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在上海浦东丽思卡酒店外的中国NBA球迷。(2019年10月9日)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与北京方面的僵局不断加剧,这可能会危及NBA在华百十亿美元的生意。但有专家指出,NBA在中国的受欢迎度可能使其免受长期损害。
上周,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Daryl Morey)在推特上发表了一条支持香港示威者的口号。此举招致中国政府责难,赞助商纷纷撤离、季前转播被取消,中国网民在网络上攻击NBA。
NBA总裁肖华(Adam Silver)本周承认,由于莫雷的推文,联盟已经遭受了“相当戏剧性的后果”。
NBA在中国
NBA的全球抱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目前NBA在中国市场的年收入约为1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0%。
NBA表示,去年中国有8亿人通过电视、数字媒体和智能手机观看了他们的节目,这几乎是美国总人口的2.5倍。
今年早些时候,NBA与中国在线娱乐巨头腾讯完成五年续约,业界猜测版权费用高达15亿美元。央视体育每年电视转播费用约7000万美元。
NBA还是第一个踏足中国的美国体育联盟,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举办表演赛。虽然中国不会转播,但洛杉矶湖人队和布鲁克林蓝网队本周将在上海和深圳进行比赛,延续了NBA在季前赛期间向中国派出球队的传统。
可观的收视率带来了大量赞助商和品牌销售。像科比·布莱恩特和勒布朗·詹姆斯这样的超级明星经常前往中国,推广他们的代言。包括前迈阿密热火队球星德怀恩·韦德在内的许多NBA球员,都与中国的运动鞋公司而非美国品牌签订了推广协议。
据彭博社援引一名NBA代表称,自2008年以来,NBA在中国的业务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然而,NBA中国市场在当前形势下已岌岌可危。央视和腾讯宣布暂停NBA赛事转播,近10家中国赞助商宣布终止合作,暂停销售NBA商品的商户数量也在增加。
麦克马斯特大学体育营销学副教授莱德(Marvin Ryder)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正成为休闲娱乐产品的重要市场,如果NBA完全被禁止进入中国,在未来十年左右时间的影响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前路何方
双方紧张关系的升级已令NBA在中国精心培育的市场陷入危机。
瑞尔森大学体育经济学副教授瓦尔扎(Laurel Walzak)告诉美国之音:“NBA与中国在过去30年里建立的关系、信任和所谓的‘友谊’已经受到损害。”
但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从长远来看,NBA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或使其免受持久损害。
中国体育内幕网站的负责人德雷尔(Mark Dreyer)对法新社说:“在中国说到篮球,就只有NBA”。
他指出,中国的足球球迷可以选择英格兰、意大利或其他联赛。但对于篮球球迷来说,唯一的替换就是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
这个由20支球队组织的中国国内联赛普遍被认为低于NBA的竞争激烈程度和比赛质量,他们受公众关注程度远低于NBA球队。
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NBA有近4200万粉丝,最受中国球迷欢迎的金州勇士队有近900万粉丝。相比之下,最受欢迎的中国球队甚至没有突破100万粉丝。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NBA即将到来的常规赛会被列入禁播名单。专家表示,中国当局可能也担心禁止NBA会令球迷过于不满。
维拉诺瓦大学法学院体育法主任布兰德(Andrew Brandt)告诉美国之音:“这将会过去,比赛和产品在那里(中国)非常受欢迎。中国使用的语言并没有暗示任何永久性的东西,更多的是‘暂停’”。
尽管NBA篮网和湖人队的赛前发布会被取消,但周三仍有约50名NBA球迷守在上海一家酒店门口,希望一睹球员风采。
一些球迷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应该把“爱国问题”和体育分开。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周二在微博上说,NBA总裁肖华“没有进一步挑衅中国公众的意思”,并称“停止与NBA合作无需成为一种风潮。”
莫雷言论风波与中美博弈下的“NBA”困境
火箭队总经理莫雷(Daryl Morey)5日挺身支持发生在香港的暴力行动时大概没有想到他那条推文所引燃的爆炸力,不仅是火箭15年积累的中国市场将毁于一旦,恐怕连在中国市场风头正劲的NBA也难逃厄运。最新的消息是在火箭队遭中国赞助商、视频平台、电商平台接连“拉黑”之后,中国“央视”将封杀范围扩至NBA,而NBA总裁在不足24小时内再度发声,一反之前的缓和姿态,强硬表示NBA不监管雇员说话。 莫雷丢下的这记“雷”重重炸响了中美之间的价值冲突,中国舆论要求莫雷为触犯中国主权的言论道歉,美国舆论呼吁NBA坚守美国价值体系下的言论自由不要向中国叩头,中美两个舆论场的不同声音已不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争执,甚而被上升到民族情绪,国家利益的层次。
NBA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涉港言论,使得舆论一度滑向两国的价值体系之争。(微博@黎双富)
莫雷“推文”背后的美国“民意”
香港反修例运动历经4个月,其话题外溢效应在全球都已成为讨论范围最广泛的一个议题,而作为执掌火箭队10余年的职业经理人,以莫雷对中国的熟悉程度,其不可能对香港事件的敏感性没有认知,舆论大可不必用“无知”“了解不足”等为其找理由,中国舆论应该清醒的认知到,莫雷就是有态度的对香港事务发声,且莫雷代表的是当前在香港问题上相当一部分美国群体的声音。
如果说一开始火箭老板紧急“灭火”,声称“莫雷言论仅是其个人看法”试图将莫雷与火箭切割,避免引火烧身是一种“紧急公关”,而在受到其国内舆论压力后,NBA又抛出“支持莫雷表达观点的权力但不为其内容背书”的言论则是平衡了市场与价值观的结果,那么今次
萧华的最新表态“NBA不会去监管球员、雇员和球队老板在这些问题上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已经十分清晰抛出了NBA在莫雷涉港言论上的态度。
显然NBA的这套逻辑对中国来说并不行得通,正如蔡崇信在致NBA球迷的公开信中所说“人们自由发表他们的观点有什么问题吗?这种自由是美国的价值观,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些特定的话题在某些国家、社会和团体是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在中国,支持分裂主义就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不仅是对中国政府,也对所有的中国人民。”
如果以2014年洛杉矶快船老板因涉种族歧视的私下录音被公开而被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终身驱出“NBA界”就更加可以判断,如今莫雷的安然无恙已经透露出NBA的双标。
但即使如此,NBA此前所采取两边都不得罪的做法也并没有得到国内的谅解,素有“反华急先锋”的共和党参议院议员克鲁兹(Ted Cruz)称其为莫雷挺香港的言论感到骄傲,但将NBA试图安抚中国市场的解释行为称之为“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而‘可耻地退缩’”。舆论中更有声音称“NBA的声明就是在向中国政府磕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支持莫雷的人都是基于同样的动机,无论是政治目的还是单纯的意识形态。
警惕中国舆论场中的“示范效应”
作为中国现任篮协主席姚明的“前东家”,在NBA赛队中,火箭队在中国有最多的拥趸,而NBA也随之在中国市场春风得意,2019年7月底,腾讯刚刚以15亿美元大战另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抢下NBA未来5年的独家新媒体版权,这比上一周期的每年1亿美元整整翻了三倍。NBA在中国的“身价”可见一斑。即便如此,10月8日,腾讯已紧跟中国央视表态暂停NBA赛事转播,为开通火箭球队特权包用户退款。
鏖战老对手以15亿美元抢下的“大单”就这样遭遇波折或许令腾讯心有不甘,但大是大非面前,腾讯的站队除了政治自觉,还有强大的国内舆论压力。
火箭队总经理莫雷的涉港言论风波虽为偶然事件,但反映了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政治议题冲突与意识形态鸿沟。(VCG)
美国舆论认为中国正在利用强大的市场向NBA施压,而没有关注到中国因何对莫雷发表的香港言论如此敏感。(VCG)
肖华在10月8日二度发声支持莫雷后又连夜赶到上海。NBA正遭受两种价值冲突的双向施压。(秒拍视频截图)
单是莫雷涉港言论一出,浦发银行、李宁、长虹等多家火箭队相关赞助商表示暂停合作;央视体育、虎扑等同行也暂停赛事活动报道,连淘宝、苏宁等电商平台都下架了火箭队的相关周边产品,公众人物自觉站队表态不参加NBA的相关活动,中国官媒等主流媒体喊话莫雷道歉。尽管2017至2018赛季316亿的国内播放量证明了NBA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但莫雷事件当头,从官方动员到民间自觉,中国舆论对NBA的断舍离仍然诠释了中国民众的主权认知无可比拟。
不只是今次的莫雷涉港事件,此前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创始人辱华事件,台湾85度C撑蔡英文事件,在关涉中国主权问题上,中国舆论都展现出了一致的团结,只是,这种强大的舆论“感染力”无形中也会形成一种“政治绑架”,被扣上“爱国”与否的帽子。例如央视宣布暂停转播NBA对同类转播平台无疑将形成一种示范效应,电商平台如此,公众人物是否站出来发声表态都如此。
无论是政治还是意识形态的碰撞,莫雷涉港言论是近期的一个显例,而将来必定还会有如此现象发生,例如杜嘉班纳等品牌其最后选择降低姿态迎合中国舆论道歉,但这种道歉并不真正意味着会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甚而会给外界留下中国以强大的市场压力夺取舆论的“胜利”之感。因而,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应对将长期存在的这个现象。
中美阴影下的“NBA”
NBA的数次发言,从充满求生欲的紧急声明到姿态强硬的发声,这其中有中美舆论力量以及商业市场的力量撕扯,有中美之间一直难以逾越的意识形态对撞,但在中美关系严峻的新形势下,莫雷的言论带来的舆论影响力将不再是意识形态的争执,还有政治动机的鼓噪。
这一偶然性的言论风波放置到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产生了强大的舆论反应。中国的反应是在触碰到涉及中国敏感的主权认知时,中国官方第一时间暂停了通火箭对的合作交流,中国官媒第一时间发声要求莫雷道歉,从官方到民间掀起强烈的声讨,大众的舆论不会聚焦到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争执,而直接上升到国家主权的层次,而美国的反应是,在其言论自由的价值体系下,其不认为需要向中国道歉,尤其是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而美国政客在攻击中国的立场上又多了一个“工具”,例如美国多位议员借此发声给NBA施压。虽然事情的发展并非NBA所愿。
但一个大背景是中美博弈对舆论环境的影响,今次的莫雷涉港言论风波使得NBA对中美难两全也即是大国博弈下两国企业遭遇的一个缩影,而事实上,正在遭受这种困境不只是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