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房地产 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的可能是它(组图)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因高房价问题而被诟病多年。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努力的方向。

但少了房地产拉动的地方,靠什么支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寄予厚望。

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表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这个新动力,正在逐渐拉开各地的差距。

“东西差异”变为“南北差距”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任志武27日在第二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南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57.4%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62%,多数南方省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东西差异”变为“南北差距”,经济增速“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现象持续演进。

任志武分析,这是相关各地大力发挥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用的客观结果,是新一代信息电子、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贵阳、成都等地大规模集群发展的必然表现。

目前,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浦东和深圳的南山,以及杭州的云栖互联网、苏州的高端装备制造、合肥的人工智能、成都的四个军民融合基地、西安的咸阳航空、武汉的光谷、湖南的创新文化、贵州的大数据、长春的生物医药等,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杜平看来,集群化发展使得高技术要素资源集中集聚和高效增值利用,成为当地快速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牵引力和拉动力。

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

“旧动能”转为“新动能”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逾9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30%;北京、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有各地的“自选动作”,还有国家的总体“安排部署”。

任志武介绍,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体系中唯一一部产业规划。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当中就明确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2003年,此后一路高歌猛进。

这也就不难理解,今年2月份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为何一再强调,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件大事。

对于如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杜平的建议是,一是实行一把手引进工程,打造亲清营商环境;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择优扶强新产业新动能;三是深度推进互联网+和+互联网,引导发展共享经济;四是实行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使用计划、综合支持创新创业;五是与科研机构共建原创技术研发基地和工程试验中心,最大程度保障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收益。

任志武指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生态不完善、发展效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建议,第一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第二要加快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第四要进一步激发发展内在活力,第五要进一步深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

新闻多一点:

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官方解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具体来说它包括9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业。

继续细分,国家统计局在11月26日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相比2012版新增了包括互联网安全服务、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多种产品钢加工、多种新材料制造以及多种生物药品制造在内的分类。

据了解,制定新分类的目的是,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