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真正的结局会是什么。这话眼下放在日本百货巨头高岛屋身上,真的再适合不过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8月25日将是其在上海门店正式终止营业的日子。
要知道上海高岛屋,是其在中国开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门店。
所以此举,也广泛被解读为其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谁曾想,就在今天(8月23日),高岛屋一纸公告表示自己不打算走了。
从6月认定自己“继续经营下去已极为困难”,到眼下又“重拾经营信心”,
剧情神反转的背后,上海高岛屋经历了什么?
(一)
高岛屋创立于1831年,最初专注于二手服装及棉料制品的销售。
而在此后的180多年的时间里,高岛屋的业务范围得到不断扩张。服装、化妆品、珠宝、家居、食品……
最终成了基本能满足消费者日常所需商品品类的高端百货公司。如今,在日本本土,高岛屋拥有着近20家门店,是仅次于“三越伊势丹控股”的第二大百货集团。
(图片来源:图虫)
至于高岛屋上海店,则是2012年12月开设的,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商圈。
最初,高岛屋对拿下中国市场非常的有信心。
因为日本是中国人旅游时素来爱去的国家。可现实远比理想残酷。
受地理位置及不善于自我营销的限制,高岛屋在中国的业绩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12月刚进入中国时,高岛屋设定的年销售额为130亿日元(约8亿元人民币),可到了2013年9月,销售额只有原目标的一半以下。
销售额上不去,亏损就在所难免。据高岛屋公布的信息显示,近三年以来,上海高岛屋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2017财年-2019财年,其营业利润分别为亏损5976万元、亏损6860万元和亏损5207万元。
而在实在看不到盈利的情况下,今年6月,日本高岛屋董事会作出了上海高岛屋解散清算的决议,并在公告中公布了自己停止营业的原因:
因受当初未能预料的消费结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实体店消费低迷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一直在勉力工作,但继续经营下去已极为困难。
(二)
有意思的是,高岛屋开业时都没引起轰动,结果因为公告要走了,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
大家知道,一般关店前,各个商家都会打出很大的折扣,于是,很多深谙此道的人就特意跑过去“扫货”。
这让上海高岛屋再也不是以前冷清的模样……
当然这种“最后的狂欢”带来的流量,并不足以改变一家企业权衡再三做出的决定。
而真正让其回心转意的,其实是政府的“诚意”和物业业主公司的“让步”。
在继续营业的公告中,高岛屋就提到,得到了物业业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
对此,据澎湃新闻记者也从高岛屋百货总经理助理刑静处了解到的进一步的情况:原来转机就出现在8月23日凌晨,在政府的积极促成下,双方最终就租金问题达成一致。
结果到中午,正如我们看到的,高岛屋就高效地发布了继续营业的通知。
说来说去,高岛屋其实不是真的对中国市场死心了。
主要是业绩实在不佳,导致支付原本定下的房租显得很不划算,这才不想干了。
如今,高岛屋想必拿到了更优惠的租金价格,于是又愉快地决定留下了......
(三)
眼下,高岛屋是留下来了,但其面临的经营困境却没有消失。
纵观这些年,为了扭亏,高岛屋其实做出了不少的改变。
比如2013年,上海高岛屋就不再执着于中国人较为陌生的日本品牌。而是增加兰蔻、HELLO KITTY下午茶、满记甜品等大众知名度较高品牌,还引入了儿童俱乐部来吸引人气。可惜这并没有帮其摆脱人气低迷的瓶颈。此后,上海高岛屋又正式上线了在线商店,开始启动中国人喜爱的电商服务。
问题是,中国人若是想网购,实在是有太多的平台可供选择了。
谁又会第一时间想到并专门打开品牌不全的上海高岛屋的网站呢?!
所以,线上商店同样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显然,高岛屋想要在中国市场“活”下去,光靠房租优惠是不行的。
关键还是要拿出真本事,吸引到一批具有黏性客户的信赖。
中国百货市场的竞争向来激烈,高岛屋要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