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女首富的这句话 说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组图)

最近,中国前女首富陈丽华,因为一段采访冲上热搜,获得众多网友的点赞。

她在采访中表示,自己身为老板,从不拖欠员工一分钱,让员工上班有上班费、加班有加班费,并且每天给员工提供4顿饭:

早晨早餐、10点加餐、12点午餐、5点半晚餐,有时候下午3点还有水果。

她直言不讳:“员工给你干活儿是帮你的忙,相当于你多了只手,你欠员工的钱合适吗?要让员工吃得好喝得好,员工要是瘦了我就找食堂,你把员工弄瘦了,怎么回事?”

陈丽华的这段话,引发无数打工人的共鸣,有人感叹:“就凭这种胸怀和格局,难怪她能当女首富。”

作为中国最有钱的女性之一,陈丽华曾在2016年登上中国女首富的宝座,近年来财富虽有波动,但始终稳居榜单前十,是名副其实的商界女强人。

与很多老板张口闭口“自己养活了全公司多少人”不同,陈丽华认为员工是来帮自己的。

在她看来,只有将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给员工足够的关怀,才能让企业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她很清楚,员工在乎的并不是这每天多出的一顿饭,而是这顿饭背后、企业带给员工的温暖和尊重。

提到陈丽华,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她与“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婚姻,反而忽视了她在商界取得的成就。

其实,放眼整个商界,这位女性企业家都是一个狠角色,有着超越常人的眼界和魄力。


● 陈丽华

1941年,陈丽华出生于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从小在颐和园里长大。

由于家道中落,童年的陈丽华生活贫苦,因为交不起学费,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她,读到高中被迫辍学。

为了养活自己,她开始在社会上打拼,当过裁缝,后来又在一家家具厂做修理工。

在周围人眼里,陈丽华最大的特点就是豪爽、讲义气。

每年中秋,她都会做很多月饼,分发给街坊四邻;邻居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也从不推辞,总是随叫随到。

她不喜欢占别人便宜,但如果别人不占她便宜,她就会不高兴:“这么好的东西给你不要,就是看不起我!”

豪爽仗义的性格,让陈丽华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掌握了很多信息。

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后,陈丽华筹钱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厂,靠着热诚待人、辛苦经营,渐渐攒下了一些钱。

当时,在北京的龙顺成中式家具厂里,堆放着大量“文革”时期收缴的古旧家具,有紫檀木、金丝楠木、黄花梨木等,这些家具都是“无主”之物,堆在仓库无人问津。

陈丽华从中看到了商机。

幼年时的颐和园生活经历,让她非常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她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其中一部分,修缮后转手高价卖出,为家具厂赚回了很多钱。

之后,陈丽华以这笔钱做启动资金,从北京前往中国香港,投身到香港房地产的热潮中。

她成立富华国际集团,主营地产交易。


● 富华国际集团(图片来源:富华国际集团官网)

接下来的几年,正是香港房地产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陈丽华趁此机会快速崛起,资产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谁都没想到,这位来自内地、原本籍籍无名的女人,竟在香港地产界发挥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她一口气在香港比华利买下了12幢别墅,升值后高价卖出,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80年代末,陈丽华已积累了上亿元的财富,名声显赫,成为香港地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上世纪90年代初,陈丽华带着多年来打拼下的大量真金白银,衣锦还乡,回到了北京。

她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在最繁华的北京长安街上,紧邻天安门广场拿下了一块地皮,建起一座大楼,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大厦。


● 长安大厦

她将长安大厦的整个6层打造成了长安俱乐部,首开国内富豪俱乐部之先河,凭借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奢华的内部装饰,吸引着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加入。

直到现在,长安俱乐部仍是京城四大顶级会所之一。

像李嘉诚、霍英东、郭炳湘等华人富豪,都是该俱乐部的成员。


● 俱乐部大堂内的镀金屏风宝座

此后,陈丽华不断加大在北京的投资,先后开发了丽苑公寓、利山大厦、金宝街等项目,涵盖豪华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高端公寓等,一跃成为北京一流的高端地产开发商。

与其他开发商不同的是,面对项目中最让人头疼的拆迁问题,陈丽华总是尽可能地在经济上满足拆迁户们的需求。

她说:“钱可以吃亏,但绝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把破旧危房变成高楼大厦,这是陈丽华出走半生归来,对家乡最实在的回馈。

1999年,陈丽华投入2亿元巨资,在北京五环边上,建起了一座中国紫檀博物馆。


● 中国紫檀博物馆

这是国内首个“国字号”私人博物馆,里面珍藏着上千件紫檀制的珍贵家具、以及古建筑微缩景观等,大部分都是陈丽华带着手底下的能工巧匠们打造出来的。

正所谓“一寸紫檀一寸金”,这些藏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重达十几吨的紫檀制故宫角楼,高3米,按1:5的比例完美复刻了真实的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精巧绝伦;


● 紫檀制故宫角楼

16座紫檀及阴沉木制北京古城楼,按1:10的比例,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永定门等全部复刻出来,人可以从城门洞自由出入,也能在城墙上奔跑跳跃。


● 紫檀及阴沉木制北京古城楼(永定门)

此外,像紫禁城御花园的万春亭、千秋亭,山西的飞云楼,五台山的龙泉寺牌坊等,都被陈丽华和匠人们用紫檀造了出来,里面甚至还有一幅由12座屏风组成、长32.4米、高1.77米的紫檀木雕《清明上河图》。


● 紫檀木雕《清明上河图》

藏品普遍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将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了寻找、收购上等的紫檀木料,陈丽华不止一次顶着40多度的高温,深入到原始热带雨林中。

这位身价亿万的富豪,穿梭在泰国、缅甸、老挝等地,常常坐着摩托车、电瓶车,甚至骑着驴,跋涉在蛇蟒成群、荒草丛生的地方,还曾被毒蜂攻击,险些丧命。

她为紫檀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从选材到设计再到制作,每一件都穷尽心思。

紫檀博物馆渐渐在国际享有盛誉,大批参观者慕名而来,其中不乏海内外商界巨贾和各国政要,包括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丹麦亨里克亲王等,为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陈丽华陪同冈比亚共和国总统阿达马·巴罗参观紫檀博物馆,身后为紫檀制天坛祈年殿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参观后,对陈丽华连声惊叹,他为陈丽华题词道:“传奇女性,伟大壮举!”

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则授予陈丽华“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纳市长还专门向陈丽华授予“金钥匙”,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 陈丽华与基辛格

有富商提出高价购买陈丽华的紫檀藏品,却无一例外地被她回绝了。在她看来,这些紫檀不应只属于某个人,而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赏,欣赏紫檀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的匠人技艺。

这是一种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很多人对陈丽华的做法难以理解,陈丽华却说:

“我虽然是商人,但我所有的资金,应该放在这上面留给国家,人这一辈子不做点事,等于白来。”

陈丽华为紫檀事业一掷千金,但她自身的生活却过得非常节俭。

她坦言一天的生活费只有10元,最喜欢吃的是雪里红拌米饭,经常一碟雪里红小菜、一碗米饭就是一餐,不沾烟酒,不喝咖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女人,捐起款来却非常大方。

2008年汶川地震,她第一时间捐出200万元现金和近千万元的棉被毛毯,为灾区解燃眉之急。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她捐资1000万元,支援湖北地区的多家医院抗击疫情。

2021年河南洪灾,她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灾区应急救援工作及灾后重建。

而就在上个月(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地震,陈丽华捐出10000件防寒棉衣,帮助灾区人民温暖过冬。

这无疑是对灾区最直接的帮助,她永远知道灾区最需要的是什么。

如今的陈丽华已是82岁高龄,她早已退居二线,将产业交给子女打理,自己则和丈夫迟重瑞一起,扎进紫檀博物馆,研究紫檀雕刻和国画艺术。

他们的婚姻曾不被外界看好,陈丽华比迟重瑞大11岁,而世俗对“老妻少夫”的接纳程度远远低于“老夫少妻”。

但一晃30多年,两人以实际行动回击了外界的质疑,他们相敬如宾,幸福安稳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 陈丽华和迟重瑞

陈丽华对员工非常照顾,有时候也会亲自下厨给员工炒菜,完全没有亿万富豪的架子。

她从底层摸爬滚打而来,所以非常清楚底层的不易。

她对员工说的,从来不是“一人一套房子”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到时候分你多少钱”的天降大饼。

她只是将这些落实到一餐一饭,以及加班费上。

或许不够“阔绰”,但足够真诚,也足够实在。

年少贫穷被迫辍学,中年奔波沉浮商海,晚年投身热爱、享受生活,陈丽华的“逆天改命”,不仅源于她的商业头脑和能力,也源于她的格局和胸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