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推特(Twitter)上威胁继续加征关税以来,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截至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幅度高达2%。
由于中国采取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且进行资本账户管制,人民币与美元的相对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在贸易战环境下,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主要反映外汇市场对中美两国经济的预期。当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时,外汇市场认为中国的经济将受到更严重的打击,因此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
自2018年4月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至2018年12月中美贸易战缓和,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一度超过10%。在人民币“跌跌不休”的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局于2018年8月重启人民币逆周期因子调节。随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企稳,但仍触及7元整数关口。
2018年11月初,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一度逼近7元整数关口(图源:VCG)
如今,贸易战继续升级,人民币再次启动贬值行情。那么,在中美贸易战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应当如何选择人民币汇率的平衡点?
首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能够抵消部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当人民币贬值时,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产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上升。假如美国对中国全部商品加征10%关税,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10%,那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将不会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且中国整体的出口贸易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更有竞争力。
当然,人民币贬值将会降低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因此中国的进口部门将付出更大的成本来获取国际货物。因此,人民币贬值不利于中国的进口部门。但是在中美互加关税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而不利于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整体来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适当下跌有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贸易战压力。
其次,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于2016年10月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稳定的币值是人民币充分融入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提和保障,而人民币对全球主要货币的过度贬值或大幅波动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因此,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应当在中美贸易战和人民币国际化两方面寻找平衡。
从2018年中国外汇管理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过程来看,中国监管部门并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在短时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2018年贸易战开始以来,人民币波动的幅度(约10%)大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平均幅度(约6%)。人民币贬值虽然利于中国的出口部门,却严重削弱了人民币的购买力。
此外,2018年4月至8月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的速度过快,严重影响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虽然人民币兑欧元、人民币兑英镑、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幅度(分别为8%、7%、8%)均小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但是人民币的整体稳定性仍在短时间内受到较大冲击。同时,急速大幅下跌导致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失去信心,引发了恐慌性换汇行为。因此,为了体现国际化货币的抗风险能力,彼时人民币急需监管部门干预。
如今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平均幅度已经超过11%,且经过2019年年初的升值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没有跌破2018年的低位,因此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并不需要操之过急。可以说,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较为均衡的点位。
未来人民币汇率仍面临着中美贸易战的巨大挑战。如果美国对中国输美剩余约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那么人民币将面临极大的贬值压力。然而,自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人民币相对于国际主要货币已经贬值接近10%,继续下跌将不利于人民维持国际货币地位。因此,杜绝急速大幅贬值是当前人民币汇率调控的主要方向。
中美贸易战下的汇率波动主要是由市场预期改变带来的。因此,向外汇市场提供信心比机械干预汇率更加重要。对此,中国央行以较低的利率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回笼短期外汇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北京时间5月15日,中国央行对外宣布,在香港成功发行了2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近半年来,中国央行已三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
相较于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投资者面对本次中美贸易战升级时已经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因此外汇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并不浓重。只要中国监管部门能够重塑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未来人民币汇率或将继续围绕目前的均衡点位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