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银行 中国最神秘的银行 为何不惧美国制裁?(组图)

01神秘的昆仑银行

在中国的金融版图中,昆仑银行也许不像工商银行、建行、农行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国内外金融界却享有盛名。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一家服务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专业银行。

2006年6月6日,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成立;

2009年4月,中石油通过增资控股对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进行重组;

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昆仑银行,并将总部迁到北京,正式开启国际业务筹备工作。

昆仑银行的开户门槛较高。据悉,新客户需要满足较高的日结余量(千万)和年度流水(亿)要求,这使得开户过程对于一般客户来说相对困难。而且,即便成功开户,如果后续使用中无法达到要求,也可能面临被强制关户。

此外,手续费也相对较高。

通过昆仑银行开户进行收款的多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的电子账户,但这类账户的综合手续费相对较高,且目前已不能收款。

在对外贸易结算中,它可谓是“门槛高、收费高、服务差、办事慢”!

说到这那你可能想问,昆仑银行究竟有何值得一提的独特之处?又是如何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被大家推崇的呢?

02

不惧美国制裁

前段时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和媒体又搬出了大名鼎鼎的“金融核武器”吓唬人了,他们建议,将中国排除在SWIFT国际结算系统之外!

据悉,目前全球25000多家金融机构对接了SWIFT系统,其覆盖范围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旦被踢出这个系统,意味着你被国际金融市场孤立,在全球市场将举步维艰。

这被市场视为最严厉的非军事制裁措施,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譬如12年、18年的伊朗,两度被踢出,直接导致进出口业务陷于停滞,GDP暴跌,国内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来源:泽平宏观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中国就有一个不理会美国制裁政策的神奇的银行,完全不把美国的制裁放眼里,那就是——昆仑银行!

如今在外贸圈,只要提到对伊贸易结算,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它。

故事还要从十二年前说起。

2012年7月31日,美国以涉及伊朗业务为由,昆仑银行作为唯一实体,被列入“561清单”,被切断了与SWIFT系统的联系。

此后,又分别在2018年5月和11月停止了美元和欧元的结算业务。

不出意外,昆仑银行的跨境业务受到了重击,但即便如此,它始终坚持为中伊贸易提供结算服务。

目前,除了四大行及政策性银行外,昆仑银行被认为是中伊贸易结算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

03

怎么做到不惧美国制裁?

面对美国的金融制裁,昆仑银行是怎么绕过美国把持的SWIFT呢?

在许多情况下,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最能解决问题的。

它采用了一种古代的应对策略,即“以物易物”(BARTER)的方式解决与伊朗的贸易资金结算问题。

具体操作是:

假设中石油(昆仑银行的大股东)向伊朗采购了100万美元的原油。中石油并不实际支付这笔款项,而是通过昆仑银行向伊朗银行开出一个100万美元的欠条。这样,伊朗银行就有了100万美元的额度。

伊朗的商家若想向中国采购100万美元的商品,他们只需将相应的伊朗货币里亚尔支付给伊朗银行,并申请换取美元。

伊朗银行随后会通知昆仑银行,将这100万美元的欠条结清。

昆仑银行在接到通知后,会通知中国的出口商可以进行美元结汇。

最后,中国的出口商在接到通知后,可以向伊朗发货,并在昆仑银行完成结汇,获得人民币。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美元作为价值的尺度,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美元的流动,只有本国货币的流动,自然有效规避了美国的金融制裁。

除了在中伊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昆仑银行在中俄贸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能够正常处理涉俄业务的收付,无论是卢布还是人民币都可以顺畅结算。

摆脱美元霸权,昆仑银行的确是带了个好头!

04

尾声:去美元化

近十年来,黔驴技穷的美国频繁挥舞SWIFT之剑施压。

但众所周知,金融核弹如同核武器,最主要的作用是威慑对手,而不是真正投入使用。

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就曾警告:不要滥用SWIFT制裁,会坑了美元!

美元霸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也在积极寻求摆脱美元霸权,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以降低汇率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中国从2015年开始建立自己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过去几年发展迅速。

截至2024年6月末,CIPS系统共有参与者1544家,其中直接参与者148家,间接参与者1396家。参与者分布在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可通过47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

现如今,人民币已成为国际支付货币,在去美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神秘的昆仑银行,值得被我们铭记,亦是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一个成功范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