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曾是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巨头,其市值一度高达3000亿,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该国有企业却陷入了负债2000亿的困境。更令人瞩目的是,紫光集团的董事长赵伟国竟然拥有超过100亿的个人财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富豪。那么,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紫光集团的背景。
这是一家国有企业,赵伟国担任董事长后,公司却逐渐沦为负债的泥淖。这个国有企业的负债规模高达2000亿,而董事长赵伟国却手握超过100亿的现金财富,这种反差令人匪夷所思。
赵伟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他采用了多种手法来掏空紫光集团的国有资产。首先,他大规模对外投资,将公司的资金投入到各种项目中,却将大部分好处归于个人。公司的亏损成了国有企业的负担,而赵伟国却没有承担任何风险,却收获丰厚的回报。
例如,他直接进行了对锐迪科和展讯集团的收购,绕过国资委,将这些资产纳入自己的囊中。这种行为被指责为以权谋私,巧取豪夺国有资产。
其次,赵伟国将紫光集团的盈利业务交给了亲戚和朋友,他们从中获取高价商品,获得巨额好处。这些亲朋好友纷纷涌入国有企业,一同掏空国有资产,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第三,赵伟国领导下的紫光集团采取了多元化扩张的策略,却为公司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来,这家企业应该专注于芯片技术,解决中国的关键问题。然而,在赵伟国的领导下,公司却追求多元化经营,希望通过扩张来赚快钱。这种决策导致了紫光集团的总资产从3000亿元锐减至负2000亿元,但赵伟国个人的财富却依然雄厚。
赵伟国几乎没有考虑过紫光集团的长远发展,他只在意如何在困境中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财富。当公司陷入困境,很难通过正常经营来获取财富时,他竟然想到了挪用公款的危险行为,并付诸实践。
这一错误的决策直接导致了他的名声扫地,同时国有资产也损失了5000亿。法律最终追究了他的责任,而他将面临严重的惩罚,铁窗生活已经不可避免。
紫光集团成立于1988年,最初是一家专注于研究芯片技术的国有企业。然而,赵伟国的领导导致了公司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法赶上美国等国的先进技术。这令人遗憾,因为本可以在芯片领域崭露头角,解决中国的卡脖子问题。
那么,面对当前各行各业赚钱的难题,究竟有哪些出路呢?
如今,简单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回到过去。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被分析过了,数字经济协会会长宏皓早在80集的《金融五千年》中提出,不再重复,有兴趣的人可以搜索了解。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产业升级,这是赚钱难的根本原因。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宏皓创建了数字经济模式,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让中国企业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
宏皓,私募基金之父、投资大师,携千亿资金致力于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市场问题、利润问题、品牌问题等发展难题。
他的数字经济模式已经帮助了许多企业实现了利润的爆发式增长。为了帮助更多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宏皓举办了《企业利润爆发式增长领袖高端顾问研讨私董会》。
参加这个研讨私董会的好处多多。首先,宏皓管理着6支基金,拥有上千亿的资金,可以帮
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其次,宏皓的数字经济模式建立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帮助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扩大市场份额。
第三,凭借宏皓三十年的投行经验,他能够将普通项目升级为优质项目,改进商业模式,确保项目盈利。这让参与培训的企业获得了爆发式增长的机会,甚至有可能上市。此外,宏皓还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防止投资中的雷区。
最重要的是,参与培训的企业还将免费成为数字经济协会的终身会员,享受协会提供的万亿俱乐部人脉资源和政府资源。这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他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站稳脚跟,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
独家对话紫光集团联席总裁文兵:紫光如何走出危机?
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宣布资产重整完成。之后,紫光集团新的管理团队如何带领紫光重回发展轨道,是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近期,紫光集团联席总裁文兵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回顾了这十四个月以来的重组工作。
谈到当时为什么会最终入选紫光重整执行人,文兵对记者表示:“股东方智路建广联合体在海外并购、投后管理、控股型高科技企业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将经营不善的被投企业扭亏为盈的案例,而且股东方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广泛,与紫光集团形成良好互补,以及高清偿率都是最终中标的原因。”
文兵回顾了重整的整个过程。“重整方案中标后,新管理团队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梳理集团所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把各企业的股权结构全部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就像看地图一样。”在文兵看来,紫光旗下的每一家公司都像是一个“葡萄串”,一级公司下面还有二级公司、三级公司,总共有数百家公司。
真正切入核心管理时,紫光的这种复杂性为新任管理团队带来了难度。在走访了几个大型科技公司后,文兵发现这些依靠自身成长起来的大型科技公司的管理经验以及组织架构并不能复制到主要通过并购整合而成紫光集团身上。紫光集团各自独立发展的产业公司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业务协同。
所以,接手紫光集团后,新的管理层从头开始梳理紫光集团的组织架构,花了大约半年时间了解各个子公司的业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成立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等。
文兵表示,业务总部负责战略运营、资本管理和产业发展,赋能总部负责前沿研究、国际交流和产能建设,管理总部负责人力、法务、财务、行政、品牌等方面。这一新架构有助于提高紫光集团的内部协同和管理效率。“目前这个模式看起来比较顺利,有了一个清晰的架构来管理这个庞大的集团。”
他认为,老紫光过去在募集资金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紫光集团现在就是要回归经营本质。“半导体产业需要长期资金支持,而不是依赖银行的刚性资金。新紫光希望通过调整治理架构和投资策略,带来更为稳健的发展。”
紫光集团的新管理团队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从最初超1500亿降至三分之一。”文兵强调,这种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不仅必要,而且需要持续进行。从结果来看,完成重整一年来,新紫光业务重回正轨, 2022年营收超千亿,实现扭亏为盈。
“未来紫光集团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数字科技产业集团公司。”文兵强调。
第一财经:外界认为资方对紫光的运营可能集中在资本运作,您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文兵:
紫光集团新股东智路建广联合体采取是“控股型投资+战略性产业运营”的模式,与只追求财务回报的投资机构不同,新股东方无论对于科技产业的理解、行业积累和投后管理赋能都要深入得多,有能力深度参与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实现长期价值,而不是以资本运作为目的。
第一财经:重整完成后,第一步工作从哪里切入?
文兵:
首先是建立治理架构。紫光集团在重整后设立了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三大总部。业务总部负责研究与制订集团的战略发展规划,对下属产业公司进行战略指导,对重点产业公司的业务运营进行监督管理与支持协同。赋能总部负责协调集团内外部产业资源,为集团各产业公司提供产能支持,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技术合作,瞄准中长期前沿技术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管理总部则负责集团及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务内审管理、数字信息化建设以及综合管理等职能,在集团与产业公司之间,构建起了健康的流程和制度机制。
第一财经:目前整体调整的进展如何?
文兵:
重整后的紫光集团优化了整体的资产结构,着重降低有息负债,清理历史遗留问题。重整完成以来,紫光集团通过资金和人才的注入,实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这改变了老紫光多年亏损的现状。集团采用多种方式降低有息负债,重整一年来,紫光集团进行了本金清偿和利息支付,成功地恢复了企业信用,与若干银行建立“总对总”合作,有助于未来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和合作机会。
目前,紫光集团产业布局覆盖芯片半导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云服务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它将产业版图划分为移动通讯、存储、汽车电子与智能芯片、材料与器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信创与云服务、高可靠芯片、金融及其他板块,共八大业务板块,26家清单企业。集团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将核心产业、核心技术以及围绕这些产业和技术的核心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聚焦智能科技主业领域。与此对应的,集团也已在剥离非核心业务与非核心资产,进而更好的为清单企业的发展、为集团的主业规划提供支持。
第一财经:集团业务庞大多元,如何推动产业协同?
文兵:
产业协同是集团打通内部资源的重要抓手,产业协同的原则首先是坚持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协同各方,支持集团的整体战略发展,保持开放协作。其次,坚持市场化推进,鼓励协同而非强制协同,协同各方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合作,建立市场化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注重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坚持一企一策。以鼓励协同为主要导向,充分尊重企业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或大力扶持、或继续支持、或结构优化等不同策略。第四,坚持模式创新。鼓励各产业公司综合运用多种协同模式,在价值链各环节开展协同模式的创新,实现资源共享、能力共建,价值共创。
第一财经:紫光集团对未来战略有何规划?
文兵:
紫光集团定位为一个全球性、多元化、综合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通过构建“大研发、大制造、大市场”的平台经济,打造包括覆盖资本、科技以及产业的综合化生态体系。围绕核心产业、核心技术,成为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公司的创新创业基地,希望将紫光集团最终打造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数字科技产业集团公司。
各个产业公司都有各自的战略规划。每个产业公司都会做一个三年的滚动战略规划,每年根据市场、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滚动调整,例如今年存储芯片价格波动,原来做的预算就要做一个大的调整,原来还想扩建存储模组计划可能要适当的放缓或者缩小规模去运作了。
还有就是国际化战略,紫光集团各产业公司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已经在筹划海外发展,未来紫光集团将与旗下产业公司共同深化在全球的投资和布局,包括建立地区总部,成立研发中心,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等。
在一些新的行业领域,我们也有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例如在汽车电子领域,紫光很多个产业公司都有相关产品,并且也有一定的客户群和几个亿的收入规模。近期集团举办了汽车电子战略研讨会,旗下的紫光展锐、紫光云、紫光同芯等企业也将强化技术协同,加强资源整合,形成更为强劲的内部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