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修宪废除印控克什米尔自治
地位前早已派出上万军警进驻。目前对该地实行全面军事化封锁,中断了几乎所有公共通讯。
印度修改宪法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引发印巴重大外交危机,可能威胁地缘政治格局。中国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也被罩上阴影。
印度此前已经派出上万军警和特种部队,对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印控克什米尔实施了70年以来最严厉的军事封锁、高压维稳的举措,修宪宣布后立即中断当地公共通讯网络,封锁公路干道,印度安全部队接管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城防。
当地很多民众陷入恐慌,随后数千民众上街抗议,被印度军警暴力驱散。
巴基斯坦对印度此举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警告印度的决定是种族清洗,并称这可能导致爆发两国全面武装冲突。
巴方驱逐了印度驻巴高专(大使),宣布不再派出驻印度高专,中断两国双边贸易和重要的铁路交通。
随着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两边的军事对峙态势更加严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对克什米尔局势的变化保持关注,同时呼吁印巴两国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印度废除“一国两制”
在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克什米尔争议已经导致两国间的第一次战争。在联合国调停下,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实际控制线将其分为巴控和印控两部分。
由于分治时克什米尔统治者要求加入印度,但印控克什米尔的主要人口均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于是印度建国后宪法第370条规定,克什米尔拥有自己的法律和旗帜,除了外交、国防和通讯以外,一切事务独立自主,非克什米尔人不可成为当地永久居民。这成为印度版的“一国两制”。
从客观角度看,克什米尔成为印巴两国矛盾的一个缓冲区。
印度在全面封锁印控克什米尔前要求所有外国游客离开此地。
但以民粹主义政策迎合激进印度教徒选民的总理莫迪在竞选连任时就做出承诺要修宪,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在其以压倒优势获得连任后,即采取了被很多评论人士称为火中取栗的这一政策。
关键在于,这一政策变化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好处?通过废除宪法第370条,印度人民党政府自动使印度公民能够在克什米尔永久定居、购买土地、在当地政府任职,并获得教育奖学金。但这并不符合当地人的利益,立即受到印控克什米尔一些政治领导人的抨击。而在外交上,它立即侵犯了比邻印控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利益。
对华争议
印度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激起巴基斯坦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因为巴基斯坦穆斯林一向认为与占克什米尔人口绝对多数的穆斯林有着不可分割的共同宗教和国家情怀。
印度这次废除克什米尔自治地位举动的出师之名是建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和“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把中巴边界部分地区划入,将中国也牵扯进了这场争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批评印度此举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且强调中国一直反对印度把中印边界西段的中方领土划入印行政管辖范围。中国不承认印度修改法律的效力。
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在印度修宪后,专程紧急访华,获得了中国反对印度单边行动、将在国际上支持巴基斯坦政治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承诺。
印度外长苏杰生随后也赶到北京,但印度声称有关举动是印度内政,旨在消除克什米尔地区的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
不过,印度欲完全加强控制克什米尔的实际举措一旦成功,长远来看必将影响到印度有主权声称的、但由中国控制的、分属新疆西藏的阿克塞钦地区,实际影响到北京的利益。
反制一带一路?
印度军警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街道上拉起铁丝网封锁道路,禁止人群聚集和自由通行。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修桥铺路、促进经济合作发展进而结朋交友的一带一路政策。虽然过去中印曾爆发边境冲突,但中国重视印度这个南亚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一再试图拉拢印度参与一带一路。为此也尽力避免像过去一样在印巴矛盾中偏向巴基斯坦。
而有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在1962年边境冲突中惨败的印度则对中国抱有疑虑甚至敌意。印度一些人士也非常相信中国一带一路在南亚东部和南部缅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在南亚西部巴基斯坦甚至阿富汗的不断推进,形成了对自诩南亚领袖的印度包围的印度洋珍珠链战略。因此,印度成为东方拒绝参加一带一路的唯一大国。
有关人士称,中巴经过巴控克什米尔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断进展,印度更加忧虑担忧。因此,印度这次强行单边改变印控克什米尔现状,可能是对中巴经济走廊做出的一个反应。
中巴经济走廊受到印度明确反对。
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印度能否处理好长期以来因为宗教种族矛盾骚乱不已的印控克什米尔局势,包括这一涉及到巴基斯坦国民情绪的敏感问题。修宪易,收服人心难。
印巴外长先后紧急访华 中国能化解克什米尔危机吗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民众向印度官方车辆扔石块。(AP)
印控克什米尔街头发生民众同武装人员的对峙骚乱。(AP)
印度武装人员管控印控克什米尔街道。(AP)
印度武装人员巡逻印控克什米尔街道。(VCG)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经常发生恐怖袭击。(AP)
印度政府日前宣布废除当前宪法第370条,取消此前宪法赋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并将克什米尔地区从印度的一个邦一分为二成中央政府直辖的“联邦属地”。连日来印度数万大军开赴印控克什米尔,切断互联网、手提电话和固网电话网络,限制公众活动,命令学校停课,逮捕包括前领导人在内的500余人。此事持续引发舆论关注。
继8月7日巴基斯坦宣布把两国外交关系降级,驱逐印度驻巴基斯坦大使,8月11日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指控印度政府意图种族清洗,并将其与希特勒的纳粹政府相提并论。
由于涉及中印领土争端,中国官方对局势极为关切。8月9日晚中国外长王毅会见紧急访华的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Shah Mahmood Qureshi),称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巴方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巴方主持公道。而与巴基斯坦外长紧急访华前后脚,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也于11日到访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
中国能否化解克什米尔危机备受关注。
印度政府另有所图?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8月8日就克什米尔问题发表电视讲话,称宪法第370条赋予克什米尔自治权以来,当地就成为分离主义、恐怖主义、家族政治和贪污之地,因此作为国家,政府作出一个历史决定。他称查谟-克什米尔(Jammu and Kashmir)及拉达克(Ladakh)地区民众的权利受到剥削,为当地发展造成阻碍,但这些情况已成过去。政府的决定会为当地带来稳定,民众最终会击败分离主义,迎接新希望。
舆论对于莫迪的说辞并不买账。
有分析认为,印度政府举措背后的考量不是当地居民,而是巩固政权的政治盘算。早于2月,莫迪就批准印度空军越过巴基斯坦边境,袭击恐怖分子训练营,这是1971年印巴开战以来印度首次对巴基斯坦出动空军。印度人民党希望减弱甚至消除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令其融入印度。它的一连串举动最大的作用是向国民展示保卫国家安全的决心和能力,进而推动莫迪与印度人民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
《印度时报》援引数据称,宪法第370条并没有令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比其他邦落后,该邦甚至是全国表现最好的邦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指,撤销克什米尔只有当地人才能购买房产的特权,并不保证资本流入。克什米尔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的风险,克什米尔人可能沦为二等公民。评论认为,克什米尔拥有光明的前景并非既成事实,大规模示威和暴力的风险依然存在。
巴基斯坦报章Business Recorder则认为,印度挑拨实际控制线的紧张局势,是为了转移视线,令国际社会不聚焦她在该区侵犯人权的问题,例如对平民发射集束炸弹。
有评论认为,如果印度政府是希望修正宪法漏洞,应该遵从民主程序,而不是透过管控遏制克什米尔人的声音。印度政府的所作所为只会令一部分人感到被背叛。
英国西敏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阿南德(Dibyesh Anand)于《外交政策》撰文指,印度人民党的主要政治议程是令印度成为印度教国家,现时令印控克什米尔“印度化”的成绩已经成熟。再者,推动克什米尔经济发展的最佳办法是放宽跨国贸易限制以及削弱保安,但印度政府偏偏反其道而行。
有军事评论员指,封锁结束之时,克什米尔的抗议和暴力活动将增加。印度和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将变得紧张。
英国《卫报》称,莫迪政府废除查谟和克什米尔的自治权是“令人震惊和危险的”。现在,克什米尔直属印度联邦政府,当地民选的领导人被软禁,通信中断,这些都可能引发抗议,并激起叛乱者的怨恨。
彭博社分析称,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自治,使莫迪暂时摆脱了对该国经济负面消息的批评。莫迪正在开启一场历史性豪赌。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说,现在是莫迪政府的最黑暗时刻,这届印度政府正在让印度变得不民主、不稳定,一步步走向专制。废除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对这里脆弱的平衡将产生灾难性后果。
国内反弹疲弱乏力 大国博弈介入有限
虽然主要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批评执政党“滥用行政权”,削弱国家安全,但印度各大印度教民族主义党派欢迎政府的举动。右翼团体国民志愿服务团表示,总理莫迪的政府作出“勇敢”的决定,符合国家利益。8月8日,有反对派人士于印度最高法院入禀,挑战印度政府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封锁对外通讯以及军事管控,但法院决定不允许就废除宪法第370条的总统令召开紧急聆讯。
Business Recorder称,联合国不应只是要求两国克制,应该根据决议介入。而且,美国重视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地位,防止印巴两国持续冲突符合美国利益。联合国人权发言人曾经表示,印度的行动会阻止各界充分参与关于查谟和克什米尔前途的民主辩论。
然而,印度前外长西巴尔于《印度斯坦时报》撰文称,世界大国普遍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两国的问题,联合国没有法律地位。他又指,巴基斯坦无论接触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或者伊斯兰合作组织,都不可能得到实质成果。
《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希望与塔利班武装分子达成和平协议,印巴两国冲突加剧会妨碍和平进程。据了解,塔利班领导层的根据地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美国认为巴基斯坦在和平协议中扮演关键角色,也希望印度会支持协议。
《印度时报》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冲突升温之际选择保持沉默,显然是没有余力为两国斡旋。8月5日,美国国务院呼吁各方“沿实际控制线维持和平稳定”,但没有提及巴基斯坦。两星期前,特朗普向伊姆兰·汗提出为印巴冲突作调解,但最终没有成事。分析指,美国政界认同事件属于印度内政,而且支持国家主义,因此难以出手干预。
特朗缺乏调停克什米尔危机的兴趣。(AP)
莫迪(中)连任后执政风格越发强硬。(VCG)
习近平(左)莫迪通过互访改善了中印两国关系。(Getty)
中国调停的短板
虽然国际舆论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响对莫迪政府不利,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印度的行动是在印控地区实施。这里早就是印度施政的地方。印度改变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管理状况,势必会影响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边界采取加强控制的行动。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巴基斯坦都无法对此形成有效的干预。
由于克什米尔地区涉及中印巴三方领土争议,中国持何种立场备受关注。但中国调停的空间有限。中国作为争议一方牵涉其中,能否对印巴之间的矛盾公正调停?今年2月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后印巴发生空战,中国的调停当时即被印度拒绝。
从中印领土争端的角度看,中国并不希望同印度的矛盾扩大化,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大环境促使中国不得不在国际社会上联合印度。边界对峙后,中印都不希望领土争端继续干扰双边关系。莫迪去年5月访问中国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将访问印度,中印双方的着眼点和立足点都是全球大势。中国会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同印度争执到底还是未知数。
中印巴之间的纠纷状况和过去迥然不同,根本原因是印度实力的增长打破了地区平衡。印度是致力于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国家,更倾向使用强力推行自身的主张,巴基斯坦失去了和它对等博弈的地位。过往具有调停基础的大国,在看待印度时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出于现实利益考虑,不希望过多得罪印度成为首选,因此很难给出令印巴双方都满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