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引发的反响,是14日出版的法国各主要大报共同聚焦的话题。两国总统在没有与乌克兰协商的情况下,决定“立即”开启乌克兰问题和平谈判。欧洲对美俄开启对话以及可能会被排除在和谈之外感到惊讶,基辅则表现焦虑。各报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另外,关于中国,《费加罗报》和《回声报》分别关注中国在与美国竞争的背景下向欧洲示好、以及中国大力恢复燃煤电厂建设。
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被边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披露:他与普京进行了长时间、且富有成效的电话交谈,双方同意开始谈判以结束乌克兰战争。
美俄两国总统在没有与基辅盟友协商的情况下决定“立即”开始乌克兰问题和谈,引发法国媒体强烈反响。
《费加罗报》社评指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一次简单通话,便令乌克兰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特朗普勾勒了和平“协议”的大致轮廓:不归还被占领土,(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并将援助和安全保障的责任移交给欧洲。。。
该报不无讽刺地指出:特朗普一贯善于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在加沙实现没有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在基辅实现没有乌克兰人的和平。。。明天,也许将在中国实现没有台湾人的特朗普式的和平。与此同时,欧洲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十分糟糕:没有发言权,却被要求独自承担后果。
《解放报》指出:美俄将欧盟、尤其是乌克兰排除在外,突然展开了“谈判”;华盛顿已宣布与克里姆林宫讨论未来的“双边经济关系”,这意味着取消对莫斯科的制裁。不难想象:欧洲将为此付出巨额代价包括:重建乌克兰的巨额成本、派遣军队守卫未来的分界线、巨额的防御预算。。。面临的各种危险胜过以往。
《十字架报》则在社评中指出:特朗普提出的建议在领土上做出了重大让步,颇令侵略者受益。然而,一切尚未成定局。
基辅拒绝在主权、领土完整、军队防御能力、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以及该国步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前景等诸多方面做出任何让步。结束战斗并不意味着放弃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历史仍有待书写。
中国对欧洲发起魅力攻势
《费加罗报》网页刊出报道,揭示了北京试图挑拨美欧之间关系的意图。该报指出:随着与特朗普政府形成竞争局面,北京希望挑拨美欧关系。不过,在特朗普与普京之间的通话引发的冲击波中,北京的表现几乎没有引起注意。中国利用本周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大会,在国际舞台上向特朗普政府发起了首次反攻。
特朗普将中国确立为主要竞争对手,并动员其政府努力遏制中国,北京却抓住了人工智能的主题来领导其应对措施。
特朗普重新掌权后,华盛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痴迷于“美国优先”的信条,而且似乎已为此做好各种准备。北京于是希望通过挑拨美国与其欧洲盟友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报复。
与2016年特朗普第一任期一样,中国希望通过将自己塑造为多边主义捍卫者,来讨好因对特朗普攻击跨大西洋关系而感到困惑的欧洲国家。
人工智能是全球经济未来的重大问题,它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竞争。与过去十年的5G一样,北京将其置于与欧盟关系的核心位置。中国表示,希望通过与欧洲分享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为了释放善意,北京准备在引发与欧盟主要争端的电动汽车问题上做出让步。
不过,在中国与欧盟富有争论的另一个话题-乌克兰问题上,北京却表现立场鲜明。在巴黎出席人工智能大会的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明确表示: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中国不能站在欧洲一边。
报道指出:中国曾在2023年提出了符合普京主要要求的12点和平建议。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北京强调自身的“中立”立场,却始终坚定地支持普京。报道最后指出:北京准备在本周末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继续努力,但其开启的魅力攻势却似乎开局不利。
中国去年恢复了大规模地燃煤电厂建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做出承诺:中国在2021至2025年的“十四五”期间,将严格控制燃煤发电项目,在2026至2023年的“十五五”期间,将逐步减少煤炭消费,重申2030年底之前达到碳排峰值、2060年底前实现碳中和。
《回声报》注意到:尽管中国努力开发新能源,但中国经济仍然依赖煤炭。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和美国全球能源监测(GEM)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去年启动了燃煤火力发电厂建设,装机容量达近十年来最高水平。
实际上,2024年上半年,新增燃煤电厂项目许可数量下降了83%,令人对中国能源转型的步伐感到乐观。但随后趋势发生逆转。至年底,中国煤炭发电量仍有所增加。报告作者认为:这一趋势表明在某些地区,煤炭能源比可再生能源更受青睐。
他们警告说:“如果不及时改变政策,中国可能会强化能源附加而非转型模式,从而限制其清洁能源繁荣的全部潜力。”
报道指出:尽管习近平曾在2021年承诺“严格控制”燃煤电厂项目,并宣布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政府当局也增加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增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达356吉瓦,是欧盟的4.5倍。但中国依旧无法摆脱媒煤炭。
根据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中国应在2月份提交名为“国家自主贡献(CDN)”的新的排放目标。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国家公布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行动计划。去年十月,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敦促中国指定一项“强有力、但可实现的”减排目标即:至2035年至少减排30%。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