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一带一路的欧日 为何突然想与中国和解


在全球拥有深刻经济利益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除了北京推出的“一带一路”外,还有别的选择吗(图源:新华社)

持续数日的中国“一带一路”论坛落幕,中国官方发布了包含283个条目的成果清单。细心梳理可以发现,这些清单所涉及国家中,甚少见到对“一带一路”颇多质疑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身影。

这本不奇怪。真正奇怪的是,与“一带一路”论坛上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冷淡互动相比,在“一带一路”论坛接近落幕之时,英国、德国、日本反而对“一带一路”表现出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虽然这兴趣并未能转化为谅解备忘录,像其他国家已经做的那样,但这种微妙的转变本身或许正在透露出某种“和解”信号。


“一带一路”论坛会场内的矜持与冷淡

细细梳理中国官方发布的283个条目的成果清单,可以发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身影在其中少之又少,合作领域也多限于企业层面,在政府部门参与的领域中也仅局限于科技、文化等领域。

内中尤以德国、英国与中国的合作最为有限。在整个283项清单中,出现德国、英国的各只有2条。中德合作中,一项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签署加强合作的备忘录;另一项是中国与德国等7国签署《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议事规则》。

涉及英国的条目,一项是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文件中,英国的金融机构也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另一项则是在一个多达33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成立的“国际博物馆联盟”中,拥有傲人的“大英博物馆”的英国也厕身其中。

次之是日本,涉及的条目也只有3项,一条是中国财政部与日本国金融厅、日本国注册会计审计监管委员会签署审计监管合作文件;另两条涉及中日之间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合作。

相比而言,法国在4国中算是最热络的。不过其兴趣则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第三方市场合作上。


“一个真正具有史诗般雄心的项目”

与“一带一路”会场上这些国家的矜持相比,英国、德国和日本在场外似乎不再吝啬对“一带一路”的赞扬和建设性意见。

在北京的演讲中,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不吝惜地称“一带一路”是“一个真正具有史诗般雄心的项目”,他表示希望英国企业能够从中受益。哈蒙德还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融合中国最佳的制造、工程及建筑专长与英国最优秀的项目设计及法律、技术及金融服务专长。

同样,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也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中国填补了别人留下的一个空缺。据称,阿尔特迈尔计划六月将再携代表团访问中国,目的是缓解冲突,创造稳定的框架条件,因为在中国投资的德企期望拥有光明的前景。

而根据中国官方通讯社的报道,出席“一带一路”论坛的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则称,“(“一带一路”)将大大促进亚洲繁荣”。同时他认为,“有必要探索两国如何加强合作,以推动地区与世界繁荣”。


“一带一路”正展现出不寻常行动力

欧洲老牌发达国家和日本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从不屑、观望到表露出一定程度积极参与的愿望,背后究竟是何种因素在起作用,是值得思考的。这固然是中国经济的体量和在全球地位持续提升的结果,但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这种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在继续增强,归根结底还是北京推动的“一带一路”计划本身正在弥补先前的诸多不足,而更加充分显示出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塑造能力。

实际上,与美国、日本、欧盟等提出的一些区域经济战略相比,或许“一带一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同寻常的行动力。有了行动力为依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道德指责和现实挫折,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也是欧洲国家和日本等被最终吸引到“一带一路”框架之中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治理可能回归碎片化和无序的当口,中国挑起“一带一路”的大旗,从道德层面而言固然是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但欧洲和日本无疑也认识到了,一个全球治理瘫痪的世界,对于其全球利益来说也并非好事。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温吞地讨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了,而是到了真正付诸行动,考虑“应该怎么办”的时候了。

北京的“一带一路”计划虽然并不完美,但对于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来说,目前并没有第二个同等方案能够代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