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战步入新转折,美国一边升级对华关税战,一边强调只是“朋友间的小争吵”。美国拿着“胡萝卜和大棒”,对中国“边打边谈”,反映出即使签了协议,北京仍要防范美国不时发动“攻势”,甚至按自身利益推翻约定,将中国拖进“朝核式”纠缠多年的僵局。
所谓“朝鲜式”僵局,是说谈判双方或各方“和战不定”,磋商过程时行时止,已签订的协议随时被推倒重来,较好的情况是“冷和平”下有限度对峙,最坏情况则是面临正面冲突的风险。事实上,这种反反复复可以拖延多年,消磨各方时间精力,弱者需要动用举国资源以防不测,强者则要小心衡量选项以防擦枪走火,总之就费时失事。
中美贸易谈判唇枪舌剑、软硬兼施,“边打边谈”已成主流(图源:VCG)
“胡萝卜和大棒”战术
外界有传闻称,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升级关税战,是因为北京经“内部审查”后要求修订文本。中方反驳指出,真相是美国一再试图改变谈判条件,“肆意抬高要价”,背弃双方共识。然后在最后阶段才有争执分歧,根本不算出奇事,本身美国可以在密室施压警告,可以协调斡旋,但却公开“极限施压”,或是明知中方“红线”仍刻意为之。
美方于此看似反复无常,实际却一如朝核问题,应用“胡萝卜和大棒”战术,测试在强势威胁下,中方会如何反应。结果是北京推出反制措施,股市指数持续暴跌,美国随即改变姿态以稳定局势。特朗普即在Twitter重申,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系非常好,并称“贸易战只是朋友间的小争吵”,“时机到了就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
与此同时,美国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也透露很大机会再度赴华谈判。
墨迹干掉一刻才是真正开始
假如美方赴华代表团成行,继续到中国谈判,那就又回到一种新谈判结构:“边谈边打”。在这新一阶段中,美方仍是不时找麻烦,鸡蛋里挑骨头,例如尽管明知主权国家不容外部势力干政,也有可能不断提出“监督执行”问题,尽一切办法从中方手上攫取哪怕是多一丁点让步。这种情况与朝核状况不无相似,亦即抛出一个牵涉主权、无法退让的要求,进则迫使对方以更多利益交换,退则任由谈判陷于僵局以作施压。
中国不是朝鲜,政经军综合实力都仅次于美国,因此预料美国无论如何挑事,最终都会一边大吵大闹,一边是照样签约和解,然而根据朝核问题和伊朗核谈判所示,即使谈判了多少次,签署了多少份文件,墨迹干掉的一刻才是真正开始。之后美国仍然可以用“执行不力”为由,搁置经已生效的文件,又或者单纯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将所有磋商成果推倒重来。
总体来说,中美角力是结构问题,贸易战仅是其中一环,至于一纸贸易协议能否签成,不过是标竿象征之一。对于潜在的“朝核式”僵局,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庞大市场,绝对有能力令美国两败俱伤之余,贸易战亦不会完全消耗其政治能量,最要紧还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如此方能在国力上真正与美国平起平坐,阻吓霸凌和勒索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