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回答对“美国威胁对约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看法时表示,美国应当“算一算自身利益的得失”。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一直在推特(Twitter)上宣称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剩余3,25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已经表示将于6月17日对价值约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清单举行公开听证会。
那么,这3,000亿美元包含哪些商品类别呢?目前仍没被加征关税的中国输美商品几乎全部是免税商品。2018年这部分免税商品的价值为2925亿美元。以国际通用的4位海关编码(HS编码)分类,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电话通讯装置及配件(700亿美元)、计算机产品及配件(502亿美元)、打字机等办公设备(150亿美元)。总体来看,除少数农产品、水产品之外,约99%的商品都是工业制品。
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中,贸易额最大的10类商品的贸易情况(多维新闻制作)
在特朗普看来,继续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有利于美国。特朗普的目的是通过关税向中国极限施压,将中国逼回谈判桌并达成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协议。然而,特朗普的“经济学”逻辑基于一个假设,即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由中国生产者承担。
那么,这个假设成立吗?美联储经济学家玛丽·阿米蒂(Mary Amiti)等人的研究发现,加征关税的几乎所有成本都被美国本土消费者承担了,贸易战造成2018年美国国民实际收入每月减少14亿美元。同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凌云团队的研究发现,对于2019年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10%关税,美国本国的零售商、生产企业、消费者承担了关税成本的90%。显然,特朗普口中被中国承担的关税成本大多落在了美国消费者头上。
导致美国加征的关税最终成为美国消费者负担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输美的商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规模化工业产品。中国生产环节获得的利润并不高,几乎没有压缩空间,因此加征关税就意味着加价。其次,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较高,无法在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找到足够的替代商品。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威胁的3,000亿美元商品中,自中国进口额最大的10个商品类别有一半以上的商品(总贸易额为1,892亿美元)来自中国。因此,即使中国商品因关税而涨价,美国大部分消费者依然只能购买中国商品。
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中,贸易额最大的10类商品的份额占比(多维新闻制作)
从加征关税的结果上看,美国短时间内无法摆脱从中国大规模进口商品的命运。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之后的半年时间内(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美国自中国的商品进口额超过2,500亿美元,同比仅小幅下降不足5%。
因此,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相当于对美国消费者征收的消费税。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派恩洛皮·戈德伯格(Pinelopi Goldberg)等人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成本的增加将导致本土消费者和制造商每年损失688亿美元(条件基于5月10日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之前),相当于美国2018年GDP的0.37%。
如果美国继续对约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关税负担将更加沉重。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国内商品消费额为43,603亿美元,同期从中国进口商品额为5,395亿美元。假设价值约5,000亿中国商品全部被加征25%的关税,且九成的成本被转嫁至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身上,那么在不考虑关税形成其他成本的情况下,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每年将额外承担1,125亿美元的成本,而美国商品的平均物价将上涨2.6%。届时,美国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
此外,由于加征关税带来的市场扰动,美国进口部门需要寻找新的供应链或适应当前的价格。由此产生的效率损失(efficiency loss)也十分高昂。阿米蒂等人的研究发现,加征关税带来的效率损失和关税成本的比例几乎是1:2。如果贸易战出现僵持,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切也将承受巨大损失。
无论是美国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都认为,美国的关税成本最终将大部分由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承担。因此,特朗普加征的关税相当于变相向美国消费者收取消费税。如果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被加征25%关税,那么在不考虑关税形成其他成本的情况下,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每年将额外承担1,125亿美元的成本,且美国最终为贸易战付出的代价只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