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4D版《哪吒2》体验拉满,上边屏幕打架、下边椅子打我”“花98元看电影被椅子暴打20分钟”“兴高采烈来看春节档电影却被按在椅子上‘受刑’”……
有人“爽到不想走”,有人却直呼是花钱体验“刑具”,口碑分化的共享按摩椅行业,借着电影春节档的火热,正在迎来一场资本盛宴。
近日,共享按摩椅品牌“乐摩吧”母公司——乐摩物联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乐摩吧是共享按摩座椅行业排名第一的品牌,仅在电影院就铺设了超32万张按摩椅。
电影院与商场里越来越多的共享按摩椅,撑起了乐摩吧数亿元的生意。2024年前9个月,乐摩物联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净赚1个亿,而且在IPO之前还给股东分红了4000多万元。
行业第一
主打“15分钟快速缓解疲劳”的乐摩吧,是国内最早一批共享按摩椅入局者之一。
乐摩物联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6年推出“乐摩吧”品牌,专注于智能按摩服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截至今年1月15日,乐摩物联已为智能按摩服务设立超过4.5万个服务网点,投放超过50万张智能按摩设备,注册会员人数超过280万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交易额计算,乐摩物联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在中国大陆所有智能按摩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从29.4%提升到了37.3%。
商场里的乐摩吧。图/于盛梅摄
中国新闻周刊在商场一处乐摩吧扫码发现,其共享按摩椅按摩服务分为13.8元/15分钟“缓解疲劳”、17.8元/20分钟“焕发活力”、23.8元/30分钟“深度舒压”三档。
对比之下,40分钟的按摩服务,附近传统按摩店至少要100元。不仅如此,在扫码体验之后乐摩吧还会定制推出6.6元/10分钟、9.9元/15分钟的优惠加时套餐吸引复购。
图/乐摩吧小程序截图
就是这样十几元的小生意,撑起了乐摩吧数亿元的营收规模。
招股书显示,乐摩物联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3.3亿元、5.86亿元,经调整净利分别为853万元、9458万元。2024年前9个月公司营收为6.14亿元,经调整净利为1亿元。
这离不开乐摩吧网点的快速扩张。招股书显示,公司智能按摩服务的服务网点数量分别由2022年的2.17万个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27万个;同期,按摩设备数量从16.71万张增长至40.21万张,目前其按摩设备已达50万台。
拆解乐摩吧近两年的扩张,电影院无疑是其重要阵地。乐摩物联表示,全国年度票房超500万元的电影院中,其入驻了50%以上(1281家)。
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物联在电影院投放的按摩设备从10.83万张翻倍至32.05万张,不到两年时间多了近20万张。
而截至2024年9月,乐摩吧在商业综合体有6.9万张按摩椅,机场、高铁站分别仅有2484张、1338张,不到电影院数量的零头。
但赚钱效应却恰恰相反。招股书显示,若按单张按摩设备算,机场最赚钱,电影院则垫底。2024年前9个月,乐摩吧一张按摩椅在机场、高铁站产生的交易额为31537.84元、11992.53元,商业综合体、影院仅为8808.22元、543.63元。
也就是说,这期间虽然影院占有按摩设备数量的八成,但仅贡献了近两成的营收。这意味着乐摩吧面临着扩张有效性的问题。
争议不断
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共享按摩椅近年来频繁因“黑红”引发关注。
占据公共空间的按摩椅,并非人人都能坐,久坐不扫码付款的情况下会遭到“驱逐”。中国新闻周刊发现,乐摩吧占座不扫码超过两分钟,会面临密集的语音提示。乐摩物联亦在招股书中坦陈其按摩设备配备防占座功能:“在一段时间未收到付款时启动,减少因不当使用造成的卫生隐患。”
卫生问题也是消费者一大槽点。按摩需要用户与按摩设备贴身接触,传统按摩店往往“一客一消毒”,而共享按摩椅几乎很难做到。
对于清洁问题,乐摩吧在招股书中介绍,直营模式会安排专业人员或外包给第三方清洁服务供应商进行服务网点的维修、维护和清洁工作;合伙人模式下,公司会制定针对不同地理位置及消费场景的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化手册。
乐摩吧客服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其品牌的共享按摩椅会有专人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当被追问“定期”时长究竟多久,对方并未直接回答,其表示乐摩吧全国数万网点的清洁标准并不相同,具体清洁频率须询问当地工作人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虽然按摩椅不属于医疗器械,但其使用安全与清洁标准同样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招致客户投诉甚至会引发品牌口碑的各种风险。
此外,共享按摩椅还引发了舆论对其挤压公共空间的质疑。
据媒体报道,2023年8月,有网友吐槽“山东泰安高铁站候车厅共享按摩椅的数量远高于普通座椅”,相关话题引起热议。当月,中国铁路发文,明确要求候车区按摩椅数量不得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并定期开展卫生保洁和消杀灭等工作。
近期随着春节档的热映,对于共享按摩椅的不满也蔓延到了电影院。有网友反映不少影院的观影黄金区被按摩椅占据,大大影响观影体验。
为了吸引消费,电影院的按摩椅通常会“附赠”一定时长的免费按摩服务。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享受按摩椅突如其来的自动按摩,相反给一些观影者带来了困扰。
电影院里的乐摩吧按摩椅,图片来自小红书@至尚整装&郭工、@明点点(已获授权)
社交媒体上对电影院按摩椅的吐槽不在少数:“按摩椅自动工作却凸起在一个让人难受的位置,感觉就是逼着你交钱让它继续”“观影途中按摩椅突然发力,让人猝不及防”“看电影感觉像是被殴打一样,浑身难受,度秒如年”……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乐摩吧”关键词下共有超900条相关投诉,涉及乱收费、按摩力度过大、按摩椅功能出现故障、退款困难等多个方面。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维华认为,共享按摩椅行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化。以乐摩吧当下的规模优势确实需要在清洁、维修、按摩细节等方面做出一些推动行业进步的努力。
想象空间有限?
共享按摩椅行业,已经完成了一轮大浪淘沙。
据天眼查数据,2017年共享按摩椅行业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是2016年的5倍。顾家家居、奥佳华、荣泰健康等上市公司,也都开设了相关的子品牌来布局市场。
而随着共享经济降温,共享按摩椅行业光环不再,不少品牌黯然退场。以2017年布局共享按摩椅业务的荣泰健康为例,其旗下“摩摩哒”当年营收就达到了2.33亿元,但其2018年利润仅为303.38万元,相比上年2323.54万元大幅下降。
2021年荣泰健康逐步剥离共享业务,公司对媒体表示:“由于此前几年共享按摩椅热度大跌,公司已经将大部分共享按摩椅转让给经销商运营。”
作为赶在行业风口成立的头部企业,乐摩物联对外融资并不多。天眼查显示,2017年12月,乐摩物联完成来自基石资本的5000万元A轮融资;2024年9月,乐摩吧完成新一轮融资但具体金额及投资方等细节并未披露。但公司融资后估值仅为7.5亿元。
虽然一直保持盈利,但乐摩物联的现金流并不乐观。2024年前9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虽然为正,但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均为负,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
具体看,2022年到2024年9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321.1万元减少到2780.4万元,银行贷款从1827.1万元增加到4861.2万元,银行贷款利息从82.2万元增至209.2万元。现金流的紧缩,或对乐摩吧的进一步经营扩张造成一定压力。
洗牌过后,共享按摩椅行业竞争仍然激烈。虽然乐摩吧市占率第一,但招股书显示其后的四家智能按摩服务竞品的市占率总和仍达49.4%。
乐摩物联指出,品牌维护上,激烈竞争使推广成本上升,若品牌提升不力,市场份额易被对手抢占。业务扩张时,新市场与场景的消费差异和复杂环境,对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构成严峻挑战。
李维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行业竞争激烈的关键在于,目前共享按摩椅行业按摩服务同质化很强,消费者品牌意识较弱,想要实现差异化发展并不容易。
当按摩椅服务区别不大,优势场地的选择就成为重中之重。乐摩物联坦言,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寻觅合适POS场地(智能按摩服务的服务网点)或愈发困难,人流密集区竞争激烈,租金波动大,且部分场地租赁合同与产权存在瑕疵,可能引发场地关闭或经营阻碍。
招股书显示,乐摩吧的服务网点相关支出(包括场地使用费及运维成本)逐年增加,从2022年的1.59亿元增至2023年的2.3亿元,再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57亿元。若以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与2023年直接对比,其成本增速(11.7%)已经远超同期营收增速(5%)、净利润增速(6%)。
高昂的场地租金和运维成本,以及来自实体按摩店以及新兴上门按摩店的竞争压力,都意味着乐摩吧日后的发展无法“躺赢”。
这或成为乐摩物联本次寻求上市的原因。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大服务网点的覆盖范围和渗透率,持续提升和迭代技术,提升品牌,以及用作支持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毕竟共享按摩椅可能是一门想象力有限的生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过去五年智能按摩服务市场整体增长速度较慢,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
“此次冲击上市,乐摩吧需要面对资本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质疑。”江瀚指出。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