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特朗普总统与中国的贸易战之痛或许很快将结束,但美国企业和农民却在纳闷,这样麻烦是否值得。
与中方的谈判仍在继续,特朗普还可以获得更多让步,以平衡他长期以来批评为不公平的贸易关系。但即将形成的协议的细节却描绘出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北京方面含糊其辞地承诺,将改变它在经济方面的一些做法,但这些承诺很容易拖延,而且难以执行。
之前的美国政府都是通过劝诱让中国改变它的行为,特朗普却使用了一件钝器:加征惩罚性关税来赢取让步。这固然给了美国相当多的筹码,但也使农民、车厂、各种制造商及其他在中国有业务的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企业遭遇了成本上涨,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减少以及报复措施,包括对美国产品施加的关税。一些农民永久失去了客户和中国的合同,而跨国公司的利润以及股价均遭受重创。
现在,随着两国即将达成最终协议,美国准备取消加征的大部分关税,问题在于特朗普的交易成本是否超过了收益。
“我们能回到关税前的日子吗?是的,我们能,”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常驻学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我们移除了障碍吗?答案是否定的。”
过去几周里,双方的谈判人员几乎一直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进行接触,敲定协议条款。中方已同意降低为反击特朗普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而施加的报复性关税,并对汽车、牛肉、化工及其他产品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北京方面承诺,中国企业将在数年内采购数千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大豆及其他产品,以安抚特朗普对双边贸易赤字的关注。中国还将修订一些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保护外国知识产权,禁止将外国技术强迫转让给中方企业伙伴的做法,并把平等对待外国企业写入法律。
作为回报,中国希望特朗普放弃过去一年征收的所有关税,这些关税已开始损害中国经济。虽然任何最终决定将取决于总统本人,但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表示,美国愿意取消至少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如果不是全部的话。
关税的缓和能帮到一直在10%到25%的税赋重担下挣扎的大小企业,但贸易战已经造成了损失。近期几项研究显示,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损害虽然不大,却日益严重,包括其他国家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的报复性关税。
与特朗普声称的关税由中国承担的说法相反,几项研究表明,这些关税正以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特朗普的关税“几乎完全转嫁到了美国国内物价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的玛丽·阿米蒂(Mary Amiti)、普林斯顿大学的史蒂芬·J·雷丁(Stephen J. Redding)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韦恩斯坦(David Weinstein)等三位经济学家在上周一起发表的一篇论文里写道,“到目前为止,整个关税的影响都落到了国内消费者和进口商身上,却对外国出口商截至目前所得到的价格没有产生影响。”
三位经济学家总结称,关税已使美国的收入减少了近70亿美元,而且由于价格上涨,经济的总体成本更大了。他们估计,截止去年年底,关税给消费者和进口商每月造成的损失接近45亿美元。
对于规模达20.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这样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研究人员预计,如果关税持续,随着企业纷纷将供应链改道以避免美国及国外的关税,损失还将扩大。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的研究人员上周估计称,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使美国消费者物价上涨了0.1%。纽约联邦储备银行(New York Fed)的研究人员估计,中国的关税——以及对钢材、铝材、洗衣机和太阳能板征收的关税——使去年的消费者物价升高了约0.3%。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研究员内德·希尔(Ned Hill)和弗兰·斯图尔特(Fran Stewart)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关税对经济的拖累至少部分抵消了特朗普标志性减税政策的刺激效果。不断上升的贸易不确定性抑制了企业投资增长:研究人员调查了俄亥俄州近500家制造商,其中三分之二表示受到关税伤害。
今年1月,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2018年,关税令美国商业投资降低了1.2%,即325亿美元。
商业团体和中国问题分析人士说,如果政府达成一项能从实质上改变中国产业政策,并让美国企业公平互惠地进入中国市场的协议,那么这个代价可能是值得的。
“我们反对使用关税,就这样,”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执行副会长、国际事务负责人迈伦·布里连特(Myron Brilliant)说。“但与此同时,我们支持本届政府努力达成一项不仅对今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双边关系产生持久影响的协议,让美中关系走上更好的轨道。”
“如果不能达成协议,我认为所有人都是输家,”他补充说。
但目前仍在讨论、可能于3月底之前完成的协议,似乎没有达到特朗普政府最初设定的高预期,也不会有批评者所说的对抗中国多年来不公平经济行为的重大改变。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要让经济更加市场化,此后多次重申这一承诺,包括在2013年。
然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罗迪(Nicholas Lardy)表示,与10年前相比,如今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执政的共产党可以随意影响民营企业,而外国企业则面临着各种偏袒中国企业的歧视。
现在,中国提出修改法律,包括对外商投资法进行重大修改。罗迪说,这是必要的第一步,但如果党从根本上凌驾于法律之上,修改法律可能不会有多大作用。
“谈论法治和保护产权是一回事,但实际上,党已经长期深植于整个制度之中,法治居于次要地位,因此贯彻法治和保护产权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罗迪说。
中国问题专家表示,该协议的某些条款看上去与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和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时期的经济对话类似,比如政府计划通过政府各层级的一系列会议来阐述争端。
“直到看到协议我们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但它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中国问题学者甘思德(Scott Kenedy)说。
对于这个不断演变中的协议持批评态度的人还表示,中国用来系统性封杀外国企业的某些条款缺乏明确性,这对该协议也是不利的。例如,中国承诺在制定技术设备新标准时不会歧视外国企业。它还承诺,不会选择性地对外国企业使用反垄断法,也不会补贴某些高科技行业。但正在讨论中的这份协议没有就可能被削减或终止的补贴提供具体清单,因此中国可能只需避开协议中的文字,重新包装这些补贴。
甘思德说,让中国承诺在这些问题上做出改变,对任何政府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由于特朗普急于达成协议,以及他希望采取单边行动,而不是与其他国家合作,这一努力变得更加艰难。
“无论如何都很难,”甘思德说。“我们尝试过多边主义和耐心的整合,但进展也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