勇武派的街头暴力接连不断。特朗普在8月1日讲话,说这种现象称之为“骚乱”,还说这是香港和中国的事情。可见特朗普基本立场是,如果港府和北京破坏一国两制、破坏香港的自由法治,美国将强力反制。特朗普支持港人的和平抗争,但对街头暴力有很大保留。


胡平:街头暴力不利于挺港法案,美国不愿落入两难处境

胡平指出,昨天,美国参议员克鲁兹访问香港和泛民议员会面时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众议院通过不成问题,但在参议院能不能通过不确定,因商界方面有阻力,所以呼吁不要升级街头暴力,以避免有人以暴力画面抹黑对香港的支持,阻碍法案通过。克鲁兹是最关心香港的议员之一。他呼吁不要升级街头暴力,以免阻碍法案通过。这就是说,如果勇武派继续街头暴力甚至升级,不会促进法案通过而会阻碍法案通过。

这和很多港人流行的看法正好相反。很多港人认为,正因为有勇武派的街头暴力,才吸引了美国的强烈关注,才促进了美国国会要通过法案。勇武派的揽炒策略是,通过不断的街头暴力,迫使当局二者择一,要么作出让港人可以收获的让步,要么悍然武力镇压。一旦当局动武,那就迫使美国二者择一,要么听任香港失去其自由和法治也不进行制裁,以免损害美国在香港的巨大商业利益,要么对港府对北京实行严厉制裁,取消其独立关税区地位,但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香港的巨大商业利益被牺牲。

美国不愿意被动地落入这种二者择一的两难处境,因此它一方面需要告诫北京不要武力镇压香港,另一方面告诫香港的勇武派不要街头暴力。


张洵:中方也想取消12月份关税,签协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国际商业投资顾问、时评人张洵认为,目前这个第一阶段协议签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对美国也非常有利,因为中方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可以让美国从中取得收益,而美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0月15号的关税暂时不加了。但张洵也指出,这里边还有很多问题。首先,现在协议还没签。他表示,特朗普宣布协议的当天,他就猜测刘鹤回国后依旧面临中共鹰派的挑战。果然,今早就有媒体报道说,在签协议前还有更多谈判,中方希望把12月份的关税也要取消。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不定性。

另外,中方要大量购买农产品,数量甚至要超过原来购买最高峰时的2.5倍到3倍,那美国农民能不能供得上?而且,农产品本身是一种供需弹性非常低的产品,你按照计划做了,如果中方再反悔会怎样?这些都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张洵:习近平在拖,特朗普也在拖;“美中蜜月期”不会有



说到特朗普所说的“美中蜜月期”,张洵觉得,这不仅是早已结束,而且特朗普总统自己就是“蜜月期”的终结者。从他上任以来,这个贸易战带来了美中关系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法制、国际关系和人权问题处理上的种种变化。比如华为因涉嫌违法被起诉,比如现在香港问题可能成为今年最大的“黑天鹅”,甚至是NBA最近发生的事也让人们感到,跟中共做生意可能得牺牲美国人言论自由的底线。

张洵指出,民主社会是看民意的。关于美中关系走向的民意自从特朗普总统当选以来,开始急转直下。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有蜜月。

习近平搞“拖字诀”,他在拖在等;而其实特朗普也在等。未来他会把对华整体战略一步步落实,美中间不存在“蜜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