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开始惦记农民工口袋里的三瓜两枣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称,不要一谈房地产,大家都觉得没底,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有支撑的。中国有1.8亿的农民工还没进城买房。进城的农民工,买房比例不到1/3。言外之意就是,城里卖不出去的房子,还是得找农民工来接盘。
什么叫“房地产的底”?这个“底”,就是要靠进城农民工来支撑。可温铁军却提出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别忽悠农民工进城买房了。本来,农民花30万,在乡村盖个小楼,再买一辆八九万的代步车,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了。可现在的情况却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都往城里集中,逼着农民工去城里买房。
我们反过来看,为什么不能投资乡村呢?把投资城里的钱,分一部分出来,投资给农村?一个最朴实的办法就是,提高农民养老金。农民不需要太多的养老金,每个月发500块,就可以了。平时自己种点蔬菜、瓜果,不也挺好的吗?此外,完善一下乡村医疗制度,加强医疗补贴。至于教育,农民的孩子一直都是靠勤奋、天赋和自觉。只要能提高乡村的生活幸福感,何必赶着农民工进城呢?
农民工需要的不是城市里的房子,而是相对轻松、自由的生活,体面的养老,就够了。一套房子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农民工去哪里赚来这么多钱?贷款买房,农民工还有幸福可言呢?从现实出发,农民工的工作是最不稳定的,还贷能力也相对较弱。让一群原本可以在乡村自在生活的农民工,去背30年的房贷,这岂不是杀人还诛心?
在中国,盯上农民工的专家、学者不少。但他们不是真心为了农民过得好,而是为了忽悠农民进城买房,接盘,把城里卖不出去的房子,转手卖给农民工。农民工主要是靠卖力气赚钱,也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建设者。我们讲深圳速度,很少有人去讲“农民工速度”。深圳的高楼大厦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什么深圳能三天建一栋楼?不就是靠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民工吗?
可如今,不仅建筑工地少了,工程队也不要大龄农民工了。农民工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无法保障,怎么去保障房贷的月供呢?
当年,城市青年失业率太高,知青下乡蹭饭吃。后来,改革开放了,要推动城市化,发展制造业,又把廉价过剩的农民工吸引到城里。08年次贷危机,出口受阻,制造业过剩,推出“家电下乡”。现在,房地产过剩了,大量闲置房产卖不出去,又盯上农民工了。他们想要破坏农民原本宁静的生活,非要给他们加上“房贷”的枷锁。
在队长看来,这很不合适,十分不合适。农民工可以进城,但不能以这种方式进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卖不出去的房子,应该降价。你只要价格降到位了,不需要农民工出手,大把年轻人去买房。是城里的年轻人不想买房吗?是农民工不愿意进城呢?都不是,而是房价太贵了,房贷太高了,收入太低,还不稳定,买房的压力太大了。
城里人都买不起的房子,农民工怎么买得起?房子的关键是,价格太高了,年轻人买不起。这种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才是导致房地产低迷的根源所在。为什么房子不降价?因为它背后是整个银行体系,金融风险太大。风险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专家鼓励农民工进城,说的是“给房地产托底”,实际上是“给房地产顶雷”。他们的坏就坏在,明明知道农民工没有余钱进城买房,依然鼓励农民工贷款进城。
可他们没想过的是,1.8亿农民进城,以后土地里的粮食谁来种?18亿亩耕地的红线谁来守护?荒废后的农村,谁来建设?我们不能既要农民种地,又要农民进城买房。农民也是普通人,不是机器人,更不是专业接盘侠。他们也想要自由、幸福的生活。
真心为农民好,得先把农民当个普普通通的人来看待。我们发展房地产,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而不是为了让更多人成为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