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顶级企业干了桩耻辱的生意,却值得我们深思



正解局出品

前段时间,韩国媒体自曝出一件丑闻。

韩国一个资深设计师在韩国12家高级百货店有自己的专柜,自己品牌的服装经常供不应求。

所以,他就动起了歪脑筋。从2017年年中开始,在韩国首尔著名的东大门市场淘,或者直接从中国以低廉的价格进口中国服装,再通过剪标、换标的形式,伪装成韩国制造。

经过这般改造后,他在自己专柜以高价卖出。比如,一件在东大门市场卖60块人民币的衬衫,他在专柜卖到400块,从中国进口一件1600块的大衣,转手售价高达7600。

在事情败露前,他一共从中国进口了近7000件中国制造的服装,从中赚了7亿韩元,约合410多万人民币。


“中国制造”标签被换成“韩国制造” 来源:韩联社

其实早在去年,日本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

而主角更是大名鼎鼎的商椿中岛(TSUBAKI NAKASHIMA)。商椿中岛是全球最大的钢球制造商,也一直被看作为国际精密钢球制造领域的顶尖制造商,产品广泛用在数控机床、机械手、冲压机、锻造机和工业自动化等许多行业。

同样是因为供不应求,尤其是订单量最集中的奈良县葛城工厂产量严重不足,所以,低价从中国采购钢球,换上葛城工厂的包装箱,再贴上标签卖。

中国制造就被伪装成日本产品,卖到全世界。

还有日本的西铁城手表,曾经在六七年里,把设在中国子公司工厂生产的166种、13亿多个零部件的产地篡改为“日本”,然后卖给119家客户。




这几个案例,在韩国、日本范围内引起不小影响。对于我们来说,心里更是五味陈杂:

有怨:韩国设计师仅仅是换个标签,一转手,就能获利高达三四倍。要知道,背后那些中国设计师、流水线工人又拿到多少钱?

有喜:商椿中岛用中国制造,伪装为自己的产品,但质量过关,从来没有客户发现或者怀疑。最后,自己承认才曝出来。韩国那位设计师也是因为违反国际贸易的产地标注要求,被关税厅查获。

有忧:过去常常认为,中国制造=质量一般,甚至粗制滥造。但实际证明(或者谦虚一点说),从服装、到工业制造,再到电子制造,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在很多方面已经可以媲美日韩。但为什么,中国制造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在国际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往往只是换个外包装、标签,穿上“马甲”,就能卖出几倍的价钱。

我们常说,中国制造只赚取了微薄的一份利润,但看着人家轻易收获的暴利,需要深思的有很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