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旅游,不出意外地爆了。
九寨沟等热门景区发布通知:一直到正月初七,门票已基本售罄。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热门博物馆,更是直到正月初十都没票了。
由于担心有损游客体验,三亚这两天还建立了“超时排队退票机制”,保证3分钟响应,30分钟预赔付,24小时内核实兑现先行赔付。
这种情况下,全国或许只有一种旅游,能让人耐着性子地排队,并且抢着掏钱。
那就是寺庙游。
大年初一,北京雍和宫迎来了第一批约4万人的香客。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吃过年夜饭就早早到此排队,在零下10℃的低温里静候了10个小时,从黑夜到天明。
杭州灵隐寺的盛况也不遑多让。除夕夜,当一般人还在家里看春晚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前往灵隐寺的路上了,把附近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年,“遇事不决,先整玄学”之风大起,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这样的场景。
到头来,游客发没发财不知道,寺庙肯定是发财了。
上班上进不如上香,
求人求己不如求佛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还有九十分靠求神拜佛。
这股风气,近几年刮得越来越猛了。
巨量算数的监测指数显示,在2019 年,“寺庙”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
直到2023年,或许是因为刚度过了惨痛三年,“寺庙”开始不分老幼、不分地域地火了。
当时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3月16日,“寺庙”的搜索指数和综合指数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了586.81%和351.06%。而在这些搜索人群之中,18-30 岁的年轻人从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增长到了44.9%。
原本只有中年人爱去的寺庙,如今变成了全体国人的“心灵庇护所”。
今年春节,寺庙的人气更上一层楼。
环球影城九曲十八弯的队列,在这几天的普陀山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
大年初一,有个在灵隐寺执勤的民警表示:找人的有十二三起,捡到了38张身份证。
为了让满天神佛感受到自己的诚心,许多人煞费苦心。
有的人执着于抢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