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似乎正在酝酿又一次“蝶变”!一些曾经让中国震惊的品牌正在暗淡。
9月21日,日本制造业的象征,拥有150年历史的东芝正式退市,就此结束其74年的上市历程。
东芝在家电、电气、能源、基建等领域都拥有巨大影响力,还曾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与夏普、松下合称日本“白电(即插上插头就能用的电器)三巨头”。其地位正如广告语所说:“抓住东芝,抓住世界。”
不只是东芝,日本传统企业似乎都在遭遇危机。
奥林巴斯通过并购,非法转移19亿美元投资亏损;东芝虚报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三菱连续35年产品数据造假……工匠沦为躬匠,花式道歉成为Made in Japan的标配,奥林巴斯退市卖身,夏普、东芝、富士通花式出售资产。
名企纷纷倒下,如果你以为日本制造正失去最后的遮羞布,那只是因为你只看到了事务的一面。
眼下的日本,似乎更像是在腾笼换鸟,许久未见的新气象,正在席卷。
停滞的创业大潮重新开始涌动,四散海外的制造业开始回流,打工人的薪酬水平有了明显上涨,民众居然开始投资房地产了。
更夸张的是,这个经济常年如一潭死水的国家,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修正后高达4.8%。
这一切的新气象,给人的震撼程度,就像是个被医生宣布等死的植物人,从躺了30年的病床上一跃而起,一点踉跄都没有,走两步就开始跑,还越跑越快,拼命想追上错过的时光和机遇。
1
该死的企业就去死吧
2022年,帝国数据库公司依据国际清算银行标准,整理统计后发现,日本的僵尸企业数量高达16.5万家,占比11.3%。
僵尸企业是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产物。日本学者中村纯一将其定义为本因从市场退出的,但因为银行对其减免了利息,追加了贷款,因此在市场上苟延残喘,没有复苏可能性的企业。
它们普遍都是大厂,比如三菱、夏普、东芝等制造业巨头,以及连锁商超巨头大荣株式会社。
2022年,日本有6880家企业倒闭,较上一年度增长15%。有政府和银行做靠山的巨头们,在破产潮中安然无恙。
久而久之,它们不再有危机感,也不再想着王者归来,更别提产品和技术创新,只是得过且过,成了拖累日本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负担。因此,全球多位经济学家、观察家、学者都曾疾呼“日本必须让僵尸企业死亡”。
全世界都能看到的问题,难道唯独日本就是看不到?
(1)装鸵鸟的银行和政府
让企业僵尸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符合政府和银行的短期利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所有人都信心爆棚,信用疯狂扩张,企业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轻松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
但当泡沫破裂,无节制贷款的后果就此显现。
巨头们紧绷的资金链难以负担巨额债务,一旦破产,大量的失业人群和坏账会对社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造成冲击。这对日本政府和金融体系而言,都无法接受。
彼时,无论银行还是政府,都不敢接下这堆烫手的山芋,政府因此只能默许,甚至撮合银行向企业继续贷款,掩盖风险。
这一默许,就是30年。
(2)再兜底,整个国家都得兜进去
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80年代,日本是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巨头,雄踞全球半导体80%的市场份额,当年的尼康,已经实现了光刻机的100%国产化,阿斯麦在它面前就是弟弟。
如今,中美之间芯片竞争得如火如荼,日本只能当啦啦队。
没办法,确实是能力有限。在芯片制程向2纳米冲刺的今天,日本国内目前最多只能生产40纳米的通用产品。
做芯片迟到了,互联网大潮也跟日本没什么关系。
日本最常用的App都是舶来品:Line是韩国的,Twitter(即X)、Facebook和雅虎都是美国的。
经济泡沫破裂产生的PTSD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仅有的创新之火,也被僵尸巨头们迅速扑灭。
僵尸们和国家机器深度捆绑,再这么下去,只能是大家一起完蛋。
2
希望在死寂中孕育
收购东芝的JIP,就是日本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解决方案。
如果把一家大企业的各个业务板块当成它的孩子,那么JIP就像是一个课外补习班,专治那些叛逆的或者拖后腿的。
它的操作模式,是把企业非核心的业务板块剥离出来,带去自己那狠狠补习一番,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卖出,大赚一笔。
这算是一个折中之法,让这些老家伙们有机会再度焕发生机;员工也依然有工作,不至于寻死觅活;日本银行和政府也不至于被这些僵尸拖死,算是皆大欢喜。
但修修补补只是一方面。
(1)制造业回流,带来经济新气象
过去一年,日本空调大厂大金工业、汽车大厂本田、电机制造商日立、数码相机大厂佳能、成衣制造商WORLD与TSI控股,像是突然怀念起了故乡的撒库拉,都纷纷表态将部分或多数产能移回日本。
日本建设业联合会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度日本国内建设订单同比增长8.4%,达到16.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38亿元,创过去20年来新高)。
在这些建设订单中,来自制造业的订单大幅增加41.6%,达到3.06万亿日元,是过去20年的最高额。
其中,以半导体工厂建设为中心的电气机械领域的订单增加151.8%,达到1万亿日元,占制造业订单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订单既来自Kioxia(铠侠,前东芝半导体业务部门)、Rapidus这些日本本土厂商,也包括像台积电这样的海外厂商。
日本经济产业省于4月初宣布,力争本国半导体产业到2030年达到15万亿日元规模,增加至目前的3倍。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全球原材料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维持了多年的超宽松利率环境和低廉的日元价格,终于促成了制造业的集中回流,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国内其他制造业也会强势回归。
这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业回流带动员工涨薪,进而促进消费,提升企业获利,使得企业扩大投资,并进一步促进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后,帮助日本全面复兴。
现实也在逐渐印证。2023年初,日本政府要求各行业年内实施全面加薪。日本龙头企业丰田率先做出表率,决定发放6.7个月的月薪作为奖金,还给期间工、兼职工涨了工资;任天堂也将现有和新员工工资提高了10%。
最终的结果,就是催生日本经济的蝶变。
日经指数冲上新高。2023年5月18日,日经225指数再次站上30000点,收复2021年以来失地,并创1989年以来历史记录,年初至今上涨10%,股指表现比一些经济增速更高的新兴市场要强劲的多。
房价不断刷新历史。根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日本全国新建公寓的均价同比上一年上涨0.1%,达到5,121万日元,连续6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宣告,日本已经走出低谷,寻求全面复兴了。
(2)灌入创业的氧气
日本,被称为“创业真空”。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的1026只独角兽中,日本只有6只。
独角兽在日本如此稀缺,主要与三方面原因有关,一是风投稀少,二是创业难度过大,三是日本年轻人普遍缺乏创业意愿。
但这一切都在改变。
2022年被日本视为“创业元年”。在政策端,日本宣布要将东京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创业中心,要将创业投资额在5年内增长10倍,在10年后达到10万亿日元,初创企业数量要达到10万家,独角兽企业要从6家增加到100家。
在资金端,风投正在增多,新业态正在加速生长。毕马威研究显示,2022年,日本初创企业共募集了8774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第一季度,亚洲整个地区的风投融资额从2022年第四季度的255亿美元下降到135亿美元,是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表现最为低迷的一个季度。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的风投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日本却不降反增。
这些资金并非集中在传统行业,而是大量投向互联网、金融科技、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医疗科技、区块链及游戏行业。
创业难度正在降低。对本国创业者而言,VC的增多是一方面,日本大型企业也开始向初创企业投资,它们认为这些投资能够促进自身业务增长,形成协同效应。这给了初创公司与垄断巨头们对抗的资本。
如东芝这样的落后生产力正在加速退场,为独角兽的诞生腾出空间。
除此之外,对赴日创业的外国人而言,签证和居留资格也变得更易申请。
比如,为了弥补在互联网领域的人才短板,日本政府向全球招募IT方面的“数字游民”(即指像游民一样,穿梭于世界各地,借助网络完成工作的人),允许他们在日本居住超过90天。
创业难度的降低也激发了年轻人们的创业意愿,即便创业途径依然相对保守。
途径之一,线上购物在日本盛行,年轻人们在工作之余,纷纷选择做起了互联网电商。
之二,据NHK报道,是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日本,目前共有120万个中小企业无人继承,其中不乏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机器人制造业企业,有些积蓄的年轻人们将它们低价买下,继续展业。
“员工已经存在,合作伙伴也在,比较起来门槛较低”,是这种创业方式的优势。
3
这次,能走多远?
(1)突破地缘政治限制只是一方面
日本发家,成也美国,败也美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上鼎力扶持日本,使之迅速重建工业基础,随后的朝鲜、越南战争,日本靠贩卖各类军需物资狠狠赚了一笔,在经济上接连出现了三个“景气”,一跃成为东亚头号强国。
随后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产成品价格大幅上涨,在市场上愈发缺乏竞争力,日本制造靠着价廉物美迅速攻城略地,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时的美国市场,货架上全是日文,纺织品、汽车、电脑、电视,全都是日本产。
甚至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环球影业这些美国文化地标,背后都是日本金主。
眼看儿子就要取代老子,这还得了?于是上世纪80、90年代,抵制日货潮在美国兴起。
1982年,仅在印第安纳州北部,美国人通过用手砸、开拖拉机或重型卡车压的方式,一次就报废了40多辆日本车。
同年,一名华人被误认为是日本人,被两名美国工人活活打死;
联邦调查局以间谍罪,逮捕了6名日立公司的高管;
1987年,9名共和党议员在国会山的记者会上抡起大锤,砸烂东芝的无线电收放机,以次表示”痛击日本“的决心。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日本签下《广场协议》,从此经济一蹶不振,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就此功亏一篑,愈发沦为美国的附庸。
然而,过去几年,美国又开始放松拴住日本的绳子。
因为要重构产业链,日本在中高端制造上的优势,不管是住田光学的光学玻璃还是信越化学的半导体材料,都不可或缺。
因为要限制中俄,就在日本修宪一事上松口,要求日本更多参与美国的海外行动,要求日本加快提升武装……
日本的国运,始终牢牢被美国拿捏,地缘政治棋子的角色不突破,日本的经济发展就始终有无法逾越的上限。
(2)经济增长需要更强劲的引擎
二季度的6%,看着很吓人,但能否持续还不好说。
首先,经济增长率本身有一定水分。在全球原材料,尤其是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高度依赖进口的输入型通胀,是推高增长率的原因之一。
其次,外部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出口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
自2022年10月以来,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低于50大关,反映出全球制造业增长受阻。尤其是作为日本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洲,2023年2月至8月PMI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通胀高企和汇率动荡,让欧洲经济陷入泥潭。
除此之外,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以及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将加剧市场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紧缩的担忧。
最后,物价上涨过快,内需依旧疲软。
2023年第二季度,内需对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度为-0.6%,年化后为-2.4%。作为内需支柱的私人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分别环比下降0.6%和1%,内需下降主要由物价上涨压力所致。
2022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3%,2023年1-7月则进一步上涨至3.3%,相比之下,30年未涨的工资水平即便近期略有上涨,涨幅也相对有限。
日本经济复苏仍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至少持续了30年的停滞,已经开始松动了。
至于追求国家状态正常化,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更有话语权的国际社会角色,甚至摆脱美国的控制,那是等日本追上曾经的自己之后,再去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