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努钦与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24日通话。这通“迟来的”电话足以看出中美贸易谈判谁说的算,又是谁把控着整个谈判节奏。
时针回拨至一周前,我们先来看看莱特希泽与(Robert Lighthizer)刘鹤通话前的种种“征兆”。
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打破僵局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发推特(Twitter)确认中美两国元首将在G20大阪峰会期间举行加长会晤。中美各自的贸易团队将会提前开始会谈。随后,中国官方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引述习近平的话表示,愿意同特朗普进行会晤,并会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交换意见。
6月19日,也就是习特通话后的第二天,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国会作证时称,他将在“接下来的一天半”与美中贸易谈判中方牵头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通电话,预计将于两国元首在大阪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举行会晤前,和美国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一道,在大阪与刘鹤举行会晤。
6月20日,习近平任内首次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14年来首访朝鲜。
6月24日,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财政部三大部委联合召开G20中外媒体吹风会,其中备受关注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中美贸易主要谈判代表王受文发表重要讲话。他代表中国阐述官方立场,称中国和美国均应作出让步。西方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和热议,这也被看作是西方对中美贸易态度的第二次转变。
6月25日,中国官媒新华社消息称,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家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24日“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努钦通话。然而,截至发稿美国官方网站均未有消息公布。
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特24日通话(图源:路透社)
之所以称这次是“迟来的”通话,主要有两点:其一、这通电话整整晚了一个多月。这是自5月中美贸易磋商停摆以来,两国贸易官员6周没有任何接触后的首次通话。美方派出了贸易谈判的两位核心人物(point man)莱特希泽和努钦共同参与了通话,中方依然是中美全面贸易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一人出马。
其二、通话晚于预期。此前,英国路透社援引莱特希泽的话称在特习通话后的“一天半”将会与刘鹤通话。19日,美国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也在报道中证实,莱特希泽将于本周(19日当周)与刘鹤进行通话。美国主流媒体还得到消息称,莱特希泽和努钦可能会在G20峰会前三天与刘鹤会面。
由此可见,莱特希泽与刘鹤的这通电话晚于美方预期,又还好赶在大阪G20峰会中美两国首脑会晤前实现了。这种不急不缓的处理手法更像是中共所为。
通话的具体时间为何“推迟”不得而知,不过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尽管莱特希泽是特朗普身边的“红人”,但是贸易谈判这等大事最后还要“大老板”(big boss)拍板。殊不知,莱特希泽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友好互动是否会令特朗普忌惮几分,亦或许他终究只是特朗普的一枚“棋子”而已。
再看中方这边,自习特通话后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官方口径一直就是,双方经贸团队牵头人将按照两国元首的重要指示进行沟通。他们的言下之意是,莱特希泽自己先透露的通话和会晤,你们该问谁问谁去。中国的行动步骤一切都是“老大”说得算。
中国把握了中美贸易谈判的整体节奏,这场“硬仗”最后谁说得算不言而喻(图源:AP)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周度记者会上回应彭博社记者称,“双方经贸团队牵头人将按照两国元首的重要指示进行沟通。关于沟通的具体细节,目前我没有可以进一步提供的信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又在每日例行记者会上强调,“商务部已就类似问题作了明确答复。相信你也知道,根据中美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双方经贸团队将认真落实两国元首的重要指示,为大阪峰会期间两国元首会晤做好相关准备。我没有什么补充。”
较之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与总统特朗普的步调不一致,中国更像是是整体的协同作战。他们的口径统一,加之信息公开透明。截至发稿,美国白宫、国务院及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官方网站均未有消息公布。这与素来以信息公开透明自居的美国风格有些背道而驰。反观信息管制饱受争议的中共做法倒是赢得外界几分好感。这次的报道中国有官方、APP新媒体和中方媒体三个渠道发布消息,而美国只有美国媒体单一渠道发布消息,更令人不解的是彭博社引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的话时还要匿名。
再看通话时点的选择,中国的官方表述中可见“应约”二字。当然,这在中国政治的外交语境中非常常见,但简单两个字隐约体现出主动与被动关系。应约通话是双方约定好在一个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就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美方早早透露了通话的消息,而又没有在他们期待的时间内达成,最后中美双方在G20首脑会晤前三、四天成行。这个时点可以说不早不晚刚刚好。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掌握了中美贸易谈判的整体节奏,进而这场谈判最后谁说得算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