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华为鸿蒙亮相 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与华为做生意”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申,不会再与华为做生意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8月9日)重申,(美国)不会再与华为做生意。几乎与此同时,华为自身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也正式亮相。美中贸易战转变为全面对抗的趋势日益明显。
特朗普说:“我决定了,不与华为做生意事情就简单多了……当然,这不意味着假如能谈成贸易协议我们不会再(就华为)同意做些什么。”
“我们还在和中国谈;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谈成某种协议,但我们会走着瞧……中国想达成协议,但我还没有准备好呢。欺负我们25年了。我还没完呢。”
在特朗普发表上述讲话前,美中贸易战升级。继美国宣布向剩余3000亿美元价值的中国出口商品征收10%关税之后,中国宣布停止购买美国农产品,并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七”——也就是突破维持多年的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心理大关。美国其后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特朗普的讲话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避险趋势。特别是美国的半导体科技企业,纷纷股价下挫。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股价下跌3%;超微半导体(AMD)下挫2%等等。华为是上述美国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
华为鸿蒙亮相

在中美贸易战阴影下,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正式公布自有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以备美方可能封杀中国使用手机系统安卓的局面。
正如业界预料的那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在中国东莞松山湖基地举行的2019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其自有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
鸿蒙本来是华为为物联网开发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用于自动驾驶,远程操作医疗环境等智能系统。
这次华为发布的鸿蒙在国际上的名称是和谐OS系统。余承东表示,它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和便利。
由于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可能对中国断供手机安卓系统,在这一背景下,华为可以将鸿蒙用于手机,取代安卓。
华为还公布了鸿蒙内核及OS的演进路标,并将在2019年首发的智慧屏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 OS 1.0。未来3年,除完善相关技术外,鸿蒙OS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

华为表示,鸿蒙是物联网操作系统,随时可以在美国封杀时替代手机安卓系统。
在“鸿蒙”中求“和谐”的华为
在过去几个月内,华为在美国的供销前景犹如坐上了过山车。
5月,美国政府从出口与进口两方面对华为施以限制。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有害美国国家安全的电信设备,暗指华为;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要求美国供应商与华为做生意前必须先取得许可。
在6月底“习特会”后,曾传出消息称,美国有意批准一些公司重启与华为的业务往来。特朗普9日的表态,彻底推翻了这一猜测。他说,美国目前不与华为做生意,但不排除达成贸易协议后,能出现转机。特朗普指,包括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 在内的民主党人,十分支持他的中国政策。“舒默说他爱我的中国政策,不是喜欢,是爱。”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新系统名为鸿蒙,指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前,世界的混沌元气。它的英文名是“Harmony”,意为和谐。
在中美以牙还牙的斗争态势下,对于未来充满未知数、祈求和谐的华为来说,这两个名字显得再应景不过了。
中美贸易战中的未雨绸缪
鸿蒙系统对华为这家科技集团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为美国可能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销售技术产品,取消其对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这使得华为亮出了所谓的备胎鸿蒙。
余承东表示,鸿蒙系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与安卓和苹果iSO系统完全不同。他表示,这一新系统更流畅、更安全。
他表示,推出鸿蒙并非是取代手机系统安卓,但如果美国禁止华为使用安卓,华为将立即用鸿蒙取而代之。
华为2019年年底推出的新款手机Mate 30 Lite可能将成为使用鸿蒙的首款手机。
贸易战加剧

华为设计的鸿蒙原来主要是用于物联网,包括智能穿戴用品和自动驾驶车辆等设备,但可以用于手机。
华为设备被指涉嫌安全风险而一直受到全球各地的审查,但华为否认其产品有安全风险这一说法。
一些国家指责华为设备可能被中国用于监控,但华为强烈否认这些指控。
2019年8月初,美国政府又颁布临时规定,禁止美国联邦政府购买华为等5家中企的电讯设备。除了华为,其他被禁公司包括中兴、海能达,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
禁令定于2019年8月13日生效,在最终版本发布之前,将会有60天时间开放各界评估。
华为在5G技术上已经领先于全球各大开发商。华为表示,已在全球获得50份商用5G合约,并将超过15万个基站运往全球市场。
尽管面对美国的压力华为基本上仍持乐观态度,但该公司也发出了一些警告。2019年6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在之前一个月里,华为手机的国际销售额下降了40%,对其年收入影响高达300亿美元。
美媒: 中美9月会谈悬了 贸易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接受记者采访(2019年8月9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表示,下一轮贸易谈判可能不会如期在九月初举行。随着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和制裁升级,达成贸易协议的前景更为黯淡。
特朗普上周宣布将对中国商品施加新一轮关税,反映出他对谈判缺乏进展感到失望。中国允许人民币贬值,并宣布停止购买美国农产品,则显示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在谈判期间挥舞关税大棒不满。
美国财政部东亚事务办公室前主任、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西格尔(Stephanie Segal)告诉美国之音,双方都需要找到一个“出口砸道”,以避免形势进一步升级,但升级措施是自上而下,这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信任已经受到侵蚀,目前尚不清楚总统或主席是否相信对方是在真诚谈判。如果试图降温,则需要精心安排一种双方都能挽回面子的方式,”西格尔表示。
然而,美中两国元首都似乎在为一场持久战做准备,无论是习近平还是特朗普都难以从自己的立场上让步。
贸易战的胜负将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中国能否能够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在全球舞台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同时习面临提振中国经济和平息香港反政府示威游行的双重挑战,不太可能会采取削弱他强硬形象的应对措施。
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中心主任艾肯森(Daniel Ikenson)告诉美国之音:“美国的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实质性的,但显然让北京难以接受,因为这样做会破坏中国政府的一些目标,特别是那些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目标。”
美国要求中国解决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结构性问题,并要求将这些改变写入中国法律。双方的谈判焦点还在于,中国要求立即取消美国加征的所有关税,美国则希望保留部分关税,以确保中国履行协议条款。两国在协议草案上的分歧最终造成5月的谈判破裂。
另一方面,美国两党普遍支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特朗普在竞选来临之际更不可能向中国屈服。如果特朗普让步,那么寻求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民主党人将试图夺走他的“铁锈带”选票。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国经济专家史宗瀚(Victor Shih)告诉美国之音:“双方的‘选民’都对他们的领导人给予厚望。如果他们达成协议,习和特朗普都能把它作为‘好协议’展示给他们的人民。问题是,两国领导人对于一项理想的协议都有非常具体的想法,而且都很自负,因此对抗仍在继续。”
特朗普周五提出了与中国贸易谈判破裂的可能性,称美国已经做好会谈被取消的准备。
特朗普说:“我们将看看是否在9月份继续会谈。如果我们这么做了,也没关系。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也没有关系,但现在有人做我们正在做的事。”他指的是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的关税等其他措施。
谈判的难点还在于特朗普的顾问们在目标上存在分歧。随着对华关税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对华鹰派纳瓦罗似乎占据上风,他鼓励切断美中两国的经济联系。
全球主要投资公司Safanad首席投资官拉特利奇(John Rutledge)曾与美方谈判团队私下接触。他对美国之音说:“由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和白宫顾问库德洛领导的一个小组专注于解决贸易问题和市场准入。如果允许的话,他们可以达成协议;另一个小组由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领导,专注于限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后者成功推动特朗普给中国贴上了货币操纵国的标签。”
中国尚未就退出9月的会谈明确表态,但通过这次会面达成协议的希望正变得越来越小。中国前商务部负责对外贸易的副部长魏建国周三表示,下一轮面对面谈判达成协议的前景渺茫。
全球最大投行高盛周二称,鉴于美国和中国都奉行“最强硬路线”,预计两国不会在2020年11月总统大选前达成协议。
瑞士信贷全球股票策略团队本周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有两种选择可以推动和解。
“首先,特朗普需要更清楚地了解他将面临的民主党候选人,这至少要等到2020年;第二是股市下跌超过10%,”报告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