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照:中印军事指挥官在两国边界邦拉山口举行会议的会议室墙上悬挂的中印国旗。
新德里 —
35岁的纳菲苏尔·吉拉尼(Nafisul Jilani)是一位会说中国普通话的新德里商人,过去12年一直在旅游和展览业工作,主要与来自中国的客户打交道,为他们提供全套服务。
他的服务包括从在印度不同地点预订展览空间、安排旅行计划,到寻找合适和潜在的印度商业伙伴等所有流程。
随着中印业务蓬勃发展,吉拉尼的生意蒸蒸日上,但新冠大流行期间实施的旅行禁令导致旅游和贸易展览业完全关闭。当印度解除限制时,他希望中国商人能够很快回来,但令他失望的是,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恶化,尤其是边境纠纷升级导致两国之间的外交敌意加剧,为双方的商业社区带来了困难。
“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兼消费者’。我一直奉行的原则是,我的工作是将跨境企业拉近一步的平台,” 纳菲苏尔·吉拉尼告诉美国之音。
但目前,中印关系处于历史低谷,两国的商贸业务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吉拉尼指出,印度和中国都是庞大的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这一潜力,必须要有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
目前两国都还没有相互发放签证,因此展览和旅游业仍在受到巨大冲击。由于旅行禁令,酒店业、交通业、旅游业等领域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行业员工不断失业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吉拉尼对中印两个亚洲巨头之间的局势感到痛心,他说:“双方的商人都在迫切地等待事态好转,但不幸的是,希望逐渐减弱。我们此刻只能希望双方领导人也能意识到这种潜力的损失和机遇的浪费,并尽快达成相互尊重的共识,迎接更好的经济未来。”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邻国,也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印度的主要外部竞争对手,两国在1962年曾爆发过一场边境战争。
近年来,这些紧张关系重新出现,它们显著影响了印度外交政策的几乎每一个方面。而且,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事情不仅会影响这两个国家,还会影响整个地区,以至整个世界。
中国在南亚地区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在印度的其他邻国,如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地更愿意介入当地政治,这让印度感到非常不安。
在观察到中国日益强硬的行为后,印度于2010年和2013年分别成立了两个山地师,并成立了一个山地突击军,开始建设先进的飞机着陆场地,并大力改善边境基础设施。
印度与美国2008年签署了核能协议;在国防和其他关系方面的合作也蓬勃发展。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却在逐步恶化。
长期以来,中印关系总的来说是稳定和中立的,尽管一直缺乏信任。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印中经济差距突然扩大。在2000年,印中GDP之比是1比2,印度的GDP约为5000亿美元,而中国则略超过1.2万亿美元。但到2009年底时,印度的GDP约为1.2或1.3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则已经超过6或7万亿美元。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资料,中国2023年GDP预计达到19.5万亿美元,而印度2023年的GDP预计达4.3万亿美元。
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近年来变得更加好战,边境地区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军事部署方面,活动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中国方面近一年来一直未在新德里任命大使,这也是非常不寻常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边境地区存在动荡的情况,从经济角度来看,如果看贸易数据等方面的情况,两国关系似乎仍在蓬勃发展,主要因为印中在经济上存在结构性的相互依赖。印度出口的附加值中有28%来自中国,这表明两国经济不但相互依存,而且印度经济可能比中国更依赖于对方。
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的赫曼特·阿德拉哈(Hemant Adlakha)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令人担忧的是,中印两国之间的深层不信任、成为‘强大国家’和‘世界强国’的崛起雄心,以及两国相互指责对方肆意好战、侵蚀对方领土等问题,导致近年来边境武装冲突的频率增加。”
他说:“而且,两国的军事专家、外交专家和学者不仅排除了短期内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宁静的可能性,而且还警告说这种敌对行为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只要边境不正常,只要边境没有保持和平与宁静,中印之间更广泛的关系就无法恢复正常,或者说无法回到以前的状态。”
41岁的印度商人吉滕德拉·钱达克 (Jitendra Chandak) 一直对中国的经济起飞深感着迷,他是新德里碧螺春茶庄(Pekoe Tips)的董事总经理,他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希望在中国市场扩大其家族的茶叶业务。
钱达克在他位于新德里南部几乎空无一人的茶庄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为了充分利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我用自己的优势建立了业务联系,但由于中印关系紧张所带来的挑战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导致我们总是徘徊在合作、竞争和偶尔的紧张局势之中。”
在印度,包括政府、战略专家、媒体甚至企业,公众舆论普遍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影响着两国未来的关系。
雅宾·雅各布(Jabin T. Jacob)是新德里什夫·纳达尔学院喜马拉雅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告诉美国之音:“印中两国之间仍存在相当程度的人员交往,学生、商人、学者,不过商人在双向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印度人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信念,认为中国是唯一反对印度崛起的大国,中国人不认为印度的崛起对国际体系或中国自身有益。这一观点的证据是中国反对印度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甚至反对印度得到核供应国集团成员的身份。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阻碍了印度的崛起。
雅各布说,如果你在2014年进行一项关于中国的大学生调查,绝大多数人会将中国视为一种理想。他们欣赏中国的GDP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善、新技术的引入等等。但是在加尔万事件之后(2020年),如果再进行这项调查,很多人,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首先谈论中国在边境制造的紧张局势等问题。
由于印度38%的对外贸易通过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以及中国在印度洋的行为,包括在吉布提建立首个军事基地,这进一步加大了两国之间的分歧。
边界问题重新成为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即便在政治氛围改善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也可能会持续存在。印度公共辩论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中国经济严重依赖的担忧上。印度许多战略性产业都严重依赖中国的进口,分析师一直在呼吁印度政府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印度和中国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成为更加可信赖的伙伴,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场缓和是非常有可能的。双方需要相携共舞,至少要击掌言和,但要发生这种缓和,有一些情况必须发生改变。
两国都需要回到尊重边境地区现状的轨道上,这意味着建立一个稳定可预测的边境体制,给双方带来安全感。
虽然外交官们正忙于处理两国之间的棘手问题,但是像吉滕德拉·钱达克这样的商人则希望两国之间能有更友好的关系。
吉滕德拉·钱达克在办公室品着大吉岭茶说道:“我们迫切期待关系的改善,因为市场潜力巨大,并且希望签证能够正常化,增加商机。”
纳菲苏尔·吉拉尼也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新年和印度大选之后,双方领导人能够走到一起,寻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希望事情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