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基数效应和全球需求放缓致11月出口急剧放缓,国内需求继续低迷致进口继续下降。出口持续向新兴市场转移,汽车出口大幅下降,出口价格大幅下跌。特朗普2.0加征关税的早期迹象已经开始显现。预计 2025 年中国的出口将难以增长,贸易顺差可能将收窄三分之一。
一、基数效应和全球需求放缓致11月出口急剧放缓,国内需求继续低迷致进口继续下降。
虽然国内市场依然低迷,但海外市场变幻莫测。
周一路透社报道称,其对22 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显示,预计中国 11 月商品出口同比将从10 月增长 12.7%,回落至 8.5%,进口将从 10 月份下降 2.3% 回升为正值,小幅增长 0.3%。
但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商品出口3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 6.7%,不仅比10 月份大幅回落了6个百分点,还明显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出口大幅放缓并低于预期,凸显出贸易订单的不稳定性,以及贸易可能疲软。
商品进口2148.7亿美元,同比下降 3.9%,比10月份的下降幅度放大了1.6个百分点,与经济学家回暖的预期方向相反。
由于出口继续增长而进口持续下降,11月份的贸易顺差从10月份的957.2亿美元小幅增加到 974.4亿美元,但同比大幅度增长了42.5%。
进口自7月份以来持续收缩,11月进口萎缩创下九个月来最差表现,反映出行业和消费者的需求疲软。折射出经济刺激措施对个人收入和家庭消费,从去焦点到失去效果的逻辑脉络,并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及时将政策刺激从生产端转移至消费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原因有二:
一是基数效应。
去年11月份出口从10月份的下降6.4%转为增长0.5%。基数变高是今年11月份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去年12月出口增长2.3%,预估今年12月出口增速可能会下滑到4%左右。
二是全球需求放缓。
11月份的全球需求并不是非常强劲,韩国和越南等其他主要出口国的数据也表明,全球经济有不同程度放缓。
比如,作为中国出口领先指标的韩国报告称,由于关税不确定性导致对美国和中国的出口量下降,韩国 11 月出口增长连续第四个月放缓,创下 14 个月低点。
二、出口持续向新兴市场转移,汽车出口大幅下降,出口价格大幅下跌。
从出口市场来看,市场结构继续向新兴市场地区转变。对拉丁美洲和东盟的出口增长超过10%,分别为12.7%和11.2%。对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出口也超过了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9.4%和7.8%。
虽然我们在抓紧向欧美出货,但由于一方面出口价下滑,一方面订单不足,11月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4%和2.4%,均低于平均增幅。对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也低于平均水平,对新西兰、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出乎意外的是,11月份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仅增长4%,比平均增长幅度低了四分之一。与10月份相比,对俄罗斯的出口下降2.6%。而俄罗斯由于将大多数资源集中到了军事生产部门,其消费品生产萎缩越来越明显,消费品供应越来越短缺,并因此通胀日渐严重,即使俄罗斯央行将利率增加到比入侵乌克兰时的2022年3月还高1个百分点的21%,依然无法控制通胀加重。应该通过扩大进口消费品来增加国内供应的俄罗斯,为何不能增加中国的消费品进口?
欧洲的汽车关税对汽车出口的影响显现。
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汽车出口49万辆,环比下降9.5%,同比增长1.6%。其中,乘用车出口41.9万辆,环比下降9.9%,同比增长3.2%。11月份汽车和其中的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速与1-10月份23.8%和22.5%对比,回落非常显著。
出口价格大幅下滑,出口商继续降价竞争。
骑牛研究所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中的重点商品出口额与出口量数据推算,11月份重点出口商品价格同比平均下降了7.2%,环比下降了0.5%。
其中成品油价格同比下跌了17.8%,稀土价格下跌了38%,钢材价格下跌了11.5%,汽车价格下跌了11.9%。所有重点商品中,仅手机出口价同比上涨了1.4%。
三、特朗普2.0加征关税的早期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从出口市场重点转向新兴市场,到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一个多月来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下行,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明年加征关税的早期迹象已经开始显现。虽然关税对出口的显著影响,可能需要到未来几个月,尤其是 12 月和 1 月,才会明显感受到。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重返白宫后将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的关税,以迫使我们采取更多措施来阻止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品的出口。他此前曾表示,他将引入超过 60% 的关税。但一般而言,在达到60%之前,会有一段时间长达十几个月的贸易谈判。理论上,从10%到60%,并非特朗普态度的转变,而是特朗普关税的一个加征起点与终点。
毫无疑问,特朗普2.0版关税,将给我们带来新的贸易风险,是我们推动经济复苏不可忽略的一个外部负面因素。所以,三郎倾向于认为,11月份的出口增幅下滑,可能是特朗普2.0加征关税的早期迹象。
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并迅速以贸易威胁卷土重来之前,我们的出口工厂正在大幅降价以吸引订单,为应对来自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关税风险做好准备。
出口企业的第二手准备,便是尽量提前出货。
特朗普的威胁让我们的制造业感到不安,毕竟我们的制造业每年向美国销售价值超过 4000 亿美元的商品。
所以在预期的关税上调之前,出口商从 10 月份开始急于将库存转移到美国仓库,虽然这一趋势在 11 月有所放缓,但在预期关税之前提前发货仍会继续。
美国的经济学家们也预计,在特朗普上任前,中国出口商将在更高的关税之前提前发货,因为美国制造商也提前进口以减轻预期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与欧盟在对我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 45.3% 的关税问题上未解决的紧张关系,大概率将在我们与西方的贸易战中开辟第二条战线。
四、预计 2025 年中国的出口将难以增长,贸易顺差可能将收窄三分之一。
我国正在从投资拉动型增长转向技术自力更生,其中半导体、电动汽车、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产能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的产业政策也开始从纯粹的增长模式转向控制关键技术,专注于 0 对 1 的创新,以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是产业重点,但利用先进技术对制造和造船等传统部门进行现代化改造仍然是优先事项。这种双重方法不仅推动了创新,而且还将传统行业提升到新兴前沿的地位。
与此同时,各行业表现喜忧参半。它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半导体仍然是中国的薄弱环节,依赖外国专业知识和供应链,美国的出口限制继续构成可怕的障碍。
但如何更加精心策划和协调产业政策,依然是个难题。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行业早期的国家驱动政策和补贴刺激了快速增长,但也刺激了效率低下、价格战和国家投入的浪费与贪腐,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
而产业政策所带来的产能过剩,继续给全球贸易关系带来压力,电动汽车、锂电池、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商面临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将剩余产品重新定向到新兴市场的努力也遇到了阻力,各国对低成本进口对当地工业的影响持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了更具干预性的产业政策,例如《芯片法案》,该法案旨在在其国家安全担忧和与中国的竞争中加强半导体行业。
出口可能是 2024 年我国经济最大的惊喜,它在消费低迷和投资增幅下滑时为经济增长托底。在今年前 11 个月,出口23.04万亿元商品,同比增长6.6,净出口即贸易顺差达到6.2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将直接贡献约 0.9个百分点的 GDP 增长,而稳健的出口需求也是工业生产强于预期的间接贡献者。
然而,在特朗普即将带来的贸易摩擦再次升级的可能性很高之后,三郎预计2025年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将从2024年预估的5200亿美元下滑到4500亿美元,间接出口将从2000亿美元下滑到1500亿美元。对美直接和间接出口将减少1200亿美元,减少17%左右。
2025年对欧盟出口,将从2024年预估的5100亿美元下滑到4800亿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欧盟、东盟、北美都在收紧对中国国际电商小额包裹的政策,大的趋势是将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2024年我们的小额包裹出口预估将超过1000亿美元,免税政策取消后至少会产生300亿美元的影响。
初步预估,2025年我们的出口将比今年减少2000亿美元以上,影响出口减少5%左右,贸易顺差减少1500亿美元左右,对现价GDP增长的拖累可能达到 0.8 个百分点左右。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