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远举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宗庆后去世后,哀荣倍至,也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人人纷纷自发悼念。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老百姓在自发地表达对企业家的认可。
但对网上追求流量的人来说,哀思是不够的,要愤怒、要仇恨才有力量、才能聚集流量。于是,对宗老的悼念被转换成了恨他曾经的竞争对手钟睒睒,在舆论场掀起巨大的风波。
最初是说,1991年,钟睒睒曾做过娃哈哈的代理商,但违反公司规定串货。又说钟睒睒送的花圈,挽联上所写的9个字,非常简单敷衍。
农夫与蛇的故事,随后升级、转变为意识形态话题,指控农夫山泉钟睒睒个人持股比例高达83.98%,剩余的五个股东全是国外公司,而钟晱晱儿子钟墅子又是美国国籍。而娃哈哈股权,最大股东是国资,职工持股24.6%,宗庆后只占29.4%。
随后,攻击变为了纯粹的构陷,指控“茶π”的名称和包装图案,与靖国神社的某些元素相近,而“东方树叶”包装印有类似日本五重塔,农夫山泉是在媚日。
这些指控都似是而非。串货本是一个模糊概念,限定经销商地域,反而涉嫌垄断。至于股权,中国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多由历史渊源形成,娃哈哈就脱胎于集体企业,股权自然不同于农夫山泉。这不可简单相比,更不能用来评判道德。至于儿子的国籍,也是个人选择。
在恶意的舆论中,娃哈哈线上线下,销量井喷,狂涨五倍,部分平台娃哈哈AD钙奶售罄、纯净水发货要等1个月。另一边,农夫山泉的女主播被涌入直播间的人骂哭,农夫山泉股价大跌,市值迅速缩水。截至3月5日收盘,农夫山泉股价连续三天下跌。
面对汹汹舆论,3月3日农夫山泉官方微博发布了题为《钟睒睒:我与宗老二三事》的文章。 农夫山泉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钟睒睒称,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对其个人及农夫山泉的诋毁;作为被意外卷入事件旋涡的当事人,他有必要借与宗老生前几件值得追忆的往事,做一个澄清。
钟睒睒做过泥水匠、木匠,高考恢复后,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又在《浙江日报》做过记者。他既有底层摸爬滚打的经历,对舆情也有敏锐认识,还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文章写得很及时,也很好,但用处不大。
企业的公共关系,无法做看得见的KPI。企业、企业家形象的维持,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用功”。只有最终无用的公共关系工作,才是最好的,待到群情激奋,说什么都已经没有用了。
讲事实虽然没有用,但情绪却可釜底抽薪。对钟睒睒的恨,终究是建立在对娃哈哈的爱之上的。如果这时有娃哈哈的资深人士,或者,作为接班人的宗馥莉,表达对钟睒睒的支持。这种暴戾的情绪就成了无本之木。
当年是否有恩怨,是不是农夫与蛇并不重要,甚至当下的竞争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一个唇亡齿寒的故事的开端。
群情激愤的舆情,真的关心二十年前的商战,然后怒不可遏吗?
他们真的觉得子女国籍,会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他们真觉得农夫山泉的包装,是在宣扬日本军国主义吗?
其实并不是,他们只是被愤怒吸引,被群情激奋的力量感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网上有人用愤怒引诱他们,聚集流量获得收益。
抬高道德标准只是表面,实质仍然是反资本、反民营企业家。煽动愤怒以聚集流量的人,利用的是普罗大众的传统观念,对资本的愤怒。
拿着放大镜去挑刺,没有任何企业家是完美的,包括娃哈哈。 多年之前,宗庆后也身陷偷税案;和达能合作,也是与其他民族品牌竞争;宗馥莉也陷入过美国国籍的风波。如果这些都过去了,但娃哈哈终究是有私人股份的。
在反资本、反民营企业家这个实质性目标的驱动下,如今围攻、构陷那个农夫山泉的民粹,其道德标准,批判标准会不断抬高。最终,会抬出“剥削”二字。要知道,现在讨伐农夫山泉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娃哈哈国资占比更高。国企占比更高是道德标杆,那么,私企岂不是就成了不道德?今天讨伐农夫山泉的人,将来一定会讨伐娃哈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一个明明白白的未来。
社交媒体的性质就是如此,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的网民声量被放大。借助社交媒体,民粹兴起。它是非理性的,违背当下政策的,但却是网络痼疾。
现在,从上到下,从政策到理性舆论,都在反对民粹,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拓展空间。 我写的《走向共同富裕不是消灭资本》《“私营经济应离场”实为不懂国情之怪论》也曾获得北京新闻奖项。
在这种氛围下,民营企业家不应该反而成了旁观者,甚至涉身纷争,也不说一句话。 任何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不应该对这种民粹袖手旁观,更不应该从这种民粹中获益,赚这个“挂路灯”的钱。这应该是民营企业家的基本共识。
现在很多理性的舆论也逐渐开始发声。士农工商,各行其道,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责任,媒体人应为社会公义呼吁,这是职责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可以袖手旁观。在如今的社会,企业家寻求一个良好的商业社会形态,这既是企业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道义。
这并不是道德绑架。几个人一起绑着登雪山,一人掉了下去,悬在半空,叫他们一起把悬在空中的人拉起来。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为了全部滑下悬崖。这就像当年只在商言商的联想,如今深陷民粹舆论。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如果连这种基本共识、共同预期都没有,那他们的未来也是注定的。宗老顺应时代又超越时代,这是他成功之所在。耳濡目染,深谙中国社会的宗馥莉,应该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不是茶杯里的风波,而是蝴蝶扇动的翅膀。
胡锡进再评农夫山泉:多看民营企业家为中国经济的贡献,少揪批私事
一个事实越来越清楚了,农夫山泉这次突然遭围攻,不是网上大V搞起来的,就是网民们自发扩散开来的。宗庆后身后获得全网全社会的尊敬,这种尊敬闪出一个豁口,一些网民需要找一个形象有“瑕疵”的同级别老板,对他痛扁,发泄情绪,于是钟睒睒和农夫山泉被选中了。
钟家形象有个网上不喜欢的“瑕疵”,那就是钟睒睒的儿子钟墅子入了美国籍。中国社会上,富人和中产阶层家庭成员有人加入美国籍或者西方国家国籍的情况太多了,而且绝大多数对外移民都是合法的,钟墅子加入美国籍应该也是他个人的合法选择。但是最近几年,对外移民,尤其是向美国移民,很容易成为网上批判的靶子。对一般人来说,网上的火烧不过来,但是农夫山泉是大众消费品牌,创始人儿子的美国籍就成了潜在爆发点,它可能长期沉睡,也可能突然炸出连环愤怒。
如今的舆论场去中心化的确十分明显,每个人都有个话筒,音量再小,集合起来就是巨大的电闪雷鸣。无论什么精英,多有力量的机构,一旦惹上众怒,就是很难扭转的舆情。宗庆后去世是引爆针对农夫山泉愤怒的导火索,“网暴”几乎从天而降,批评或劝解“网暴”的声音虽然也出来了一些,但是很难形成舆情的突破。不能不说,这个情况有着互联网时代的特殊逻辑,它虽然非理性,但却是现实的。
农夫山泉风波似乎展现了这样的“网情”:顶级企业家,尤其是做大众消费品牌的企业家,互联网舆论对他们有很高的“修身齐家”要求。这方面在互联网看来“不达标”的企业家,愿意不愿意,都不知不觉坐到了舆论的火山口上。
我必须说,这样的风险在最近几年变得强烈了,这是个新情况,中美关系严重紧张,增加了舆论在对外方向的敏感和冲动。如果我们的网民能够对民营企业家们更包容些,多看他们对中国经济做了什么贡献,少揪批他们的私事,尤其是那些合法的私事,那样一定是会给我们的营商环境加分的。但是,这场对农夫山泉的“网暴”连个领头的KOL都找不出来,它就是网民们自发联手干的,这种情况的纾解也是最难的。在这里,情感和情绪是第一位的,几乎就是一切。大家就是愿意消费网上传来传去的激烈帖子,通过让他们不喜欢的人和机构出丑来撒气。很难指责那些普通网民,也很难要求他们对互联网舆论负什么责任,互联网技术赋予了他们率意表达的权利。
然而改变还是应当发生,至于如何改变,这是篇大文章。我们已经看到有关部门为消除网上戾气所做的不懈努力,但这绝非管理机关能够包揽的事情。要让更多理性在互联网上发育成长,需要包括一大批网上大V在内的各种力量共同努力,反对激进,反对上纲上线。它们需要是潜移默化的,也需要在有些时候是旗帜鲜明的。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也会充满争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理性在互联网上往前推进一步,将会变成中国营商环境的重要进展,最终受益的将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