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层分歧严重 敌视中国潮流正在回调


中国企业华为是当下中国科技力量的代表(图源:Reuters)

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发酵,外界对于中美两国元首将在6月底举行的20国峰会(G20)会晤的期待值逐渐下滑。普遍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将会是竞争占据主导,摩擦冲突或将常态化。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赵穗生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于中国的看法在两极间不断摇摆、改变,美国国内也出现了理解中国崛起的声音。

多维:你此前提到,美国很多学者一直在调整对于中国的思考,甚至在心理上接受中国的崛起,这是否意味着美国逐渐接受国际局势朝着两国集团(G2)变化?

赵穗生:不会是G2的格局,未来的国际局势一定是多极。G2给人冷战的感觉,是两个极端,由两个大国合作主宰世界,或者两个大国竞争给世界造成麻烦,所以根本不可能是G2。

多维:你提到的多极是包括欧盟、俄罗斯、东南亚、印度在内的各个方面吗?

赵穗生:是的,有很多其他国家,中国现在即使是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能把很多国家完全笼络到中国一边,形成与美国抗衡的G2格局。与美国密切合作也不太可能,都是暂时的表现。美国现在对俄罗斯施压太厉害,俄罗斯和中国互相需要,所以关系十分密切。美国也即将进入大选年,特朗普如果没有连任,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美国会作为一个正常国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美国前副总统拜登(Joseph Biden),已经宣布出来竞选总统,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漏嘴了,说中国根本不是竞争对手,这一点一直被特朗普咬住不放,用来攻击他。

多维:自从拜登宣布要参选之后,特朗普一直推特上对他进行各种攻击,还将炮火引向中国,称中国期待拜登上台之后能够继续占美国便宜。

赵穗生:对,逼着拜登把话收回来,因为现在政府内部气氛很差,又正值中美贸易战的僵持阶段。特朗普如果没能连任,贸易战的局势肯定会有所缓解,中美关系也会慢慢正常化,但是竞争的本质不会改变。中美关系是竞争的关系,而不是国际的伙伴关系。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但是竞争占据主导,定义了这种合作伙伴,但是两国不是敌人,也成不了敌人。

美国的普通民众中,并没有很多人仇视中国,我之前去社区图书馆做讲座,很多人都想了解中国,美国的社会非常多元化,美国有些高层官员表态非常荒唐,说中国政府动员全民对抗美国,所以美国也要全民动员对抗中国。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kiron skinner)说中美之间是文明冲突、是人种冲突,扯得太远了,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只会加大人们对他们的反感。

多维:这种言论的背后,是因为对中国完全缺乏了解。

赵穗生:这些人根本不可能了解中国,因为这些人不是研究中国的,中国国家太大、太复杂了。

多维:现在的中国几乎不可能做到动员全社会去做一件事,美国就更不可能了。

赵穗生:对。有些中国人也受舆论影响,认为美国政府在动员全体美国人民遏制中国,这不可能,双方都有误解,而且这个误解越来越难消除,因为都坚信自己的想法,而最近对方做的事又加剧了这种认知。

多维:在美国的精英群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在调整思路,开始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至少接受美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独霸世界的事实。

赵穗生:对,这部分人在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基础上,思考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而不是忽略这个事实。对中国的想法渐渐不再是认为中国没有崛起,美国可以随意压制中国,或者中国欠了美国什么。当然这种想法还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五六年前,也没有人能够想到,美国对中国的反感情绪会到现在这个地步,美国的思维也是两边不断摇摆、改变,至于什么时候到这边,什么时候到那边,取决于两方面的发展,谁也说不清楚。

多维:美国政府去年以来一直尝试切断中美学者的交流,很多中国学者的美国十年签证被吊销,甚至有中国学者认为,美国国内的麦卡锡主义正在复兴。

赵穗生:的确有一些人极端仇视中国,但绝对是少数,两个极端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地带,想要在这两个极端中找出折中方案。我认为,慢慢地会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中国不可能成为前苏联一样的国家。中国现在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也没有能力到那个程度。

早些时候参加国会听证会,谈中国的“电子威权主义”,利用高科技推行威权主义,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两种观点分歧严重,一种认为,数码威权主义的确存在,国的统战机构已经开始在国外大量渗透了,所以用高科技的手段在国外不仅收集情报,搞颠覆,而且渗透你的社会。这两种观点交锋非常明显,不是一边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