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命脉!每个证交所背后都是一个大国崛起故事

以前我们做两个客户的生意,世界上有钱的人和中国需要钱发展的人,今后可能要做中国有钱的人和世界需要钱发展的人,这四个客户才是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的角色转变和转型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


港交所 + 伦交所 = ?

9月11日,香港交易所集团发布公告,拟以316亿英镑收购伦敦交易所集团,较后者9月10日收盘价溢价22.9%。

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看来,这场合并是“世纪联姻”。

不过,从最新的报道来看,这场联姻不会如人们期望中那么顺利。

9月13日,伦交所对外表示,董事会一致决定拒绝港交所的收购提议,并认为没有必要进一步接触。在回复中伦交所还提到,它很重视中国发展的机遇,但比起港交所,更看好与上交所之间的合作。

紧接着,港交所就表示,不会放弃。但港交所如果不想做“门口的野蛮人”,对伦交所强行收购,就只能重新筹备求婚事项。

话说回来,为什么港交所这么想娶伦交所,以至于愿意溢价22.9%进行收购?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4月,港交所上市证券总市值为3.94万亿美元,伦交所上市证券总市值为3.77万亿美元。以规模论,分列全球交易所第五和第七。

若两者成功合并,总市值将达到7.7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交易所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交易所。

数据来源:世界交易所联合会



具体来看,香港交易所是IPO及股票衍生品市场的领导者。伦交所则是全球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的领军者。

根据港交所的设想,两个交易所合并后,将联手创造一个横贯东西、连接全球的金融市场,提供长达18小时的亚洲和欧洲交易时间,涵盖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主流货币计价的金融资产。

目前来看,港交所想要实现愿望,有点困难。




这并不是港交所第一次看上伦敦的交易所。

早在2012年,港交所就曾以14亿英镑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伦敦金属交易所大楼

LME成立于1876年,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被收购时其市场规模占全球金属期货合约成交量的80%。依靠收购,港交所顺利切入大宗商品市场。

21世纪以来,全球交易所行业经历了公司化浪潮,大部分交易所已经转型为公司制,不仅承担着公共管理功能,也在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

许多国家的监管体制也由原先保护交易所市场转变为鼓励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相互竞争。

作为市场化经营的公司,进行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拿伦交所来说,它是在1973年与设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地的交易所合并而成,当时叫做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证券交易所。

1995年,该交易所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归爱尔兰,另一部分归属英国,即为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交易所大楼

2007年,伦交所出资21.5亿美元与意大利交易所合并,同时还获得了欧洲固定收益交易平台的控股权。

2011年,伦敦交易所集团曾试图收购加拿大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但因为未能获得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三分之二以上股东的许可,这项收购案最终宣布失败。

而伦交所自己历史上也多次收到来自外部的收购要约。

纳斯达克就曾3次提出收购,并一度成为伦交所第一大机构股东。德意志交易所、泛欧证券交易所(由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等多个欧洲交易所几次合并而来)、麦格理银行也都起过并购伦交所的念头,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交易所之间频繁地进行并购尝试,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交易所,机构之间结算的交易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交易所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市场整合,形成全球性“无缝连接”交易,巩固其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每个地方交易所的兴起,其实都是一个大国崛起的故事。

十七世纪的荷兰,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从贸易起家,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鼎盛时期,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海上贸易基本上被荷兰垄断,荷兰也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为了分担远洋贸易的风险,1609年,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就是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它成了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集中了世界最大量的资本。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的收入。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大楼

1773年,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建立164年后,伦敦证券交易所在一个名为乔纳森的咖啡馆成立。

18至19世纪,英国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当时的“世界工厂”。随着价廉物美的英国工业品在世界各国不断渗透,英镑成为当时在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中最普遍使用的货币。

作为英国的核心城市,伦敦也无可争辩地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1792年,24个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协议,规定经纪人之间的“联盟与合作”规则,纽约交易所就此诞生。

借助于电气革命,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1894年首次超越了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接受了欧洲各国的大批订单,进入“战时繁荣”。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20世纪20年代,纽交所成为世界第一大证券交易所,金融中心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纽交所大楼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位史与前辈们如出一辙。

经过20多年高速的经济增长,战后的日本在1968年成为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股市也不断走高。

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涨到历史最高点的38885.47,日本股票的市值总额一度超过美国。

只不过,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的证券市场规模重新被美国超越。







从2010年起,中国的GDP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8年的预测,中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018年,经济学人智库曾展开一项调查,采访了全球近400位企业高管,询问他们对于全球股权资本市场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商业精英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同样是在2030年,中国会成为IPO需求最大的国家。





那么,到时候会是谁来满足全球最大的IPO融资需求呢?

它可能是目前规模最大、强者恒强的纽交所。

它也可能是港交所。作为外资进出中国的门户,港交所覆盖了新兴市场中增长更迅速、更具有活力的人口与产业。

当然,它也可能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国内两大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从成立到双双排名世界前10,我国的资本市场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证券交易所几百年的路。

而它们仍在高速前进:从推出科创板服务高科技行业,沪深港通、沪伦通以及中日ETF的互联互通,到全面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