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从一个问题开始:假设谷歌不再和华为有任何联系,华为手机会发生什么?
文末有华为消费者业务领导人余承东的回答,但请不要直接跳到最后,重要的是中间的分析过程。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5月15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将华为及其68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如果拿不到BIS颁发的许可证,作为客户的华为一方将不能再购买美国公司的技术。
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内容的增加、删除和更改都必须经过“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投票决定,该委员会由美国商务部牵头,包括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等部门的代表。要删除或更改实体清单,需全体成员投票通过。也就是说,进入这个名单后,想出来很难。
以世界第一强国的国家力量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家国际化公司断供,还公开施压更多的盟友国一起加入封杀,而且是用证据不明的“莫须有”名义——这不仅关乎华为一家公司的命运,而且是要形成一种集体震慑,就是“以后不要跟他们做生意了”,“赶快把供应链迁走吧”,等等。5月22日前白宫首席战略师斯蒂夫·班农对媒体说,“把华为公司从西方市场赶出去比中美之间达成协议重要十倍”,就反映了这种更深层次的目的。
美国颁布对华为的贸易禁令后,安卓系统的创建者谷歌停止了与华为的部分合作,撤销了华为的安卓许可证。华为只能使用AOSP(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继续开发新的安卓系统,而无法使用谷歌认证的服务,包括Google Play、Gmail和YouTube等应用。这将使中国境外的华为用户在安卓版本升级、搭载谷歌服务等方面遇到难以为继的困境。
假定断供会长期化,作为被断供的一方,华为是不是就game over了?
前一段偶然看到一段视频。是一个定居中国的美国小哥Nathan Rich的脱口秀。他是一家视效公司的CTO,也是哔哩哔哩上的一个网红博主。以下是根据字幕整理出的文字版,都是这个小哥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随着对华为的攻击的加剧,似乎华为的世界末日来了,其实还有潜在的机会。假设谷歌永远不会再和华为有任何联系,华为会很难,但还有另一面的可能。
谷歌创建了安卓系统,它是一个基于Linux的修改版本,无论谷歌如何还是美国政府如何,安卓都有一个基本版本在那里,因为它是开源的,供华为免费使用,这是Linux许可证的工作原理所在。
这个基本版本与安卓版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你的手机使用的安卓版本,被谷歌装上了自己的很多应用软件,如谷歌邮件、谷歌地图等无法卸掉的软件。
如果不能使用安卓系统,华为就处在一个需要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的境地,并发布没有这些谷歌应用程序的手机。但一切皆可替代,西方有YouTube和Bitchute,此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而在中国你有哔哩哔哩、搜狐、优酷、西瓜、头条等等,它们中的一些平台有着YouTube所没有的非常酷的功能。
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这样,虽然人们在西方仍在使用Facebook Messenger和Google Chat等过时的软件,但中国这些年已经在使用一些非常好的软件。那为什么中国公司的这些软件没有被真正推向世界?为什么他们不去主宰世界市场?因为他们的用户都是中国人,他们不太关心世界市场,在中国这里的成功要容易的多。这是很多中国科技公司的情况。
但华为可能不一样了,他们正在接近改变。过去,中国科技公司与美国公平竞争就意味着绝对失败,但现在中国科技行业有了选择余地,他们不仅可以公平竞争,而且能够获胜。如果把眼光放到十年后,可能就是这样的结果。
如果华为基于Linux或者开源安卓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那么开发应用市场是容易的,因为已经有了很多替代的应用,可以替代谷歌地图等等。如果华为发布的手机比市场上任何其他产品都要好,而且便宜,除了一些谷歌应用外,其他什么都一样,你会出多少差价去买一个更差的手机来使用谷歌邮件等应用呢?何况手机本身就可以检查邮件。没有人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差的产品。
如果华为自带系统的手机卖得越好,谷歌的日子就会越差,他们的安卓构建也会越弱,用的人也会越少。到那时,讽刺的是,他们越是想挽留华为,那些已经使用微信进行通信的人,就越是不会再去使用Facebook Messenger,Google Chat,WhatsApp等等,因为这就像是从汽车回到马车。
既然腾讯这样的创新者可以做出微信,为什么华为不可以做出一个更好的应用商店呢?消费者总是需要更好的选择。
如果华为决定用自己的系统进行反抗,他们比许多人想象的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如果华为专注于战略而不是小战术,打好自己的牌,我们可能迎来一场新的革命,即对推特、谷歌、Facebook等西方的垄断的挑战。
可能有些人会说,一个美国小哥的看法不值得重视。但我觉得他用通俗的话说出了一种可能,就是美国用来封杀华为的东西,华为自己做了以后,反而可能做得更好。
前两年和余承东交流时,就听他说,华为手机在推出EMUI5.1的时候,曾对安卓系统内核进行了优化,搭载了自研的机器学习的智能感知系统。EMUI(Emotion UI)是华为基于安卓进行开发的情感化操作系统。
余承东说,从全面的技术积累能力看,全世界能给安卓底层系统“动手术”的公司只有谷歌和华为,这样的专家不超过100人,1/3在谷歌,1/3在华为,在涉及底层系统优化时谷歌也曾找华为一起研究。华为终端有几千名安卓工程师在给系统做优化,他们对于安卓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在很多方面并不比谷歌差。
前一段我到华为总部调研时听到的分析是,如果谷歌和华为脱钩,对于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将有不小的打击。虽然欧洲有人提出,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这两个系统都来自同一个国家,存在着宏观国别风险,因此他们希望有新的美国之外的系统,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要他们使用没有谷歌地图、YouTube、Facebook的手机还是很难的。所以,华为在未来发布的操作系统究竟能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还需要检验。
看了美国小哥的视频,我想到了一种新的机会,就是微信、抖音等中国境内的热门应用,加强国际化步伐,开发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版本。如果未来华为手机的新操作系统“鸿蒙”能搭载这些国际化的应用软件,在全球建立一个IOS和安卓之外的新生态就会容易很多。这并非没有可能。举例说,抖音国际版TikTok全球下载量已突破10亿(不包括国内版本安装量),根据Google Trends的数据,全球对TikTok的兴趣已经可以与Snapchat相提并论。
从最近关于华为的安卓备胎“鸿蒙”将要转正的分析来看,“鸿蒙”很可能比安卓更强大。它不是安卓系统的分支或修改版,而是面对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是基于5G物联网构建的独立新系统;它采用全新微内核、跨平台设计,兼容全部安卓和WEB应用,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余承东说,如果安卓应用重新编译,在鸿蒙系统上最高可以提升超过60%的性能。
今年4月华为已经推出了自研的超级文件系统和方舟编译器,这都是安卓底层的革新功能,由此可以实现让安卓系统在流畅度上接近甚至超越苹果的效果,摆脱“一年卡成狗”的窘境。在P30上,通过方舟编译器开发的微博极速版,相比此前速度提升了60%。华为将超级文件系统、方舟编译器都采取了开源方式,让更多开发者使用,最终实现安卓的整体体验优化。
所以谷歌断供华为的结果,很可能是锻造出一个超越安卓十几年前的旧架构、性能大幅度提升、而且更有利于各种应用软件开发者快速接入的新的生态。这大概是谷歌最近与美国商务部密切接触、试图说服其在安卓系统方面对华为网开一面的真正理由。当然表面上,谷歌的理由是,华为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所有手机均运行安卓系统,一旦不能获取谷歌的官方更新支持,自行维护,可能造成更多BUG,使消费者面临更多黑客攻击。
如果华为鸿蒙是一个更好的系统,将来OPPO、vivo、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也会面临选择。即使谷歌让他们继续正常使用安卓,如果鸿蒙超越安卓,那么他们将会面临消费者选择的压力,未必会完全依赖安卓。
纯粹从技术逻辑看,鸿蒙超越安卓也是可能的。安卓是基于Linux开发出来的,Linux是“宏内核”(Monolithic kernel),即操作系统的核心代码以特权模式运行在一块核心内存空间(kernel space),其弊端是,一个设备用不了那么多功能,也得把整个“宏内核”放上去,很难剪裁;而鸿蒙基于“微内核”(Micro kernel),只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少数核心功能,是一个精简的很灵活的版本,核心模块之间互相独立,运行提供服务时有自己的内存空间,要什么服务就把相关的模块放上来,不用太顾虑模块之间的配合问题,这样就有很好的扩展性。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6月7日报道说,如果华为创造出一个与谷歌竞争的操作系统,谷歌可能会发现它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为如何打破谷歌的地位感到头疼。特朗普或许无意中提供了解决办法。这可以为竞争者进入大众市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当然,鸿蒙系统自身的发展也会面对很多挑战,比如对一个平台型的操作系统来说,安全性能必须达到极高的水准。所以华为正在积极调动人力资源,聚焦于提升鸿蒙系统的安全级别,以防止用户可能遭遇的网络攻击。据俄罗斯媒体Sputnik报道,华为不久前耗资约5000万美元收购了莫斯科安防技术企业Vokord,该公司1999年成立,有着由120名数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在AI智能视觉算法、安全防护系统、视频监控、视觉效果增强、车牌智能识别系统、音频录制与面部识别等方面拥有不少专利。利用Vokord在安全防护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鸿蒙系统的安全性能会有新的提高。
此外,腾讯、百度、360等中国互联网企业都表示支持鸿蒙系统,由此会形成大规模和广泛的测试环境,以利于鸿蒙系统接受各种反馈与检验。
上述分析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也许有读者会质疑,难道结论是,特朗普断供反而帮了华为一个大忙?
华为当然不希望被断供。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上,任何旨在切断联系的动作,都会给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华为也不例外,也会受伤。
但我们需要看到,经过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奋斗,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国公司开始具备一种新的可能,即,即使被美国这样的最强大国家断供封杀,依然有机会活下去,并且有可能活得更好。
这背后的一个更大图景是:在一些领域,中国用户的数量、复杂性、挑剔性以及整个市场此起彼伏的高强度竞争,倒逼着在供给端,锻炼出了一批放在全世界来看都极其出色的中国公司。这些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和全世界的竞争对手比毫不逊色,甚至“就是更好”,“就比你强”!
这背后的核心问题还是技术与能力的问题。
的确,和老牌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公司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在三个方面他们都有后发优势:
一是数以亿计的中国消费者在开放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环境中,释放出了无比浩瀚和复杂的需求;
二是中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家正处于历史上创业精神最为旺盛、拼搏斗志最为坚强的时期;
三是全球化的开放环境和信息革命,使得中国公司有可能用最快速度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他们如饥似渴,他们吸收消化,进而创新。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中国的成功是因为人口红利,但印度的人口增速远超中国,人口总量也将超过中国,为什么没有中国成功?中国改革开放前也有七八亿人口,为什么经济那么落后?可见不是简单的人数问题。
中国公司成功的真正基石,是中国人口的活力,是中国人吸纳信息、交换信息、开发信息的总量的不断倍增,而信息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所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真正基石是:国民活力总值与国民信息总值。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国民活力和信息开放度、占有量比之前强过不知多少。只要这两个方面在不断提升,从整体看,中国人就会越来越聪明,越有创造力。
如果把每一个国家都当成一台加工机器,进来的原材料是国民需求,中间由企业进行创新加工,最后产出产品与服务,我看到的是,哪个国家的国民需求和需求的加工者,更能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哪个国家的最终产出就会更具竞争力,更具创造力。硅谷的成功如此,深圳的成功也如此。
如果这个宏观思路是成立的,那么从逻辑上,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就应该充满信心,同时,我们对中国故事的实质也会有更深的认识。改革开放所赋予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尊重市场,尊重每个人拥抱更美好生活的权利,激发人性中通过价值创造和市场交换去实现梦想的那种力量。
我对中国公司在新时代下抓住新机遇创造新未来有强烈信心,同时我也深刻地知道,我们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毕竟很少,各种扭曲资源、浪费资源的情况还很多。如任正非所言,华为是一朵奇葩。我们要有更具穿透性的思考,即如何创造出一种环境,让各行各业都能有华为这样的公司涌现。
我们正在历史的大变局之中。
特朗普以为可以把华为打入幽暗之谷,但仔细分析,我反而看到了登上世界之巅的机遇。虽然攀登之路充满艰辛。
我把自己的一孔之见告诉了余承东,他回答我:
“备胎,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有信心取得成功,虽然要忍受短期的困难和痛苦。”
我想到了一句古话: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也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资料:
《中国公司带头反击:安卓阵营面临崩溃解体危机》,袁岚峰,风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