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咖啡、扇耳光与顾客互殴,这几天Manner终于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抢占了所有同行的热度。
一位顾客因为出餐太慢声称要投诉店员,店员拿起桌上的咖啡粉,直接泼了顾客一脸。
随后情绪崩溃,不断怒喊:你投诉啊,投诉啊!
同样是被嫌出餐太慢,另外一家Manner咖啡的男店员,在一声声“让您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我帮您退单吧”演变成精神崩溃。
顾客也是喊出了投诉,最终两个人厮打在一起,店员还扇了对方一巴掌。
Manner很快做出回应,表示已经辞退泼咖啡粉的女店员。
但接二连三的冲突说明,这并不是一场“发疯员工”和“难缠顾客”之间的矛盾:——是谁逼疯了店员,又是什么让店员如此惧怕投诉?
越来越多的Manner咖啡师站出来,证明这家公司的工作强度极度不合理,甚至将自己比喻成牛马。
也越来越多的顾客爆料,经常看到一个店员忙的团团转。
估值最高的本土咖啡新势力,为何突然全员失控了?
72小时狂开100家店,
人工成本竟比瑞幸、星巴克还低
很多人以为,服务员只把咖啡粉泄愤一般洒向了顾客,但远远不止这样。
在完整的视频之下,其实还迅速发生了两件事,一是:
在一顿撕心裂肺的输出之后,精疲力尽的服务员拿起一杯满满的咖啡朝着自己的脑袋浇了下去。
她大吼好几遍:“公平不公平?!” 当被问到你没吃早饭啊,说话这么冲,她情绪突然失控,大喊 “ 我早上是没吃饭啊!是没吃饭啊!”
二是崩溃完之后,店员没有洗脸收拾自己,而是顶着一头咖啡粉继续机械般擦起了台面。
很显然,这两个细节都指向了一件事:比顾客更让店员恐惧的,是制度。
2018年前,Manner咖啡只在上海开设了5家门店;
直到2023年最后一天,Manner已经开设了超过1200家门店。
最疯狂的扩张速度是在2022年3月第一天,Manner宣布了创业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战”:72小时内,将有超过200家新Manner门店同时开业,开进10省10城之中。
这样的扩张速度,就连瑞幸也很少出现,也就要求Manner必须尽可能的控制成本。
所以,Manner开出了很多只有3㎡左右的咖啡店,甚至愿意跟其它品牌共享门店。
而更大头的人力成本的控制上,Manner的两个制度更激进:
1、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只留一人。
据浙商证券计算,Manner单店日销7000-8000元,按客单价20元一杯计算,每日出杯量在350-400杯。
看上去工作量并不夸张,但是问题是,Manner是按照门店业绩分配人手的——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一个店只派一个人,日营业额在6000元及以上的才会派两个人。
算一算,如果以一家Manner门店仅有一位咖啡师,如果要完成日营业额5000目标,这个一个员工一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
Manner为咖啡师规定的上班时间通常是早7晚10。那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必须控制在2.7分钟左右——还是在工作中间丝毫不停歇的情况下。
当然除了制作咖啡,还要完成理货、点单、清洗等全部工作。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强度下,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抗压能力。
2、在第一的前提下,保证精品化。
过去Manner搞定上海人的一个强卖点,就是精品化。
星巴克和瑞幸都使用全自动咖啡机,制作门槛比较低,但Manner不屑与他们为伍,坚持用半自动咖啡机。
不说控制温度和萃取时间这些精细活儿,单就装粉、压粉和手动萃取咖啡液、打发奶泡并且拉花,就比全自动机器多出大量工序。
Manner被资本看好的差异化强卖点,在极致缩减成本之下,让无形中加重了很多工作强度。
而星巴克每班至少4个员工,6分钟出品一杯咖啡,强度和压力就会小很多。
如果赶上早高峰或者联名爆单,别说早饭单子多了午饭也没空吃,连上个厕所都得跑着去。
在任何一个社交平台输入 “Manner工作强度”,都可以看到无数店员们的“血泪史”,也帮这家咖啡店达成了两大战绩:
一是Manner2022年人工成本仅占12.5%,小于瑞幸、星巴克和Tims。
二是据《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Manner的估值已经冲向了200亿。
一套算法,
“精准控制”上千人!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定有比Manner制度更严格的公司,但Manner员工自称“牛马感”极强——在Manner的柜台,如果你发现空无一人,绝对不用担心员工是跑去摸鱼。
上个厕所还立上了倒计时牌子。
下午4点饿到低血糖才去吃午饭,中间也没有其它咖啡师倒班。
是什么让Manner员工觉悟性比别的公司超出一大截,连正常的休息时间都放弃了,一杯接一杯的制作咖啡?
一开始,确实是高薪驱动。Manner在北京略微“阔”气,基础咖啡师的底薪已经达到了8000~9000元,甚至有人爆料,Manner从喜茶挖人时开出了两倍薪水。
做五休二、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还有团建....
但承诺的薪水和福利真的能拿到吗?
如果看一看真实的情况会发现,想拿到这笔钱,确实需要“员工”变成“牛马”。在招聘简介上,Manner只提到了奖励却很少提及算法之下的惩罚制度:
比如,如果任何时候迟到打卡一次,全勤1200元全部扣掉。
上岗前要在上海总部接受3-6个月的培训与考核,上岗后也处于严密管理下,门店中的24小时无死角监控系统。
一旦智能手段判断员工的操作不符合标准就会开出罚单,一个月被开罚单达到6张就辞退。
Manner员工违纪通知单
同时,员工需要随时听从公司派遣去往任意门店工作,排班时长也是公司掌握绝对主导权。36氪爆料,一些Manner 员工被要求在离开后一年内不能在咖啡行业任职。
更节省成本的是,开出了上千家店的Manner去年只给1225人缴纳了五险一金。
如此一对比,几周前被骂上热搜的刘强东到显得厚道许多,至少京东连快递小哥都交齐社保。
Manner的赚钱能力,没有锦囊妙计,更多是压缩成本之下的“大力出奇迹”。
赶时间的店员,不止困在算法里
如今的Manner,几乎跟早期的它自己“判若两人”。
早期这家开在上海角落里的咖啡店,甚至一度表现的十分佛系——没有网红风的装修,没有大店、路过的白领们上下班顺手带一杯,最低只要10元。
当时的Manner几乎是星巴克的中国反叛者,条条都跟星巴克对着干:
坚持半自动、成立7年一直坚持不做外卖、自带杯子还能减价5元......
然而资本入场后,画风开始变得“激进”起来。
2018年末,当时尽管只开出了3家店的Manner,就被资本“疯抢”,原因有二:一是小门店可复制性极高;二是品牌单店盈利能力强。2020年,Manner做到了上海门店全部盈利。
于是鸟枪换大炮,Manner在上海和全国加速扩张,还出现了高端大店。
比如,上海徐汇滨江店Manner是一座独栋的三层带露台的咖啡店,可以看到江景。
苏州河店有360度的全景玻璃窗,也是上海顶级景观的网红店。
而就在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瑞幸、库迪甚至蜜雪冰城开始卷起了9.9低价模式,这对于Manner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市场就这么大,竞争还如此白热化,咖啡本就没有太多门槛——所以现在的Manner想要保证过去两点优势,继续被资本继续充钱直至上市,那么极致压缩人工成本是它唯一能掌控的选项。
最终,员工和顾客承担下一切:前者是高强度工作,后者是体验大打折扣。
如今新奇感、性价比、交付效率,变成了咖啡店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当品牌开始联名,很可能店里就会“爆单”,源源不断从标签机吐出来的订单仿佛催命的流水线。
这时候,哪怕已经手忙脚乱,店员也不敢关机拒收新单。
结 语:
据《上海概览2023》显示,去年上海已有超8000家咖啡馆,位列全球第一,远超纽约、伦敦、东京..
上海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咖啡馆1.3家,Manner一定程度上成了上海本土咖啡冲向全国的代名词。
现在,愤怒的打工人在Manner的外卖单上留言声援店员。
但谁都知道,失控的店员确实有错,此时最应该进行反省的是咖啡店,不能因为事情发生在顾客和员工之间就用开除声明转移矛盾。
Manner曾宣布,2024年的目标是再开1000家。狂奔之下却让店员与顾客、骑手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最终只剩底层之间互相伤害。
算法可以创造无限高的效率,但算法同样也没有价值观。当员工崩溃的一瞬间:
高估值带来的体面,也被彻底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