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校正回归?中国「美化」青年失业率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2023年12月「16到24岁」青年失业率,较同年6月发布的21.3%「大跌」近3成;官方说明统计采「新」方法,分母直接剔除多达6200万名在校生,宣称如此才能精准监测真正进入社会、需要工作的青年失业情况。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直言,这个「经过修改」的数字,不足以让民众对就业状况产生信心,也无助于消除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疑虑。

2023年6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16到24岁」青年失业率为21.3%,随后的7至11月份即以「劳动力调查统计需要进一步健全优化」为由,选择「盖牌」不公布。经过半年的「优化」后,2023年12月青年失业率一口气降到14.9%。中国国家统计局坦言,统计剔除了「在校学生」,仅以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需要工作的青年为统计对象。强调在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兼职工作,「如果把在校学生包含在内,会把在校寻找兼职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不能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就业、失业情况」。

《华尔街日报》今天(22日)以「中国重新发布青年失业率,但新统计方法未打消一些经济学家的疑虑」为题报导此事,报导指出,将在校生「完全排除」在失业统计数据外的做法并不常见,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订定的统计标准,如果学生在过去一个月内有在找工作,那就应列入失业统计数据计算;而中国改变标准之后,并没有完整揭露新旧计算方式对比,不能单纯就数字上看出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到底是变好还变坏。经济学者认为,这种隐藏经济数据的「宏观调控」、「校正回归」的做法,将使外界疑虑愈来愈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