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将被德国超越,跌至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现实,日本社会远比想象中更能平和接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最新数据,以美元计算,2023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23万亿美元,而德国名义GDP为4.43万亿美元。
日本媒体一面反思“GDP的跌落、日本的歧路”,一面指出“跃居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经济,正和日本一样在走下坡路”。不少网民调侃道:“如果日本GDP是被韩国超越的话,大家可能才会真正感到危机。”
在东京生活的公司职员佐藤,眼下更关心涨价的鸡蛋。“日本政府、媒体、经济学家都在关注GDP排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但我更关心超市里的价格。”佐藤向《凤凰周刊》介绍,“和十年前相比,鸡蛋价格已经翻了三倍,涨到300多日元/盒。”
GDP是日本国民再熟悉不过的经济指标。历史上日本GDP排名的波动都会给国民心态带来微妙变化:与2010年GDP总量被人口十倍多的中国超越不同,这一次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较量让日本有了不同的失落感。
“日本民众听到这一消息,第一反应会认为是日元贬值造成的,心里反而能得到一些安慰。”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津上俊哉直言,“但是,不能再用日元贬值来宽慰自己了。我们都知道,日本经济已经长期停滞不前了。”
历史上GDP的超越与被超越
1968年,日本GDP总量接近150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比重近6%。这一年,日本超越当时的联邦德国,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仅次于美国。
◆1964年9月1日,日本在东京和大阪之间建成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东京举行开通仪式。
“当时的日本社会多么谦卑。”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回忆称,20世纪60年代,日本刚刚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阶段,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日本政府1963年发布的经济白皮书标题是“通往发达国家的道路”,其中写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把国家建设得像发达国家一样”。
那时的日本打着“赶超德国”的口号大力发展出口。昭和时代,德国工业产品备受觊觎,日本制造商以低工资为武器,与高附加值的德国产品进行价格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日本深知,虽然规模超过德国,但由于人口多、工资低,人均GDP仍远远落后。
与如今的劳动力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日本是靠着人口红利支撑起经济高速增长期的。
上世纪60年代,“团块世代”(出生于1947年至1949年婴儿潮时期的人)长大成人,开始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超高能燃料”。在日本电影《三丁目的夕阳》中,1960年代来东京汽车维修厂打工的星野六子就是其中的代表。正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电影中作为背景的东京塔越建越高,象征着日本从战争废墟走向经济复苏。
◆电影《三丁目的夕阳》中作为背景的东京塔越建越高,象征着日本从战争废墟走向经济复苏。
毫不夸张地说,“团块世代”塑造了日本新的工作风气、企业文化、社会形态甚至民族精神。这一代人产生的人口红利给日本带来希望,也改变了日本。
此后30年,日本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1978年,日本经济迎来首次大跨越,GDP超过1万亿美元。当年,全球GDP总量为8.6万亿美元,日本占全球的比重提升到12%左右。1995年,日本经济迎来巅峰时刻,当年GDP总量高达5.5万亿美元,而美国为7.6万亿美元,日本在全球的占比提升到超过72%。彼时,日本人对于新兴产业的突破与革新达到痴迷状态。
其中,半导体是最被看好的新兴产业之一。已退休的一位日本工程师向《凤凰周刊》回忆说,“1970年代,我在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前辈们一心想着如何超越美国,我们这些年轻人则热衷于开发新器件、新工艺,提高成品率和可靠性,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1986年,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
在日本放送协会(NHK)拍摄的纪录片《电子立国·日本自述传》中,一位半导体工程师也流露出相似情绪:“每次芯片试产的两三个月,心里非常不安,睡不好。随时都在想会不会出问题……(如果)逻辑分析仪数字混乱,心情就瞬间落入地狱,没人愿意说话;如果一切正常,人就像到了天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围绕自己旋转,我就像是世界之王。”
除此之外,1980年代以前日元汇率较低,劳动力成本远低于欧美,日本通过价格优势不断占领美国的半导体市场。1986年,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半导体事业也成为相关企业最盈利的部门。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亲眼目睹了日美微电子领域激烈竞争的全过程。在他看来,技术革新给日本带来了全面的经济繁荣,让民众真正体验到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水平。当时很多人觉得,日本的发展势头极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这一势头在1990年到达顶峰。紧随其后的是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日本经济增长不断放缓。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席卷日本,当年的GDP增速降至负3.4%。连续的负增长让日本在2010年痛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那一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
2010年,在日本某私立大学留学的王超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教授谈及“中国GDP超越日本”的话题。“他正视了中国的崛起,并没有太多排斥和紧张感。我周围的日本学生更是无所谓,他们觉得‘日本经济这些年一直很差’。”王超告诉《凤凰周刊》。
不过,据王超说,2010年日元持续升值,100日元相当于8.3元人民币,所以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所以,当说到中国GDP超越日本时,我们其实没有太多实感。”
据陈言回忆,“当时经产省官员对我说,什么时候中国GDP是日本的四倍时,中日关系会发生重大转变。当时的日本人看上去对于经济依然很有自信与底气,与现在无奈且失去信心的境况截然不同。”
日本经济在2012年看似又达到一个高峰,当年GDP超过6.2万亿美元。但这更像是一种回光返照,此后以出乎意料的速度下滑。2021年,日本GDP跌破5万亿美元,降至4.9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仅约5%。2023年,随着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加上日元贬值影响,日本名义GDP预计将跌至4.23万亿美元。
如今,日本社会仍有“德国未来将面临更多衰退”“如果欧元对美元汇率下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位置很快会再次变成日本”的声音。对于即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论断,德国各界也不那么乐观。
德国联邦统计局11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023年第三季度GDP同比下降0.8%,算上第二季度下跌的0.4%,该数据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明显下滑。德国《世界报》直言,对于德国超越日本,德国人可能比日本人更惊讶,“因为德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几乎所有行业都在抱怨消费不佳、出口疲软”。
津上俊哉则认为,欧盟体系给德国带来不少好处,如防止贸易壁垒、加强经济合作等,强大而稳定的欧元也能对德国经济起到保护作用。“日本虽然加入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合作机制,积极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但远不如德国受到欧盟保护那样可靠。”
排名下降背后:真是汇率的锅?
11月15日,东京伊藤洋华堂大森店“黑色星期五”的促销活动正式开始。一位65岁的家庭主妇在购物车里装满了价格103日元(约合4.9元人民币)的炒面和婴儿奶酪。她激动地说:“这比平时便宜了40%左右。由于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都涨价了,我平时购买的数量也少了。今天要多买点东西。”
伊藤洋华堂销售运营部总经理齐藤义明表示:“今年有超过230件商品价格比去年涨价超50%,是七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涨价。价格上涨使得每位顾客消费的平均价格上涨,但他们的购买量减少了。”
◆日元贬值导致的物价上涨,也冲击着日本普通人的生活。
几年前,日本知名冰淇淋企业“赤城乳业”因为冰棒上涨10日元,高管在电视广告里集体鞠躬道歉。而截至今年9月,日本已有超过3.1万种商品涨价,但再也没有商家会道歉了。
去年4月,当日本食品企业Yaokin将其旗舰食品umaibo玉米棒涨价2日元升至12日元时,该公司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相关消息:“我们需要盈利,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确保在零食行业生存下去。”该公司还援引一名零食批发商的话说:“现在不是在道歉广告上浪费钱的时候。”
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李想放弃了今年去北海道旅游的想法。他告诉《凤凰周刊》:“别说出境游,即使在日本国内游玩,因为物价、燃油附加费上涨,旅行的支出也大幅增加。我的旅游预算还停留在疫情前的水平,现在很难满足了。我不得不推迟旅行计划。”
去年10月,日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美元兑150日元,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150被外界视为日元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卡,突破这一水平可能会触发民众对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质疑。
◆2023年10月底,日元对美元汇率再度跌破150关口。
日元贬值导致的物价上涨,也冲击着日本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3%左右,但名义工资仅上涨1%至2%,导致个人消费比疫情前下降约2%。“日本人传统观念会认为,‘日元贬值有利于制造业、对经济有好处’。但如今日元贬值给民众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大家渐渐意识到,这不是好事。”津上俊哉说。
不仅如此,日元贬值还迫使日本缩减其野心勃勃的防卫计划——未来五年43万亿日元的军费支出面临缩水约1万亿日元的风险。日本防卫省在采购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和F-35隐形战机时,无法解决成本上涨的问题。
当看到“德国名义GDP将超越日本”的消息时,日本网民将“悲惨的日元贬值”话题送上热搜。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在10月下旬点出这一影响:“日本的经济增长潜力下降或低迷是事实,但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也有汇率的影响。”
不少媒体极力解释道,“IMF的名义GDP预测是由本国货币使用市场汇率(年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得出的数值。德国使用的是欧元,欧元对美元今年基本没有贬值,日元对美元今年到目前为止贬了15%。按照这个汇率计算,相当于日本GDP较德国的GDP缩水了15%。这种情况下,日本名义GDP被德国超过也是正常的。”
《日本经济新闻》特任编辑委员滝田洋一选择使用购买力平价(PPP,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的标准来比较日本和德国,他得出的结论是:2023年日本名义GDP预计约为590万亿日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6.50万亿美元,比德国的5.54万亿美元高出近1万亿美元。
然而,日元贬值真的是导致日本被超越的主因吗?
“将日本经济在世界排名后退的原因归罪于汇率,这样的分析站不住脚。”陈言向《凤凰周刊》解释说,进入21世纪以来,日元汇率从2000年的107.77日元对1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9.79日元,之后下滑到2022年的131.50日元。日元汇率在变,但日本经济规模在世界占比逐渐下滑的趋势未变。“2012年是日元汇率最高的一年,当年日本GDP为6.2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8.34%,比2022年要高,但和1989年的15.45%比,已经接近腰斩,减弱态势非常明显。”
津上俊哉则用德国、日本、韩国的人均GDP进行了比较:2022年德国人均GDP是日本的1.4倍,韩国是日本的0.95倍。而十年前的2012年,日本人均GDP是德国的1.1倍,是韩国的1.9倍。“十年间,日本人均GDP排名从第13位跌至27位。即使去掉汇率因素,日本经济停滞现象还是很明显。所以,德国GDP超过日本不只是日元大幅贬值的因素造成的。”
解决劳动力不足才能迎来转机
2025年大阪世博会能否如期召开已成悬案。日本建筑材料、人工费上涨以及建筑行业人手不足等问题成为困扰场馆建设如期完成的重要因素。据日本共同社民调,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应该想办法控制成本,26.9%的人认为有必要取消世博会。
◆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打造的悬挑最大、面积也最大的木屋顶结构建筑,施工工作已正式开始。
劳动力不足让日本经济长期陷入停滞。根据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的调查,截至2023年10月,日本以人手不足为主要原因的破产企业数达到206家。
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有52.1%的企业表示正式社员人手不足,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非正式社员短缺也达到30.9%。所有行业中,旅馆酒店企业缺人的比例最高,达到75.6%;其次是信息服务行业,达到72.9%。而由于日本将于2024年实施工作方式改革,对建筑和物流行业设置了加班上限,这两个行业的劳动力短缺情况恐将更严重。
如何增补这一庞大的就业人口来提振日本经济?日本尝试过争取外籍劳动者:大幅扩大外籍劳动者获得永住权的在留资格,废除技能实习制度,创设以留住人才为目的的新制度等。
但受到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日本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共同社评论称,日本正在告别“廉价外籍劳动者时代”。多位受访对象也提到,“日元贬值逼走了一些来日打工的外国人。因为辛苦打工赚的不是日元,更像是一堆废纸。”
在各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日本熊本县菊代町却迎来一波招工热潮。
2022年,在只有21公顷的空地上,24台起重机全天候施工。全球最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TSMC,下称“台积电”)的新工厂在这里落地。据悉,台积电将在当地雇用至少1200人,占到全厂总员工的七成。随着台积电的到来,约有80家半导体关联公司将在熊本建立新基地,当地就业人数预计将增至8000人。
这一消息让当地人无比兴奋,他们称之为“百年难遇的机会”。此外,台积电开出时薪3000日元招聘派遣员工,是当地其他企业的三倍以上,员工每月还能领取最高2万日元的交通补助。日媒认为,台积电高薪抢人才,导致熊本县的半导体设备商饱受冲击,如果这些公司不上调薪水,就无法与台积电竞争。
熊本县的案例给日本经济界带来新的启示。日本最大行业工会联盟UA Zensen 11月6日表示,将在明年春季的劳资谈判(当地工会称为“春斗”)中寻求6%的薪资上涨。
津上俊哉评价道,过去二十年,日本经济饱受通缩之苦,经济一直处于低增长;但近期由于日元贬值以及能源、谷物等价格大幅上涨,日本经济时隔四十年遇到进口型通胀,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员工薪资。
“它会带来两个变化,一是国家经济可能摆脱通缩,二是生产效率较低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津上俊哉指出,这将让稀缺的劳动力流向效率高、薪资高的企业,日本社会的经济效率也将因此得到提高。“大家目前的关切在于,明年的工资是否能再次大幅提高。”
部分产业从迟疑转为进击
潜在经济增长率被不少学者看做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它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这里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022年美国潜在增长率为1.8%、法国为1.2%、德国为0.9%,而日本始终维持在0.5%。
但在最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破天荒提出了1%的新目标。日本政府向“新资本主义实现会议”提交的资料中明确提出,“自本年度起,通过三年‘变革期’,至少应争取使潜在增长率达到与其他发达国家同等的1%左右。”
面对人口不断减少的现状,日本该如何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陈言认为,技术革新才是关键。“日本企业在电池、电动车、工业互联网、IT通讯、尖端医疗等方面有充足的技术。但不开发产品,不开拓市场,失去了技术革新、市场开拓后,企业经营创新严重不足,日本经济走向停滞成为必然结果。”
日本七家汽车制造商今年4月至9月的上半年财年决算显示,随着半导体芯片不足的解决以及日元贬值的影响,七家企业的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丰田、本田和马自达三家企业更是创下历史最高效益。
不过,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并不理想。日本《朝日新闻》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日产销量下降20%,本田和马自达销量下降10%左右。中国制造商也专注于向东南亚出口新能源汽车。日本汽车制造商将其视为一种‘威胁’。”
日本经济界也密切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动态。“现在,日本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在努力追赶中国。但由于之前车载半导体以及零部件短缺被迫减产,日本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津上俊哉分析说,“目前汽车行业的从业人数超过500万人,但劳动力依然短缺,很难满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需求。”
但总体来看,一些汽车厂商正从迟疑转为进击。以丰田为代表的各大企业纷纷加强研发和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布局被视为“明日之星”的全固态电池,目标指向“改写电动汽车(EV)版图”。日本政府则大力推进蓄电池产业本土化,用高额补贴引导大规模投资,以“保障供应链安全”。
◆2022年5月19日,在三菱汽车冈山县仓敷市的水岛工厂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将电池组安装到全电动迷你车上。
日本经济新闻社最新的调查显示,电动汽车车载电池、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带动汽车业计划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6.6%,领衔各行业增长。丰田汽车的计划投资金额为1.86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15.8%,为2017年以来最高;松下计划将投资额增加 2.3 倍,达到7000亿日元,其中约一半将用于增加车载电池的产量。
在地缘政治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日本汽车产业也开始“脱离中国”。松下旗下的电池企业松下能源正与加拿大石墨企业推进量产负极材料的联合研究。今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与加拿大政府针对强化蓄电池供应链签署了备忘录。在燃油车方面,三菱汽车也决定从中国撤出,转战东南亚开拓新市场。
这不得不提到岸田政府的经济安保政策。2022年5月,岸田政府通过《经济安保推进法》,旨在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物资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西方国家合作以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德产业合作正在实现双向奔赴。2023年10月,中德汽车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德国汽车业界众多知名专家、企业代表和商协会团体来华参会。
“德国尽管没有多大的技术革新,但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合作中实现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的提升。”陈言认为,相比之下,日本的全球化步伐正在收缩,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大型设备投资也在减少。“可以说,脱离中国、去风险化,成为日本在包括电动车产业等方面不作为的口实。类似呼声越大,就越发显得政治正确。”
强弩之末的政策,政客更在乎选票
虽然日本经济萎靡,但房价和股票在一路飙升。尤其东京都地区新建公寓价格上涨,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6月东京23区新建住宅楼的平均价格为1亿2962万日元(约合626.98万元人民币),同比上涨约六成。
房地产服务机构仲量联行日本市场研究主管赤城威志指出:“纵观今年迄今为止的日本房地产投资市场,明显比其他国家的房地产投资市场要活跃得多。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房地产交易量下降了54%,而同期日本的交易量增长了52%。”
日元疲软和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涌入被视为诱因,但不可忽视的是,受限于疫情、俄乌战争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房地产建材价格暴涨。需要警惕的是,越来越多从事建筑业的外国人也因日元疲软而离开日本。
日本股市近来也格外火热,日股的上涨吸引大批海外投资者涌入,年内资金流量创下历史新高。有分析师认为,2023年日本股市基本可以碾压美国股市。日媒评价称,日本股票可能是一种“世界想要的财产”。换句话说,“便宜就多买”的选择是日股“一骑绝尘”的原动力。
不过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面对不成熟的经济措施,只能通过进一步储蓄来保护自己。
近10年来,日本打着“摆脱通缩”的旗号,推行安倍经济学。虽然眼下已不再处于通缩的状态,但工资却没有上涨,利率也无法提高。因此,日本央行高利率买入美元、卖出日元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无论是安倍经济学还是后续岸田政府的经济政策,恐怕都是强弩之末,难以刺激经济增长。
日本不是第一次因为错误操纵汇率,导致经济政策失败了。日本央行前行长黑田东彦2004年曾撰文《日本汇率政策失败所带来的教训》,总结日本应对1985年《广场协议》的教训和经验:“造成严重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政府失误的经济政策。”
泡沫经济后,日本经济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面对严重的经济和通缩形势,日本从1999年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创新型“异次元”宽松之路。
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日本央行首次宣布实施零利率政策,宣布在通缩压力消除之前维持零利率政策。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此后政策有过收紧,但于2010年10月开启全面货币宽松政策,推出资产购买计划、贷款支持计划。
黑田东彦是日本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2013年上任后不久就承诺两年左右实现2%的通胀目标,但直到十年任期结束也未能达标。外界悲观认为,无论谁接任行长,日本央行都将难以应对眼下的困境,将在黑田留下的负面遗产中苦苦挣扎。日本经济评论员斋藤满更是直言:“历史评价已经确定,非常宽松的政策是彻底的失败。”
截至今年9月,日本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已连续18个月超过日本央行调控目标。即使10月底日元对美元汇率再度跌破150关口,政府也没有采取行动阻止日元贬值,导致日元抛售和美元买盘的增加。日本央行日前宣布,将日本2024财年核心CPI涨幅从此前预期的1.9%上调至2.8%。
自上任以来,首相岸田文雄以各种理由不断增税,这让国民忍无可忍,甚至给他起了“增税眼镜男”的绰号。
眼下,由于自民党派阀“黑金”丑闻持续发酵,岸田内阁已从“危险水域”跌入“下台水域”。日本《每日新闻》12月17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已经跌至16%,刷新自民党自2012年年底重新上台以来的最低纪录。
在近期的施政演说中,岸田连呼“经济、经济、经济……”,宣布将重点关注经济政策。
一直以来,提振经济是岸田保住执政地位的“救命稻草”。他推出了将国内财富重新分配的计划,并将其称为“新资本主义”。这一框架中,政府要与民间朝着未来经济社会变革的同一愿景共同发挥作用,而非将一切交予市场和竞争。在增长方面,将把数字化、气候变化、经济安全保障、创新与科技等社会课题化作成长引擎;在分配方面,将正面应对贫富分化,通过企业提高工资和加强面向人的投资,让分配带动新的增长。
基于此,岸田提出了促进人力投资、实现涨薪、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加强旨在保障战略物资稳定供应的供应链体系、激发地方活力、实现“2030年减排40%、2050年碳中和”等政策。
2021年10月26日,由岸田主导的第一次“新资本主义实现会议”召开,就经济成长和分配的良性循环展开讨论。两年内,这一会议已经召开过23次。
◆一直以来,提振经济是岸田保住执政地位的“救命稻草”。他推出了将国内财富重新分配的计划,并将其称为“新资本主义”。
今年6月,“新资本主义”实施计划的修订草案已编制完成。草案指出,相关政策正取得稳步进展,但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滞后的投资是新挑战。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于11月2日通过一项包括减税在内的计划,总额超过17万亿日元。这项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减税并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日本政府将编制约13.1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为经济刺激计划提供资金。加上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日本政府期待将经济刺激计划总规模扩展至约37.4万亿日元。
岸田在当天的政策说明会上表示,除非彻底打破削减成本和经济规模收缩的恶性循环,否则日本经济不可能重回增长轨道。
然而,日本民众对此并不买账。日本经济新闻和东京电视台10月29日联合发表的舆论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表示对经济政策“没有预期”,不少人说,这更像是一场“临阵磨枪、装模作样的表演”。而在位于永田町的官邸,很多人更将突然宣布的减税之举视为提前解散众议院的前奏。
“日本经济政策之所以出现问题,还是因为政治家追求的是一张选票,而不是国家长远的经济战略。”陈言总结道,由于早前民主党(注:2016年与维新党的一部分合并组成民进党)的革新失败而引发整个社会不满,所以自(前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上台以来,日本整体的政治经济都非常保守,只在少数政策上有所改良,但那些不是真正的革新,国民也长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但眼下,日本社会开始意识到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现状。”
(应受访者要求,佐藤、王超、李想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