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要来了?本田、日产等三大巨头被曝准备合并!日产股价暴涨24%,官方回应!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正迅速萎缩
12月18日凌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汽车与日产汽车已进入合并谈判进程,以适应快速的全球竞争。有知情人士透露,本田和日产正考量组建一家控股公司,且有望在短期内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时,两家公司还打算将三菱汽车纳入该控股公司体系之中。目前,日产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持有24%的股份。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本田执行副总裁Shinji Aoyama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各种选项,包括可能与日产汽车合并。Shinji Aoyama表示,双方确实在考虑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来运营。
“相关报道并非Honda发布的内容。正如今年3月和8月所宣布的,Honda和日产汽车株式会社、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三方根据各公司的优势,共同讨论未来合作的各种可能性。有关媒体报道的内容,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如有最新情况,将在合适的时间向利益相关方进行通报。”本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蓝鲸新闻报道,日产汽车方面的回应与本田基本一致:“今年3月和8月,日产、本田、三菱汽车在公告中表示将整合各方优势,探讨各种合作可能性,但目前尚未做出决定。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更新信息。”
据悉,若日产、本田和三菱汽车合并后,其年销量预计超过800万辆,足以挑战全球巨头丰田(2023年销量1120万辆)和大众(2023年销量92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同时,三家车企重组也将成为自2021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PSA集团合并组建Stellantis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
合并消息传出后,12月18日,日本股市开盘,日产汽车、三菱汽车股价直线拉升,日产汽车一度暴涨24%,触及日内交易上限。截至18日收盘,日产汽车股价收涨23.7%。
日产上半年净利暴跌90%本田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
今年3月15日,日产和本田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就联合采购、共同开发动力平台、零配件通用化等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合作,双方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提升对电动车产品竞争力。
当时,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便提出了与日产进行资本合作的可能性。8月1日,双方签署了关于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的谅解备忘录,在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SDV)平台领域的基础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双方合并传闻频繁的背后是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不断升高,以及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挑战,车企盈利能力受到考验。
业绩数据显示,2024财年上半年度(即2024年4月至2024年9月),日产汽车销售额为5.9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3%;营业利润为329.1亿日元,同比下滑90.2%;净利润减少93.5%,至192.2亿日元。
鉴于上述情况,日产汽车下调了对2024财年的预期。其中,销售收入从14万亿日元下调至12.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从5000亿日元下调至1500亿日元;全球销售目标也从365万辆下调至340万辆。
日产汽车业绩表现的下滑,与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不佳或有直接关系。据日本媒体报道,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但日产汽车在美国市场没有投入这类车型。而在中国市场,面对来自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日产汽车缺乏相应对策,销售量同样出现了下滑。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62.17万辆,同比下滑10.53%;其中,2024年11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销量为6.35万辆,同比下滑15.14%。
图片来源:每经特约记者 郝帅 摄(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传闻”的另一主角本田汽车,也面临着经营困境。目前,本田的汽车制造业务营业利润率仅为3.6%,远低于其摩托车部门的18%,有分析师估计,到2026年3月底,其汽车部门的营业利润率可能只会提高约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1月份,本田在中国车市的单月终端销量为7.68万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下滑了28.01%,降幅接近三成。本田在中国车市的单月终端销量已经连续10个月呈现出同比下滑趋势。
日系车面临特斯拉和中国车企挑战机构:合并能缩减多方面成本
日本经济新闻称,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美国特斯拉和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挑战传统的大企业,在技术和参与者两方面,正在进行历史性的结构转型。
近年来,中国品牌加速拓展全球市场,电动化产品日益丰富,且成本控制能力更强,使得日系车企原有的市场份额遭到挤压,特别是在东南亚和中国市场,日系车企面临的挑战不小。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4年,日系车在中国、东南亚等市场的份额出现明显下滑。此前,日产汽车在泰国宣布了一项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到明年秋季将裁减约1000名员工。
图片来源:每经特约记者 郝帅 摄(资料图)
据统计,与2018年相比,日产汽车2023年在泰国市场的销量减少了四分之三。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如比亚迪、上汽MG、长城汽车等,借助泰国政府针对电动车的购车补贴政策,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日产汽车的有力竞争对手。
在中国市场,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也出现萎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中的零售份额为13.7%。而在2020~2023年,日系品牌零售份额分别为24.1%、22.6%、20%和17%。
Visible Alpha的预测数据显示,2026年,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合计将售出近600万辆汽车。由于这两家公司的关键市场基本一致,其若合并,或能缩减从管理、采购到生产和研发等方面的支出。
交易暂停约35分钟!三大巨头,被曝大消息
多家日媒18日报道称,日产与本田这两家车企正考虑通过设立控股公司进行合并,并计划最终将日产持有部分股份的三菱汽车也纳入控股公司旗下。
知情人士透露,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正在就合并事宜展开谈判,以更好地应对全球竞争。据日媒报道,双方正在考虑的一个选项是,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来运营合并后的业务,并将在不久后签署谅解备忘录。此外,两家公司还计划最终将三菱汽车纳入控股公司旗下,而日产目前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持有24%的股份。
受该消息影响,今天日产股票的盘前交易一度暂停约35分钟,原因是需要确认有关报道的真实性。当天上午,本田和日产汽车发表声明称目前尚未有任何决定。截至18日收盘,日产收涨23.69%,本田收跌3.03%。
今年早些时候,日产和本田在共享汽车零部件生产以及软件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产上月宣布将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本田也下调了本财年利润预期。如果三家合并达成,将跃居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传富士康欲截胡收购日产,本田急了
(文/潘昱辰 编辑/高莘)综合日本经济新闻、彭博社等媒体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试图接洽日产汽车并收购其控股权,而这也导致了本田汽车加速推进与日产探讨建立联盟的进度。
据报道,鸿海集团不仅希望收购日产的工厂和设备,还计划收购日产的全部业务,涉及车型包括Pathfinder、Sentra轿车和GTR超跑。
上海富士康大厦 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鸿海集团电动车执行长关润,曾在日产汽车效力长达33年,曾任日产汽车执行董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高级副总裁等职,后因竞任日产汽车CEO失败,于2020年1月离开日产,出任日本电产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2023年1月,关润来到富士康,成为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的首席战略官;今年4月,关润又出任电动车执行长一职。
富士康电动车执行长、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高级副总裁关润 视觉中国
有观点认为,富士康介入日产的收购事宜,与关润在日产多年的工作经历有密切关系。
一波三折造车梦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言: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富士康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富士康就对汽车产业上游零部件企业多有投资,但仍以IT产品代工作为主业。直至2020年11月,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正式宣布将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并称目标在5年后抢占10%的电动车市场,还预告了由富士康自研的MIH电动平台。
不过,当时的富士康宣称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推出自有品牌,而是计划成为“电动车中的安卓”。
但仅仅两个月后,2021年1月,富士康宣布与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整车、零部件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与此同时,富士康又与当时岌岌可危的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拜腾首款产品M-Byte量产,但最终因拜腾财务状况无可救药,这一项目也被放弃。
同年2月,富士康又宣布与美国造车新势力Fisker共同开发全新汽车产品,计划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
同年10月,富士康联合裕隆汽车正式推出电动汽车品牌鸿华先进(Foxtron),并正式发布旗下MIH平台和Model C、Model E、Model T三款概念车,分别定位为中型SUV、中大型轿跑和电动大巴。
富士康最初发布的三款车型 富士康
一个月后,富士康又宣布收购美国造车新势力洛兹敦汽车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的工厂。该工厂原为通用汽车所有,后因产能过剩为洛兹敦汽车所得。但由于洛兹敦汽车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实现生产,最终为该工厂为富士康接盘。
2022年5月,富士康正式完成对洛兹敦工厂的收购,与之合作的新势力Fisker则宣布新车将于2024年开始在该工厂量产,预计年产能至少25万辆。不过和洛兹敦汽车的命运类似,Fisker最终于今年6月宣告破产保护,并于10月宣告进行破产清算。
同年8月,鸿华先进又发布了Model V及Model B两款车型。同时,Model C的量产版也开启了预售,售价将低于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3万元)。
2023年1月,富士康又与英伟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自动驾驶和自主驾驶汽车平台。根据合作协议,富士康将作为一级制造商生产基于英伟达DRIVE Orin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富士康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将采用DRIVE Orin ECU和DRIVE Hyperion传感器架构。
同年11月,鸿华先进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创新板挂牌上市,并宣布Model C将于第四季度在台湾量产。
截至今年4月,鸿华先进共计交付700辆Model C予客户,并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Model B;10月,鸿华先进在鸿海科技日上又发布了新车型Model D、Model U和面向北美市场的Model C。
2024年鸿海科技日 视觉中国
鸿海、本田与日产的“三国杀”
尽管鸿华先进目前的市场份额依然较低,但富士康的造车梦想仍在持续,而日产则有望成为其下一个目标。
根据日产的财报数据,2025上半财年(4-9月),日产营收5.9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40亿元),同比下降1.3%;营业利润仅329.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同比下降90.2%,营业利润率为0.5%,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净利润仅192.2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同比下降93.5%,于第二财季(7-9月)更出现了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的净亏损。
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位高管表示,即使出售部分三菱股份,日产目前的现金也只能支撑12-14个月的时间,因此管理层需要尽快找到投资者。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收购日产控股权,鸿海集团瞄准了雷诺汽车存放在信托银行的日产股票。
1999年,雷诺收购了当时陷入经营困境的日产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43%。其后,日产也购入雷诺15%股份,但双方的交叉持股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直至2023年11月,日产与雷诺重新调整股权关系,雷诺对日产的持股比例降至15%,从而形成双方对等的交叉持股关系。
为将持有的日产股份分阶段出售,雷诺曾将其暂时转移至法国的信托银行。截至今年9月,雷诺仍有22.8%的日产股份存放在信托银行。而鸿海集团则认为,只要收购这些股份,就可以参与日产的经营。
不过,虽然鸿海集团有意日产的汽车业务,但日产和本田方面并不希望鸿海介入经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产已察觉到鸿海的这一举动,在私底下讨论反收购的对策;本田也对鸿海集团的动向保持警惕,甚至感到焦虑。
在此之前,本田与日产已于今年3月签署谅解备忘录,就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全面合作,包括生产电动车相关的零部件、开发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特别是在车载软件领域实现通用化;8月,三菱汽车也加入到新的合作关系中来。
今年3月,本田、日产签订谅解备忘录 视觉中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本田相关人士的说法,如果日产和鸿海展开合作,则本田与前者的一切合作就会归零。对本田而言,与日产的合作是增长的轴心,因此无论如何都希望避免谈判破裂。本田方面甚至讨论过,如果鸿海对日产实施敌意TOB(公开要约收购),本田将扮演“白骑士”(友好收购者)的角色。
但鸿海集团对推进这一业务的意志似乎颇为坚定。据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日产相关人士的说法,关润计划前往法国巴黎与雷诺CEO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举行会谈,甚至有可能当场提出收购日产股份。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