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房租和肉蛋都降了,为什么麦当劳还在涨价?,无相商业趋势,7分钟
麦当劳宣布,12月27日,主要产品将要全线提价了,90%的主要汉堡小食类产品提价0.5元,麦卡套餐同步涨价1元。
这已经是麦当劳的年内的第二次涨价了。
年初的时候,麦当劳“随心配1+1”的价格,就从原来的12.9元涨到了13.9元。
快餐领域,涨价的不止麦当劳一家。
据《第一财经》报道,包括老乡鸡在内的中式连锁快餐品牌,人均客单价已经达到了在25-50元之间。
老乡鸡的一菜一汤要25元,两菜一汤40元,想要吃好,一般都会超过40元。
此外,还有冒菜、麻辣烫、炸串等品类,也是才几个菜就要好几十元了,这种涨幅,和2023年的物价指数是不相匹配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食品价格下跌,尤其是猪肉价格较一年前下跌了30%。
前几年猪肉价格高达20多元一斤,餐饮店涨价似乎情有可原。
但现在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便宜了一半,鲜菜平均价格也同比下降了2%左右,为什么食品价格还在涨?
从房租和人力成本的角度看,也说不过去。
12月11日,一线城市房租跳水就登上了热搜榜。
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房租指数环比降了0.99%,同比降了0.66%。
40个城市中,有30个房租都在跌,一些热门地段的商铺租金,每月都能降七八百。
劳动力价格方面,根据2023年三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发现全国的招聘薪酬也是在下降。
来源:智联招聘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贵了,让餐饮行业不断涨价?
难道我们的认知已经追不上餐饮物价涨幅了?
首先要明确,麦当劳的此次涨价,可能不是因为中国,而是世界市场。
今年年初,日本麦当劳就宣布,由于汇率以及原材料价格飙升、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日本麦当劳将提高80%的菜品价格。
6月,日本麦当劳再次涨价。
两次一涨,价格近乎涨了一倍。
此外,美国、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区的麦当劳,也是大幅度涨价。
一个趋势是:2023年,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物价都因为通货膨胀而上涨,麦当劳的供应链也并非全在中国,肯定会受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
今年年初,麦当劳还甚至宣布了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解雇数百名员工,以削减成本。
只是中国走出了不一样的走势,所以麦当劳在中国的涨价幅度,已经算是小的了。
此外,对于麦当劳、肯德基、老乡鸡等餐饮品牌来说,越发高昂的价格,也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品牌力与忠实的顾客,不怕涨价流失太多消费者。
根据麦当劳10月末的财报,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
此外,第三季度,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超过8.8%,均超过了分析师的平均预期。
越贵越有人买的情况下,餐饮品牌无需降价,而麦当劳、肯德基的主要客户,就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中产群体。
相较之下,品牌力并不是太强的店家,涨价反而让他们失去了竞争力。
所以你也能看到西少爷、陈香贵、花味烤肉等不少快餐,推出了特价团购套餐,价格从9.9元到29.9元不等,比原价便宜了5成左右。
不过,对于大部分餐饮企业而言,涨价似乎是不得已的选择。
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
2022年,全国餐饮收入合计43941亿元,同比下降6.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650亿元,同比下降5.9%。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餐饮的客单越来越少了。
同样的汉堡胚,做100件的单价成本和1000件的单价成本是不一样的。
在上游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下游的消费端却显示出疲软态势。
而在客单变少的情况下,商家如果不提高售价,就无法保证利润。
所以,涨价也就成了应有之选。
其实,中高端快餐的涨价浪潮,恰恰会给很多主打超高性价比的快餐企业崛起的机会。
2023年,主打更高性价比的中式汉堡塔斯汀的全国签约门店数,已超4000家。
尤其是今年,新开门店3119家,其增长数量是过去三年的总和。
而被誉为“西餐界蜜雪冰城”的萨莉亚意式餐厅,也以“20元吃饱、30元吃好、50元吃扶墙跑”出圈,在2022年餐饮业哀鸣遍野的时候,下半年营收和利润率增长30%,股价创五年新高。
尽管餐饮业的不少连锁店在涨价,但在“性价比”的时代下,那些平价品牌反而会因为顺应市场的趋势,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
无相君观察到,包括华莱士、蜜雪冰城、萨莉亚等平价餐饮,相比于涨价的品牌,扩张速度要更快。
整个社会消费环境变了,性价比成了大众的主流追求。
主动杀掉溢价,以“极致性价比”出圈,才是这届餐饮连锁品牌的正确姿势。
当然,降低价格不等于降低品牌档次,要实现“极致性价比”,最好的办法还是优化供应链。
比如,从选址开始。
现在大家都知道,商场的负一楼已经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段,在这里开店,既有稳定的流量,也能节约一大笔租金。
再比如从食材来讲,由于农产品价格会不断波动,餐饮企业的老板应该学会提前与农户签下协议,在固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数量与价格采购,来避免了食材供应的不稳定性。
降低客单价+聚焦核心单品,在一个呼唤良心低价和品质的时代,只有做好硬功夫,才能成为领域里的破圈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