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磋商再生分歧 北京回应暗藏玄机


习近平(右)和特朗普再次会晤时间仍存不确定性(图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3月20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就中美经贸磋商一事回应媒体提问。

3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美国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将于3月25日赴北京谈判。

现场在回应记者有关“是否了解中美下周将要进行贸易磋商的有关信息”时,耿爽表示,建议记者向(中国)商务部了解求证有关信息。

同时,他还强调,中美双方经贸团队的磋商取得了实质进展,“我们相信双方的团队能够落实好两国元首的指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份互利共赢的协议。”

《华尔街日报》报道还指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在4月来华盛顿继续谈判。

《纽约时报》也报道称,美国和中国正在推动两国元首4月底举行峰会以完成贸易协议。

报道指出,双方在如何降低关税和执行协议方面存在的突出分歧延长了谈判时间。

美国政府甚至还讨论中国是认真考虑做出让步,还是只对特朗普(Donald Trump)示以口惠。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称,一些美国谈判代表担心中国可能抵触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一些要求。

不过,努钦表示,政府“对谈判进展感到满意”,“有很多文件”在反复商讨之中,但他承认,3月不可能举行签字仪式。

特朗普在与巴西总统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中美谈判进展时也表示,“和中国的谈判非常顺利”。


相关报道:怕中国变卦?中美下周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重申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良好之际,彭博新闻引述消息人士报道,有美国官员忧虑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反口。

报道指,中方贸易谈判代表鑑于就算已经同意改革知识产权政策,但仍得不到特朗普政府保证撤销对中国货的关税,于是改变立场。

消息人士又指,中国在最初承诺的药厂"数据保护制度"上"褪軚",又拒绝透露"专利连结制度(Patent Linkages)"详情,而数据服务事宜亦拒绝让步。北京又试图加入确保协议规则遵守中国法律的字眼。

报道指,美国贸易代表署近日就中方保障知识产权承诺的措辞,向中方表示关注,要求中方处理。

有美国官员视中国的举动为出尔反尔,但亦有人认为那些只是谈判过程的一部份。

接近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的人士,否认中国官员背弃承诺,而一名中国官员表示谈判仍然进行中,讨价还价份属平常。

彭博报道又指,埃航波音737 MAX 8客机本月坠毁后,中方考虑将737 MAX客机剔出增购货品清单。

另外,中美下周会展开新一轮高级别贸易谈判。美国政府官员表示,莱特希泽和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下周会到北京《华尔街日报》(WSJ)报道,中方首席谈判代表、副总理刘鹤下月第一周会去华盛顿。双方希望最迟下月达成贸易协议。


中国改变谈判姿态 莱特希泽遭白宫内部施压

根据美国媒体3月19日的报道,中国“两会”结束后,中美贸易谈判团队双方就敲定了再次举行谈判的计划。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努钦将于3月26日访问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谈判。如果谈判顺利,刘鹤随后将回访,为双方在4月或5月达成最终协议铺路。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也加大了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的施压。根据《新闻周刊》网站3月19日引述消息人士爆料,特朗普3月初在白宫曾在此询问莱特希泽贸易谈判事宜。莱特希泽再次说服特朗普,当前的协议文本还不够好,需要继续施压北京。3月19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和中国的贸易谈判进展得很顺利。

也就是说,特朗普暂时、继续信任和倚重莱特希泽和中国谈判。但特朗普也意识到自己国内政治需要,耐心也在逐渐耗尽。负责移民事务的鹰派幕僚米勒(Stephen Miller)和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同意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的意见,尽快和中国就当前取得的进展达成协议。米勒尤其认为如此。

在米勒看来,中国购买农产品和天然气,已经可以确保稳固红色农业州的选民基础;而降低对中国汽车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关税,将有利于增加特朗普在威斯康辛州、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竞争优势。自关税贸易战以来,特朗普在这三个州的支持率有所下滑,而这三个州则是特朗普2016年击败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决胜州。

所以说,白宫内部已经出现了“见好就收”的声音。所谓的好处,就是指中国当前对美国做出的承诺,比如,加大购买美国农产品、液化天然气以及降低美国汽车进口关税等。所谓的收敛,则指中国其实也在调整自己的谈判立场,这免不了让美国也担心好不容易得到的中国承诺再次出现变化。

比如,根据《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国同意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做出改变,包括中国立法机构全国人大通过的《外商投资法》等,但美国则没有“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立场。中国最初在医药数据保护方面所做的承诺也有变化。美国认为中方拒绝提供细节并拒绝在数据服务方面让步太多。但中国坚持认为,与此相关的协议内容也必须要符合中国的法律。

另外,中国立场变化也和美国无法承诺尽快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有关。

美国对华关税的去留问题,一直是中方施压的重点。中国要求协议达成之际,美国尽快取消所加征的关税。而美国则坚持分阶段取消10%税率水平的关税,保持25%水平的关税以威慑北京。莱特希泽2月底出席国会听证会时,也支持按阶段取消关税。这也是中国立场改变的原因。

但这些改变其实都是谈判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也是双方互相磨合和讨价还价的过程。目前,双方希望能够在将来的贸易协议中纳入几个棘手问题,比如协议的执行机制问题、美国对华关税撤销的力度和时间、中国购买美国产品的规模大小以及彼此在产业补贴和产权保护层面的结构性难题。除此以外,双方将继续就文本内容深入协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美双方沟通的协议文本,需要翻译成英文,这也要花费一些时间,包括一些微妙措辞的表述,都非常重要。相关调整,刘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征得中国领导层的同意。

分析认为,越接近连任竞选的启动,特朗普和中国达成协议的欲望就越强烈。因为他需要一份和中国的贸易协议,稳住农业和工业选区的选民。与此同时,特朗普也要平衡好国会鹰派的施压,避免留下向中国退步的印象。

但目前而言,阻碍特朗普同中国达成协议的势力依然在白宫内部,而非国会,也就是以莱特希泽为代表的鹰派。特朗普对莱特希泽的信任度也会经受时间的考验,毕竟特朗普不会像莱特希泽那样深远地看待贸易问题。特朗普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短期政治效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