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观察我国经济工作动向的重要窗口,这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为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
会议在肯定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的同时,也正视了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出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九大工作任务。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宏观调控的信号值得关注?又有哪些政策举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对观察者网表示,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阶段,总的来看,新的增长力量还没有充分释放,一旦旧的破了,新的立得不够,经济就会面临难以承受的阵痛压力。这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把“稳”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而要实现“稳”的目标,在政策上就要追求“进”,“以进促稳”。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明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
他预计,明年我国将继续设定“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因为我国具备这样的增长潜力,更重要的是,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能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的挑战,此次会议从多方面非常具体地部署了促消费的一些措施。他提到,促消费应该是将以前低效、无效和过剩的投资,转变为补贴老百姓消费的资金。
2023年12月2日,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作业繁忙有序/IC Photo
“稳中求进”,明年具备5%-6%的增长潜力
本次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今年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作为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基本面继续好转,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超过全年增长的预期目标(5%左右)。其中,三季度GDP增长4.9%,比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去年对比基数抬升的原因。如果扣除基数的影响,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是4.4%,比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从会议重申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的原则来看,“以进促稳”意味着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继续设定“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会下调,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受到进一步重视。
一方面,当前我国具备5.0%-6.0%的经济增长潜力,同时这也是在2021-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能够为保障民生就业、维护金融稳定、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基础保障,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滕泰同样对观察者网表示,明年经济增速目标应定在5%以上。增速目标起到一种导向性的作用,若调低目标可能会影响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反而会对实现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房地产有望结束三年下行周期
此次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其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延续了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基调,相较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及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稳中求进”的要求更加积极。
这一提法也引发了部分外媒关注。例如路透社12日分析称,中国领导层承诺“以进促稳”可能表明将更加重视增长,“先立后破”预示着将对房地产行业给予更多支持。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一种工作思路,强调多做加法,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张斌说,“稳”具体应该是指经济增速和就业,要尽可能地贴近潜在经济增速,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
他表示,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阶段,有新的增长力量,也有很多产业和资本面临被淘汰的压力。但总的来看,新的增长力量还没有充分释放,一旦旧的破了,新的立得不够,经济就会面临难以承受的阵痛压力,也面临跌下去爬不起来的风险。这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把“稳”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而要实现“稳”的目标,在政策上就要追求“进”,“以进促稳”。先做加法,在稳住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减法,“先立后破”。
11月15日,厦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的通知》,全面取消限购,多孩家庭购买第二套房认定为首套/IC Photo
王青指出,“先立后破”是指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在以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全面壮大之前,作为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代表,房地产行业不能下行过快。
“2024年要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但在‘三大工程’行业占比达到一定水平之前,要遏制商品房市场过快下行势头,实施必要的行业支持政策。这是避免房地产行业整体过快下行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其他在推进绿色发展、引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等方面都会遵循‘先立后破’原则,避免经济失速。”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欣预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意味着政策层面对经济增长的诉求有所加强。“先立后破”并不意味着改革空间在缩小,相反,“后破”表明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化解方面后续或仍有进一步支持政策出台。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领域也作出了具体部署,包括“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意味着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加码,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王青判断,2024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不过,综合考虑“三大工程”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会长期坚持 ,明年房地产行业出现“V型”反转的可能性很低。
九大任务之首: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也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但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滕泰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能够达到5%以上,但这是在去年受疫情影响、较低基数下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和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以及消费的复苏力度也低于预期。展望2024年,实现5%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
就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的现状,滕泰分析,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大背景不改变的话,出口承压还有可能持续。另外,在房地产总体投资过剩的前提下,房地产投资负增长可能一时也很难改变,传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也趋于饱和,所以投资短期内也很难高增长。
“这正是为何会议强调要搞有效益的投资,拒绝低效和无效的投资。”他说,“产能过剩,或者说供给过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包括房地产业、制造业、大部分服务业。只有一些新的领域,比如说人工智能,不存在这种现象。”
“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创新引领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明年九大工作的首个重要任务,就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在谈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兴战略性产业,代表着生产力质量方面的巨大飞跃,这就需要用更多的资源投向综合要素生产率更高的这些产业部门,而这些产业部门并不是在基于传统部门的改善、改进,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在新兴产业投入力度更大,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就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11月24日,浙江杭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前沿趋势馆内,首次汇聚的5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同场竞技,热闹非凡/IC Photo
“扩大消费不仅是经济增长手段,也是目的”
财政政策方面,此次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同时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一定的发力空间。
王青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或意味着2024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都会适度上调。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对冲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
张斌也提到,目前我国没有通货膨胀压力,有的是通胀水平太低的压力,私人部门的意愿储蓄远大于意愿投资。这意味着政府举债的空间很大,政府举债扩大支出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资源,可以改善私人部门现金流,对私人部门也是挤入效应。
在我国早前决定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后,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在我国经济承压,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股市都在持续向下调整的背景下,毫无疑问应该执行积极的甚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滕泰表示,关键不是搞多少赤字,花多少钱,而是怎么样把这些钱用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现在只有扩大消费,才能够引领经济增长,扩大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手段,也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多个方面布置了非常具体的扩内需稳消费的一些措施。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针对各部门来年将如何扩内需,王青说,各部门将在能够以投资促消费的领域重点发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设,以及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事实上,居民消费扩张会直接刺激生产,进而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他判断,2024年各部门对促消费将更加重视,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包括各地更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这在短期内符合逆周期调节需求,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转换,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滕泰也提到,促消费应该是将以前低效、无效和过剩的投资,转变为补贴老百姓消费的资金。
不仅如此,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曾指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偏大是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地产步入新发展模式,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已出台的化债措施其实是延后了偿债时间或降低了偿债利息,最后还是得偿还债务本金。因此,还是需要建立新的财税平衡体制和债务长效机制。”杨欣说。
滕泰表示,财税制度决定了收入和支出结构,事关政府怎么去征税,怎么去花钱。财税体制改革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实际上涉及到国民的收入和支出结构的问题,比如如何将低效投资和无效投资节省下来,发给老百姓,转化成消费支出,这样就能实现扩大内需。所以就财税体制改革而言,预算管理制度关键不在微观调整,而在于推动国民收入支出结构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