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女王”套现146亿:幼年丧父 中年丧夫(组图)

近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宣布2019年7月31日,德殷投资、实际控制人与投资人签署《购股权协议》,协议约定:德殷投资拟授予投资人或其指定第三方购买德殷德润51%的股权,及恭之润100%的股权或恭之润届时持有上市公司16.1%的股份(在符合适用中国法律的前提下,视情况而定)的权利;在投资人或其指定第三方行使全部购股权的情况下,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99.82亿元。

也就是说,申通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德军和陈小英与阿里巴巴签署《购股权协议》,授予阿里巴巴收购申通31.35%股份的权利,约定收购价为99.82亿人民币。之前,申通快递的控股股东德殷控股拟以转让或增资的形式分别向其全资子公司德殷德润、恭之润出让德殷控股所持上市公司457,709,848股(占申通快递总股本29.90%)及246,459,149股(占申通快递总股本16.10%)股份。同时为引入阿里巴巴作为德殷德润的战略投资者,德殷控股将其持有的德殷德润49%股权转让给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为此将支付对价46.6亿元。

两次转让股权,称为“快递女王”的陈小英套套现146亿衣锦还乡。陈小英可谓是一位奇女子。在中国快递行业,存在一个“桐庐帮”,陈小英能串联起中国快递业“桐庐帮”关系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天天快递、韵达快递、中通快递的实际掌控人之间或为兄妹,或为夫妻,或为同学关系。中国民营快递大多发源于浙江桐庐县,目前占据着快递市场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申通、中通、圆通、韵达)创办人几乎全出自桐庐。申通女掌门人陈小英也是浙江桐庐人。

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圆通董事长喻渭蛟、中通董事长赖梅松、韵达创始人聂腾云,均出自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浙江桐庐农村。陈小英与陈德军是兄妹关系,陈小英的第一任丈夫为聂腾飞。聂腾飞是中国民营快递业的“鼻祖”,申通的创始人。1998年,聂腾飞遭遇车祸逝世,陈小英接手了丈夫的申通快递。而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创办了“韵达”;2012年,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出任天天快递董事长。后来,苏宁收购了天天快递。奚春阳不再担任天天快递董事长,而是成为大蜂控股董事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小英出生于1976年,本科学历,目前拥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权。在陈小英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陈父病逝了,没有人知道她的童年怎么过来的。我们只知道小小年纪的她,走的每一步都是被迫,被迫辍学、被迫种地、被迫打工,被迫以一个和年龄极不对称的方式成长。最终,在亲戚和乡邻的接济下,她一点点熬大,1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

陈小英16岁时她外出打工,其第一任丈夫为聂腾飞,据媒体报道,聂腾飞是中国民营快递的鼻祖,同时也是申通快递创始人。上世纪90年代,杭州进出口贸易非常火爆,但外贸公司遇到了一个难题,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但当时的快递却需要走三天,无法满足外贸公司的运输需求。聂腾飞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帮这些外贸公司的老板送报关单,一单能净赚几十块钱,而后陈小英也辞去了打工职务,与聂腾飞一起专注于快递行业。由于抓住了市场痛点,申通快递作为我国几乎最早成立的民营快递公司而迅速发展。

1998年,聂腾飞因车祸不幸离世,陈小英与其兄陈德军一起接盘了申通快递。重整旗鼓的陈小英在哥哥的帮助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快递业加盟制度,这种方式延续至今,仍被各家快递业使用。由于此方法效率高、成本低迅速占领了市场。到了2003年,申通快递每年的业务量都增加50%以上。另外一个转折点则是淘宝双11的兴起,陈小英看到了其中商机,以每单2.7的价格吸引淘宝,成功拿下40%的市场份额,凭借此成绩,一跃进入中国快递业前三甲。

2015年12月,申通快递传出要借壳艾迪西上市的消息,经过一年的重组, 2016年12月30日,陈小英、陈德军敲响了深交所上市的钟声。此次并购重组方案,陈小英、陈德军还承诺,2016年~2019年,公司承诺扣非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7亿元、14亿元、16亿元和19亿元,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公司每年至少保持14%以上的增速。如果业绩不达标,实际控制人陈德军和陈小英等将以股份和现金的方式进行补偿。

实际上,陈小英及其身后的申通快递可以称之为中国民营快递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企业家前期靠着发送信函、报纸构建快递网络,而后又借着网购的东风迅速崛起,蛋糕越做越大,抢食的人也越来越多,资本支持在竞争中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20年时间里,网购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民营快递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申通快递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国拥有服务网点及门店2.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到了2012年,申通快递成功收购天天快递。当然,陈小英旗下不止是申通快递,她名下还有九家企业,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打倒她,反正成就了更美好的她,从打工妹逆袭成女富豪。

去年11月28日,陈小英代表申通快递向浙江大学捐赠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陈小英医学教育教学奖励基金”,旨在吸引最好的学生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学医,并通过激励,弘扬严谨治学精神,将最好的医学生培养为最好的医生。陈小英说,“学校最需要什么就用于支持什么。” 培养一名医生要耗费很长时间,培养一名好医生则更难。她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人获得学医的机会,让基层医疗水平得到提升,满足更多老百姓的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