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引起了法德两国的批评,美国更是斥其不应该加入这个“虚荣”的项目。
然而,4月26日,德国经济部长特梅尔(Peter Altmaier)在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表示,英、法、德以及西班牙如果达成一致,则希望能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而不是单独加入。
他表示,欧洲国家普遍赞同,愿意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今日开幕,多国领导人齐聚北京 (图源:新华社)
欧洲比任何时候都更欢迎“一带一路”
此次峰会,除了特梅尔的表态趋于积极之外,刚刚加入“一带一路”的意大利也对更多的合作跃跃欲试。
峰会期间,意大利经济副部长杰拉奇(Michele Geraci)明确表示,意大利希望自己的港口能成为“丝绸之路”在欧洲的终点站,希望中国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货船在意大利港口卸货,而不是去法国的港口,不是去荷兰鹿特丹港。
杰拉奇的一番话也解释了为何很多欧洲国家陆续开始考虑正式加入“一带一路”。
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毛雷尔(Ueli Maurer)在参加峰会期间明确表示,将会和中国正式签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而此前,卢森堡也已经正式签署文件。
瑞士、希腊、匈牙利、葡萄牙等9位欧洲国家领导人都来到了此次峰会中,英、法、德则分别派高级代表与会。对于“一带一路”,他们各有期待。
可见,虽然欧洲大国对“一带一路”可能分裂欧盟、带来债务问题以及合作透明度的问题有所顾虑,但是整体上欧洲领导人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是欢迎大于质疑。
中欧班列是在德国的成功对其他国家来讲是一种激励(新华社)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为何在“输出贪腐”、“债务陷阱”甚至“殖民主义”如此多的质疑和批评声中,欧洲国家还是一步步向“一带一路”靠近,和中国走近呢?
不同于美国对“一带一路”下的“虚荣”定义,“一带一路”绝不只是一纸协议,或是一个重回“丝绸之路”时代的美好愿景,而是给欧洲国家带来了真实的利益。陆上货运线路“中欧班列”或许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自2011年首趟班列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在陆上联通了中国的59个城市以及欧洲15个国家的50个城市。截至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已经累计开行超过1.4万列,运送货物超过110万标箱。
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的运行时速可达120公里/小时,从中国到欧洲腹地,一般12至16天就可到达,比传统海运平均节省10多天的时间,价格方面更是航空运输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很多欧洲城市都因为中欧班列而获益。比如德国的杜伊斯堡, 是中欧班列最大的抵达和集散中心。统计表明,早在2017年,中欧班列已占杜伊斯堡港口总业务量的20%,这一年杜伊斯堡港口输送量增长了30%,在德国港口中发展最快。
杜伊斯堡港口通过中欧班列运送标准集装箱超10万个,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5亿欧元。中欧班列拉动了杜伊斯堡市经济增长,仅在物流领域,就给杜伊斯堡创造了6,000多个新的就业岗位。目前,也已有100来家中资企业落户该市。
德国汉堡港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则因为中欧班列的高效率、低成本而发展更为迅猛。现在,汉堡港船运业务中,每年有1,000万集装箱的输送量,其中三分之一业务与中国相关。 目前有超过500多家中资企业在此落户。
除了中欧班列,从海上运输的方面,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经过中国和希腊的合作运营,全球排名已经从2010年的93名跃升至36名,对希腊直接经济贡献超过6亿欧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
这一切就让意大利副经济部长的话不难理解,他认为加入一带一路是“追回怠误的时间”,至于外界的质疑,他表示“他们早已得到‘一带一路’的好处,现在却要我们慎重考虑加入”。欧洲的港口和其他运输枢纽之间多存在竞争关系,“一带一路”的机会,意大利不想错过。
仅从中国中远海运和青岛港共同经营的意大利瓦多港口来看,这不仅可能成为意大利第一个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而且还能为这个仅有8,000人口的小城提供400个工作岗位。看到德国、法国、荷兰、希腊港口的发展,意大利自然希望乘上“一带一路”的快车。
抛开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佳话,也不提欧洲本身在意识形态上就没有美国一般的执念,面对这样实在的好处,谁又能轻易说“不”?“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成果可能才刚刚开始,现在欧洲国家的态度说明,“一带一路”绝不是一个只能以中国投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倡议,而是真正可以给欧洲更为发达的经济体进行合作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