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对中国车企开刀,欧洲也救不了本土电动汽车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von der Leyen)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强调,“我们必须对面临的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14日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美媒《华尔街日报》评论文章指出,鉴于汽车行业对欧洲的重要性,欧盟此举不足为奇,也符合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趋势。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开启补贴调查侧面反映出中国正在电动汽车赛道上加速前进,但欧盟仅靠提高关税还不足以让欧洲汽车制造商不掉队。

Bernstein数据显示,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中有约15%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但这些进口电动汽车并非所有都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该经纪公司称,特斯拉从上海工厂出口的电动汽车占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的30%,宝马和奔驰等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在向其母国市场销售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







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崛起的过程中,补贴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为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但现在一些优惠政策正在退场。例如,政府曾为电动汽车购买者提供慷慨的补贴,但该计划已于今年到期。不过,电动汽车购买者仍可享受税收减免。

《华尔街日报》指出,补贴和其他政策无疑帮助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起步发展,但得益于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目前在中国售出的汽车中,大约每三辆就有一辆是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除特斯拉外,其他最畅销的车型都是中国品牌。

欧盟此次调查能否上调中国产汽车的进口关税,仍是未知数。据悉,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一般仍高于中国国内。但加征关税的威胁仍有可能促使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部分国内生产迁到欧洲。

《华尔街日报》还指出,贸易壁垒可能会阻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欧洲汽车制造商需要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而不是寄望于通过政府给外来竞争者增加额外阻力来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