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口号易,生孩子难。
正解局出品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
凭这11个字,拿到了100万新台币(约22万人民币),是名副其实的一字万金。
这是之前台湾举办的创意“催生”标语活动中,网络票选出的第1名。举办标语评比,是近年台湾为鼓励生育而想出的办法之一。
然而,标语创作者张芝菁拿到百万大奖后,被问会不会生孩子时,却无奈地说:
自己也不敢生,因为养孩子实在不容易。
这是台湾近年来人口生育困局的一个小小缩影。
1. 生育率跌破国际警戒线
2017年,全台湾新生儿人数为19.3万人,生育率为1.125,排名全球倒数第3。
2018年台湾新生儿数进一步下跌到18.2万人,创下8年新低。
生育率不到1.2是什么概念?
根据研究,生育率达到2.1,才能保证正常的世代更替,台湾超低生育率不仅远低于这个标准,还跌破国际上1.5的生育率警戒线。
在1970年代,台湾生育率高达4.9,但进入2000年后,就开始一路走低,2004年降低到了1.2,2010年甚至跌破1降到了0.895。最近几年,台湾生育率连年在全球各地区倒数,甚至有几年完全垫底。
超低生育率的背后,是台湾年轻人“恐生”、“拒生”的残酷现实。
台湾yes123求职网曾做过一个调查,20岁以上的上班族目前没有小孩的人数占到了63%,而已经结婚的受访者,有40%的人没有生育小孩的计划。
为缓解少子化危机,从多年前开始,台湾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生育。
比如,为新婚或育有子女的家庭减轻房贷,或是为他们提供租房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为每对不孕不育的夫妇提供每年15万新台币补助;还有相关的“育婴留职停薪津贴”政策,后来进一步放宽规定,养育有2名以上未满3岁孩子的公职夫妻,夫妻可以同时申请这个津贴。
官方催生似乎对年轻人来说,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命中“痛点”,年轻人们依然提不起生育欲望。
2. 挡在生孩路上的三座大山:收入低、房价高、时间少
收入低是拉低年轻人的生育欲望的主要因素。
有台湾亲子机构算过一笔账。如果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就读公立学校,并且从小到大不上各种补习班,也没有托管班,除去基本生活费之外,也没有额外的物质需求,到18岁,最少也需要228.2万新台币,大约50万人民币左右。
而这还没有算上小孩出生的各种相关费用,比如产检费、产后住院费、坐月子的开销,还有小孩的衣物费用、婴儿用品等各种产后开销。其实,上学后,托管费,还有各种才艺班、补习班的费用也是省不了的。
调查显示,在台湾把一个孩子抚养到20岁,平均最少需要537万新台币(约119万人民币),而2018年,台湾的平均薪资大约是4万新台币/月。
一对夫妻两人不吃不喝,要攒5.59年才能存够育儿基金。
而其实,台湾有接近60%的上班族月薪还够不到4万台币的平均标准。也就是说,已经生了孩子的上班族,也有超过半数的家庭需要父母伸出援手,才撑起整个家庭的开销。
育儿成本高于甚至远高于收入,结果就是不想生,更准确地说是不敢生。
有一部纪录短片《是谁偷走了台湾的薪水》,片中叫吴宜桦的女生就是当代台湾年轻人的典型。
她研究生毕业,起薪2.2万台币,不到5000元人民币,到28岁时,工资涨到了3.9万台币,也就是8800多人民币。
她做的是活动企划,而她父亲在31岁时,同样是企划工作,工资是3.8万台币,这中间隔了20多年,工资却在原地踏步。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0到2016年,台湾大学生毕业后平均起薪为2.6万到2.8万台币。
也就是说,这17 年时间里,台湾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几乎没有上涨。
做个比较,大家可能看得更清楚,2000年时上海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本科是1900块,硕士是2500,博士是3000。如今,已经翻了几番。
反观物价,却是一涨再涨,工资实际购买力打了大大的对折。之前有报道,台湾卫生纸价格上涨30%,引发了市民大规模抢购,收入涨不过物价从这里也可以窥探一二。
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买房更是不敢想。
十年前,台北的购房平均总价是1200万元(约合人民币265.5万),现在台北房价比十年前贵了7成以上,购房平均总价涨到了2070万元(约合人民币458万)。
经过吴宜桦父母和她自己两代人努力,他们至今还没有攒够钱买上一套房,还住在出租房里。
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如果没有家里的经济支持,对大多数台湾上班族来说,根本就无力负担。
没有房子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安稳的家,生活落不了根,无法给小孩带来一个幸福安稳的成长环境,又怎么敢生呢?
最残酷的是,年轻人连生养孩子的时间都难以保证。
台湾职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日常工作本就耗费了大量精力,加班更是常有的事,业余时间除了休息,还要兼顾学习充电以及个人生活。
小孩养育更需要成倍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又从哪里挤呢?
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不少台湾上班族只能选择,“先拼事业吧,自己都还没站稳,更不会去想组建家庭、生孩子,也不一定非要生孩子。”
官方对此也有相关政策,为了方便新爸新妈更好地照顾小孩,生了小孩的职工可以享受育婴假,但职场如战场,有高达70%的上班族担心请育婴假后自己的职位会被取代或者被调离到其它边缘部门,焦虑时刻环绕着这些新手爸妈。
有调查显示,有七成的上班族自认为没有能力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
收入低、房价高是看得见的两座大山,让年轻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望而却步,时间少则是一座隐形的大山,在无形中加大生养孩子的难度。
(台湾一名护士对加班的抗议)
除了这三座大山以外,不满意台湾教育体制,社会治安不够好,担心小孩被伤害或学坏,对台湾的未来发展形势不乐观等因素也是台湾年轻人“恐生”、“拒生”的原因。
3. 超低生育率正从多方面影响台湾发展
多年的超低生育率,带给台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力人口供给持续减少。
2015年,台湾15-64岁的劳动人口有1736万人,2016年降到了1729万人,一年就减少了7万人,根据专家估算,预计在2060年前,台湾劳动力人口平均每年将会减少18万人。
劳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近几年GDP的增长率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甚至在2015年出现过负增长。
少子化还在影响着台湾的方方面面。
比如,教育发展。由于长期超低生育率,台湾的很多小学已经开始面临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
(台湾昔日万人小学,如今仅剩50人)
就拿大学入学考试报名人数来说,在2003学年度,全台12.6万人报考,5年后跌破10万人大关,到2017学年度,只剩4.7万人,2018年虽有回升,也只有5.7万名考生。
生源减少,导致有的高校根本招不到学生,只能缩招或者直接倒闭,高校老师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失业压力。
有专家预计,到四五年后,全台湾将会有大约1/3的大学院校倒闭。
台湾许多高校为争夺生源,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而这样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很多行业的技术革新。
(因为招生不足,台湾一大专院校七月未发薪水)
另一方面,台湾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导致整个社会人口结构迅速老化。
早在1993年,台湾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7%,进入”老龄化社会”,而2017年2月,台湾的老年人口比率首次超过幼年人口。
社会养老压力不断上升。
领取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缴纳保险金的人越来越少。台湾设有军公教退休年金、劳工保险、农民健康保险和“国民年金”等四大退休基金。
其中,2008年开始实施的“国民年金”,覆盖范围是没有参与任何社会保险的民众,2008年申领人数只有1.5万多人,而到2015年攀升到了67万人,“国民年金”支出总额从0.7亿新台币飞涨至273亿新台币。
2017年,台湾的劳保收入与支出已经出现了2000多亿新台币的巨大缺口,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个缺口将每年扩大两千到三千亿,养老金实在难以为继。
甚至有预估,四大养老基金在未来15年内,将陆续破产。
要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生育率,而年轻人“恐生”、“拒生”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使得台湾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超低生育率不是一天炼成的,催生也必将是一场持久战。
“帅哥美女靠创造,不生永远看不到”
“幸福很简单,宝贝一二三”
“孩子到位,幸福归队”
在台湾这些鼓励生育的口号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因为催生而焦虑的社会,而稍显讽刺的是这些口号的创作者,都未必会去付诸行动。
现实就是:
政策上,口惠而实不至,就会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生育率仍然会一跌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