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之路,有时候不亚于取经之路。最近,有个“顶级打工人”记录了他搭飞机从福州到上海跨省上班的通勤全过程:
凌晨四点半起床,九点准时到公司,飞机+地铁跨越上千公里,看得网友目瞪口呆。
在中国,虽然这样的极限操作不多,但城市之间的通勤人却是相当庞大的群体。
往返北京与上海的打工人有专属自己的“牛马班列”——京沪高铁。
工作气氛实在太过浓郁,甚至头发花白的中年大叔,一上车也拿出了电脑猛地一顿输出。
昆山与上海间日均出行总量,每天达到了43.7万人次。但最近中国首条跨省“空中飞的”上线——85公里只要25分钟就能到。不愧又是上海,已经从citywalk进化到cityfly了。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过去只属于富豪的烧钱游戏,真能被中国打穿吗?
2024最科幻一幕:花1800打“飞的”上班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在小红书上,已经有人坐上了“空中的士”,从过去地面交通的2小时,一下就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还能享受浦东机场的专车服务,有人估算加上地面接驳时间,最长耗时也仅需50分钟。
也有不少上海本地人说,怪不得早上阳台浇着花,就总看见这个绿色的大蜻蜓。
那打一次“飞的”要花多少钱?
目前定价是1600元和1800元两种,并不算便宜。
而在“低空经济”爆发之前,在空中通勤更是属于富豪的游戏。
今年4月,马斯克访华乘坐的湾流G550,这是他四架私人飞机其中一架。
2023年,马斯克在飞机上度过了1161个小时,相当于一年有48天都在天上飞。最近,马斯克最新又订了更大一号湾流G700,价格78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7亿。
有次马斯克来中国,途中为了赶时间,他的湾流650ER还上演了一出空中“超车”。
飞机赶超了一架比它起飞更早的波音777,提前抵达了上海,开出了SpaceX的火箭水平。
私人飞机是全球富豪们的必需品,比尔·盖茨拥有多驾私人飞机、杰夫·贝佐斯拥有至少一架湾流G650ER。
“赌王”何鸿燊的女儿何超盈家在香港,公司却在澳门,为了上班不迟到,直接购买了一架直升机上班,通勤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当然,除了解决效率问题,也有人用飞机解决“面子”问题。
保健品巨头权健老板束昱辉,就曾以乘坐直升飞机,空降到老家盐城和平饭店门口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衣锦还乡。
这种登场方式虽然浮夸但是有效——这架印有“权健集团”名号、号称价值7000万的直升机,当时引发了不少本地人围观。
直升机虽然方便,但出行成本昂贵,每天一个来回成本就高达1万元,包括燃油费、驾驶员雇佣费等。
而低空经济真正爆发,其实要归功于一个新品类的诞生。
比如,有一家上海科技也公布了 “空的”价格,上海到苏州单程100公里、用时25分钟以内,单人收费只要300元。
价格打下来的原因,就是他们研发的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也就是市场俗称的飞行汽车。
它不需要跑道,起降占用空间小,航行速度快。
今年2月,深圳-珠海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上,峰飞航空的航空器成功试飞,也将单程2-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让不少去深圳旅游的人感叹:不愧是大城市,扫个码就能上天。
不仅是通勤,低空经济还带动了各地旅游。
上海早就开通了乡村航空旅游线路,设有黄浦江、迪士尼、浦江郊野公园等6条航线。
江苏无锡推出空中赏樱专线,每趟飞机可以搭载5人,不用堵车直接空中看樱花。
在武汉,500块钱还能打飞的俯瞰长江、紫薇花海。
也许很多人并没注意,但中国的低空经济早就开始闷声干大事。
为了低空经济,北上广深都抢疯了!
普通人视线之外,各大城市低空经济的争夺已经“火药味”十足。
抢时间、抢资源、抢人才。
不仅“低空经济”这四个字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上的钉子户,还密集调研出政策、争先恐后抢项目争投资给补贴……
2024年,29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2024年地方两会上,“低空经济”四个字不断出现。
官方更是明确把低空经济,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那多低算低空呢——简单科普,低空经济指的是在1000米以下,比如无人机和类似大号无人机的飞行汽车。
各大城市抢资源的手段也非常直接,实打实地“发钱”。
比如广州,就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还有人才户籍、人才绿卡、子女入园入学各种福利政策,美食之城要爆改“天空之城”。
深圳起步最早,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出台三大文件,还推出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还定下目标希望到2025年,深圳全市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北上广深打得火热,甚至小县城也出动了!
就连四川小城北川也不甘示弱,开出了"千万级"奖励:
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千万、3000万、5000万、1亿元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类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
不仅奖励,各大城市还愿意真金白银的“请高人”。
比如今年5月,南京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苏州目前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总投资超730亿。
合肥将亿航华东总部纳入囊中;在武汉光谷,每天测试100多架次无人机。有企业说,“每天来调研的机构数量比以往全年还多。”
在当年社区团购疯狂烧钱时,外界点评“别光惦记着几捆白菜,要看看星辰大海”。
如今在政策加持下,低空经济确实也不负众望——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无人机将近60.8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48%。
爆火的低空经济,实现了向天空要GDP。
美国遥遥领先,中国胜算到底有多大 ?
别看中国加足马力往前冲,但实际上跟欧美的差距并不算小。
根据相关数据,美国的空域使用率远高于中国,根据国土面积计算,我国的低空空域利用率只有美国的3.8%。
有人把低空经济贴上“伪风口”的标签,还有人觉得这是企业在造概念。
但实际上,低空经济并不是什么新造出来的词儿,可以理解为新通航,有三大特征:垂直起降、新能源、智能驾驶。
就说新能源和智驾,绝对是出行中的大趋势。
而低空飞行在中国之所以发展如此之猛,除了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商业化场景。
就拿通勤这件事来说,中国就比其他国家更痛点——《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超过90%的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增加。
在上海和重庆,职场新人的平均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在北京更是长达12.1公里。
再比如送外卖,赶上高峰期,催吧觉得外卖小哥太不容易,不催打工人这宝贵的午休时间又一分一秒耗光了。
而截至2023年11月,美团无人机在深圳落地了7个商圈,开设了21条航线,打工人中午能吃上无人机送来的萨莉亚。
在“充当苦力”上,无人机显然更抗造。
过去,一些热门景区,过去都是靠索道和人力运货,不仅效率低成本还高。现在大疆两架无人机,飞上数百米的山上只需几分钟,一天能运4000多斤物资。
到了珠峰,中国大疆的应用场景更有意义 :捡垃圾。
过去珠峰垃圾堆积如山,让大本营成了“世界最高垃圾场”,但人力很难清理,光是1953至2023年间,就有近50人在冰瀑上丧生。
有了无人机以后,大疆在高山间运送氧气瓶、帐篷、食物等物资并清理垃圾,前期测试中,大疆无人机每小时可运送234公斤垃圾,此前,这种活约需14名搬运工花费6小时才能完成。
今年旅游火爆,五一假期,重庆举办了全国首个低空飞行消费周,游客能乘坐直升机低空游览,换个角度鸟瞰8D山城风光。
据统计,活动吸引客流量近51万人次,拉动低空飞行消费225.78万。
截至2024年2月,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企业超5.7万家,其中最近五年新成立的企业数达到近2.1万家,近十年成立的企业占比更接近80%。
造飞机、抓消费、搞基建,是中国发展低空经济的三大核心,这才共同托起了万亿市场。
当然,在真正低空消费普及之前,还有需要从一个个试验区开始,点连成线、线连成面。
当风口来临,比别人快一小步就是底气。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