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的尴尬时刻:小米市值蒸发1700亿(组图)

还记得一年前那个火热的夏天吗?

2018年7月9日,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有史以来全球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公司IPO诞生——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创下了2018年科技公司IPO的诸多之最。

但这场创纪录的IPO,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丽。上市之前小米的发行价格一再被压低,原本预计估值750亿美元,但最终估值缩水1/3,发行价定格在17港币。对于这个价格,雷军曾经表示:“我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但一年之后再看,小米17港币的发行价却是无法企及的高点。截至7月8日收盘,小米股价9.58元,和曾经22港币股价高点相比,市值跌掉近3000亿港元。即使按照发行价17港元、4100亿元的市值相比,小米集团也跌掉超过1700亿港元。

小米并不是个案,中国的独角兽公司正在普遍遭遇一场市值大缩水。据相关统计,2018年以来在境外上市的50家新经济公司中,有15家股价跌幅超过40%,其中蘑菇街以80%的跌幅排在首位。另外,有35家公司的股价,依然在IPO发行价之下,破发已经成为常态。

另一个独角兽巨头美团点评,在2018年9月上市之后,股价长期跌破发行价。2019年7月3号,美团股价跌跌撞撞冲破69港元,终于重回发行价;但7月8号收盘68.55元,再度跌破发行价。

作为新经济中最大的独角兽公司,美团和小米在资本市场上的遇冷,似乎在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4年至今的科技互联网泡沫壮大起来,不是由小米和美团点评发起,但很可能由它们开启刺破泡沫的进程。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会押韵。2018年是互联网公司上市的高峰,但绝大多数公司没有实现盈利,这一点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非常相似。对于盈利这件事,在市场火热时没有人在意,但在市场低潮时,却关乎独角兽们的生死存亡。

1

“独角兽”大缩水

过去几年里,依靠资本和 14 亿消费者的驱动,中国诞生的十亿美元以上价值新公司(所谓独角兽)超过30 家,仅次于美国,远超全球其它地区之和。

这些中国经济里最有活力的新公司,大部分都赶在2018年上市了——一年卖出9000多万部手机的小米、中国最大餐饮公司海底捞、最大外卖公司美团、最大网文平台阅文、第二大视频网站爱奇艺、用户量超过京东的拼多多……如今,未上市的独角兽们只剩下今日头条、滴滴、知乎、大疆、陆金所等,还有日渐边缘的豆瓣、陷入绝境的ofo。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是继2011年、2017年以来海外上市最多的年份,其中在美国上市35家,香港上市80家。

2019年的夏天,新经济独角兽已经没有了2018年的喧哗与躁动。股价跌跌不休,光环正在褪去,它们正在接受资本市场的严酷考验。

7月初,蘑菇街股价已跌去80%,抢走了优信二手车“领跌”中概股的头衔,成为跌幅最大的新经济公司。

优信是国内二手车电商第一股,如今股价下跌76%,市值6亿美元,按这个市值已经跌出了独角兽阵营。而在上市前,优信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32亿美元,如今市值不足当初估值的四分之一。今年4月,优信遭遇咨询公司美奇金投资做空,股价一度跌去五成,最低触达1.41美元,相比发行价下跌84%。优信公开回应后,股价才有所回调。

不仅是优信,整个汽车行业都是重灾区。同在2018年上市的优信、团车、蔚来汽车,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平均跌幅为65%!蔚来汽车上市首日即破发。上市第3天,股价大幅震荡,触发熔断机制,两度暂停交易,股价一度下跌超20%。如今,它的股价已经跌去59%。

股价如过山车、堪称戏剧性的,当属趣头条。它在去年9月上市,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2年零3个月,刷新了中概股上市速度。上市当天,趣头条开盘涨30%,盘中五次因为涨幅过大而被暂停交易,最终收盘涨幅达128%。趣头条股价曾最高达20美元,但不久就发生大逆转,今年3月以来趣头条一直处于连续下跌状态,如今只剩下4美元,已经相距高点跌去了80%。即便和发行价相比,趣头条的股价也下跌44%。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药也是重灾区,51信用卡、品钛、1药网、平安好医生的平均跌幅都超过50%。一些公司不仅股价跌破发行价,市值甚至跌破上市前的融资总额,导致投资人损失惨重。

2018年“独角兽”扎堆上市造成了华丽的资本盛宴,但是背后却是暗流涌动。2018年下半年以来,创业公司的融资已经非常困难,几年前遍地是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钱荒之下,抢在时间窗口关闭之前上市,对于很多公司来意味着生死存亡。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2018年以来OFO危机不断,几近破产,而另一个独角兽摩拜最终也被美团收购。

当危机来临时,人们才注意到,原来这些独角兽并不赚钱,虽然号称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大部分却没有造血能力,这成了独角兽们的阿克琉斯之踵。

2

巨亏之殇

互联网泡沫要破裂了吗?当独角兽们大幅缩水时,这样的疑问也开始蔓延,事实上这个疑问已经存在多年。

提起互联网公司泡沫,我们不禁联想起2000年的美国互联网公司泡沫破裂。当时由于雅虎、思科、网景公司的上市神话,让互联网成为一个最受关注的行业。1995年至1999年,美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呈现指数型的爆发。当时的纳斯达克,成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造富机器。一些公司甚至仅仅只有一份商业计划书就敢鼓吹上市,很多公司根本没有盈利,而上市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圈钱。

而现在看来,目前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景象,与2000年颇为相似——估值高得惊人,却巨额亏损。中国的新经济独角兽们也一样,无论上市与否,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的状态,而且亏损额惊人。

美团自去年9月上市后,连续三个季度亏损,三个季度累计亏掉92亿元。之前多年,美团一直巨额亏损。

未上市的滴滴公司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根据一份流出来的内部文件,滴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过去6年来,滴滴出行一共累计亏损了约390亿元。也就是说过去6年,滴滴每天要亏掉1780万。

2016年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正式宣布中国网约车大战落下帷幕。滴滴就此成为国内网约车行业龙头,雄踞网约车市场。当时互联网行业一致认为,滴滴成为垄断龙头之后,很快就可以开始“挣钱”时,却没人想到,到3年后的今天,滴滴依旧处于巨亏之中,亏的钱还不比当年补贴大战的时候少。

优信二手车2016、2017、2018三年累计巨亏40多亿,“平安好医生”,3年巨亏20亿。

从互联网行业诞生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高举高打的商业模式:融资、烧钱,不计成本做大规模,以规模效益击败竞争对手。和传统行业不同,亏损从来不是互联网公司担心的事,甚至越亏损越说明了公司前景巨大。

但如今,这种商业模式正在不断受到挑战。摩拜、ofo,历经百车大战、不计成本铺线下,连年巨亏终成龙头,但如今一个被收购,一个面临生死边缘;腾讯、优酷、爱奇艺,为了版权疯狂竞争,但如今3家视频网站无一家盈利,并且三家2018年亏损约190亿元。

形势好的时候,亏损是不算什么,只要未来能盈利就行;但是一旦形势不好,融资通道关闭,再大的独角兽没有造血能力,也将不堪一击。ofo的倒下,就是最生动的案例。

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退,toC的商业模式已经遭遇了增长瓶颈。没有盈利和收益支持的概念股,在上市后很难取得二级市场支持,加上宏观原因现在资金走向避险,互联网已经失去热钱支持。

2019年就是这样一个水落石出的时刻——当独角兽们大幅缩水,圈钱烧钱快速造富变得不太现实时,人们才愿意重新接受这个事实——股市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少流量和光线靓丽的外表和包装,而在于其背后真正蕴含的价值,以及能否带来真正的投资回报率。

一直不赚钱的公司,注定要被淘汰,而留给中国新经济独角兽的时间也许也不多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无数公司倒闭,但是也有不少优秀的公司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巨头。对于中国新经济独角兽而言,也正面临着一场残酷的淘汰赛,谁能够实现从烧钱增长向盈利过渡的艰难转型,谁就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巨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