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花旗银行分行的玻璃外墙。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和香港股市疫情以来的不断下行,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JPMorgan)等外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受到了冲击。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多年来,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JPMorgan)等外资银行为争取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业务展开激烈竞争,帮助这些客户购买香港股票、美国房地产和欧洲藏画。
但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和香港股市疫情以来的不断下行,这些银行的业务模式受到了冲击。
中国高净值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规避风险,将资金投入存款账户等更为稳妥的投资渠道。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中国客户越来越愿意接受更加真正平衡的、中等风险的投资组合。
报道指出,由于近两年美国利率急剧上升,也让中国高净值人群看到了在承担极小风险的同时获得诱人回报的投资方式。有人将钱存入美国银行的定期存款,以获得7%的利息。
报道还披露,有数据表明,去年中国有超过4.7万名超级富豪,这意味着这些人的净资产均超过3000万美元;但去年中国超级富豪的人数减少了约7%。
面对经济下行的趋势,这些高净值人群逐渐改变其资产组合。据招商银行的数据,在过去三年中,中国高净值人群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比例不断增加,其中有些人还偏好购买黄金。
相关报道:
多年来,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JPMorgan)和瑞银集团(UBS)等银行激烈竞争,以从中国庞大的高净值群体争取业务。这些银行聘请了数以千计具备语言技能且了解文化的客户经理,以赢得中国大陆高净值阶层的信任,帮助他们购买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美国的房地产和欧洲藏品中的昂贵画作。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中国的高净值投资者以敢于冒险著称,包括使用保证金融资购买股票,以及投入数以百万计的资金购买中国公司出售的垃圾债券。这给他们的银行带来了额外的潜在利润来源,因为私人银行会在客户交易股票、债券或其他资产时赚取手续费。
但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三年来的下跌、房地产行业的债券违约潮以及中国经济表现不景气,给这些银行上述业务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
中国的高净值投资者越来越回避风险资产,转而将资金存入存款账户或进行其他安全投资。
Citi Wealth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彭垦表示,之前一些中国投资者认为15%-20%的预期回报率很一般,认为回报率为5%的建议可能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去考虑。他表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彭垦说,一些高净值中国投资者过去认为,中国股票加中国垃圾债券的组合就是多元化投资组合。他说,现在他们越来越愿意接受更加真正平衡的、中等风险的投资组合。
过去两年来美国利率的急剧上升是私人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现在可以在承担极小风险的同时获得诱人的回报。在一家美国私人银行开有账户的一名中国高管说,他把钱转成了定期存款,每年可获得高至7%的利息。
他还说,他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WeChat上屏蔽了他的客户经理,此前这位银行人士过于频繁地给他发信息,不断要求他往账户里加钱。
一些私人银行在客户开立账户的资金门槛问题上已变得更加灵活。例如,摩根大通过去通常瞄准拥有至少2,500万美元股票、债券或现金等流动资产的客户。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美国投行的香港分支最近降低了门槛,将拥有1,000万美元或更多资产的客户纳入其中。
经济增长引擎失速
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长达数年的放缓、制造业活动下滑和出口下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消费价格已连续两个月下降,这是经济疲软的最新迹象。
在过去几年里,一些中国富人的净资产急剧下降,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对中国互联网公司长达两年的整顿冲击。私人银行此前从这些科技和房地产公司的高管那里获得大笔业务。
中国经济数十年的崛起为服务富人的银行创造了巨大商机。研究公司Altrata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有超过4.7万名超级富豪,这一数字超过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超级富豪的定义是净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人。
去年,中国超级富豪人群减少约7%。这并非不同寻常: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损害了全球经济,导致股市普遍低迷。但其他地区的股市今年已经反弹,而中国基准的沪深300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下跌14%,包括许多中资公司股票在内的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下跌15%。
在包括中国恒大(China Evergrande)、碧桂园(Country Garden Holdings)和融创(Sunac China)在内的房地产巨头发生债券违约后,中国的垃圾债券市场几乎崩溃。
独立财富顾问公司Leo Wealth驻香港的总裁Jessica Cutrera表示,客户投资组合中使用的杠杆已大幅下降。她指的是投资者向银行借款进行交易的做法。她说,原因包括借贷成本上升,以及在股价下跌时银行要求投资者补充保证金。
Cutrera称,以往,亚洲私人银行客户的借款额通常比资产高出50%至60%。这曾使银行受益,因为这些银行既能通过融资业务赚钱,还能赚取交易费用。
长期以来,中国许多高净值投资者都有银行业人士所称的“本土偏好”,也就是偏爱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证券,或者他们更熟悉的企业。这加剧了近期中国资产价格下滑对他们投资组合的影响。
法国巴黎财富管理银行(BNP Paribas Wealth Management)亚洲区主管Arnaud Tellier表示,许多中国客户和成功企业家的投资通常相当集中于某些资产、某些行业,有时还使用高杠杆。
Tellier称,法国巴黎财富管理银行三年前就建议客户分散投资,远离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并开始减少基于这些投资发放的融资。Tellier表示,一些客户因此将相关证券转移到了其他银行。
现金为王
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和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发布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28%的国内投资是投资于现金产品。该调查发现,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他们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比例增速为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有些人选择黄金。在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瑞银集团全球财富管理亚洲区主席Amy Lo表示,应寻求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客户要求,这家瑞士银行已在不同地点设立了金库。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对银行而言并不是很赚钱。
在过去几年里,华尔街公司经常从其投资银行部门赢得新客户。在帮助中国公司在香港或美国上市后,他们会转而帮助这些高管增加个人财富。 这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因为通过其公司在香港上市,这些高管也可以合法地将他们的部分资产转移出中国大陆。
但在香港股市今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大幅下降后,这一新业务来源暂时已基本上断流。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中资企业今年赴港上市合计筹资额仅有5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降幅56%。
私人银行家认为中国仍有很大机会。汇丰中国(HSBC China)全球私人银行业务主管Jackie Mau说,在接下来的一、二十年里,数万亿美元的财富将从第一代传给第二代,这需要大量的规划。
他表示,虽然许多欧美家庭的财富代代相传,但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高净值人士是自己创造财富和实现财富增长的企业家。
但情况并没有变得更容易。由于日益加剧的洗钱担忧,一些跨国银行最近收紧了对客户财富来源的核实要求。私人银行家表示,这正在减缓他们增加中国客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